《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81 章:工坊铸铳?螺旋破风
正德三年(1508 年)?夏(六月二十日)?虎豹营工坊兵工厂
晨雾还未散尽,兵工厂的打铁声已如惊雷般响起。巨大的水力锻造机在河道旁运转,木质齿轮咬合的声响混着铁水浇筑的滋滋声,在晨风中传得很远。陆砚昭身着沾着铁屑的玄色短褂,站在铸铳作坊中央,手中捧着半成型的火铳枪管 —— 枪管内壁还留着粗糙的凿痕,是昨夜与赵小匠一起手工打磨的成果。
“指挥,按您画的图纸,螺旋膛线已凿到第三圈了。” 赵小匠戴着牛皮手套,手中的特制凿刀在枪管内转动,火星顺着枪管缝隙溅出,落在铺着的防火毯上,“只是这膛线间距太难把控,多一分怕影响射程,少一分又怕卡弹。”
陆砚昭接过凿刀,指尖抚过枪管内壁的纹路 —— 这是他根据早年在边关见过的蒙古牛角弓纹路改良的,螺旋状的膛线能让弹丸在射出时旋转,像陀螺般保持稳定。“再磨细些,” 他俯身对着枪管吹气,木屑随气流飘出,“用工坊新制的细砂纸,每圈间距控制在三分,这样弹丸初速度能提两成,射程至少能加五十步。”
作坊外,猛虎卫的士兵正搬运着陨铁 —— 这些是从京营库房调来的上好材料,经过火堂工匠的特殊淬火,比普通精钢更坚韧。陈猛擦着额头的汗,走进来道:“指挥,按您的要求,猛虎卫选了五十名擅长精细活的士兵,都在外面候着,随时能来帮忙凿膛线。”
“让他们先练手。” 陆砚昭指着墙角堆着的废枪管,“用这些旧料练,每人每天凿三支,三天后再上手新枪管。”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把‘子母铳’的图纸给他们看看,熟悉下后膛储弹槽的结构 —— 这玩意儿比膛线更复杂,得让他们心里有底。”
赵小匠立刻从怀中掏出图纸,上面详细画着 “子母铳” 的拆解图:外层是粗枪管,内层藏着三个可装卸的子铳,每个子铳能装三发弹丸,打完后只需更换子铳,不用像传统火铳那样重新装火药、捣实弹丸。“这子铳的卡榫得用陨铁做,” 赵小匠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普通精钢经不住反复装卸,容易变形。”
陆砚昭点头,目光落在作坊墙上挂着的旧火铳 —— 那是去年从莲党手中缴获的,枪管直且光滑,射程不足百步,精度更是差得离谱,稍远些就会偏离目标。“当年在大同府,咱们的火铳手要冲到五十步内才能命中,” 他语气沉重,“若是遇上骑兵冲锋,这点射程根本不够。现在改良了膛线和子母铳,至少能在百步外就能压制敌人。”
午时,太阳渐渐升高,作坊内的温度也越来越高。陆砚昭接过沈知薇送来的水囊,她刚从锦衣卫衙门过来,肩上还沾着风尘:“王勇指挥使让我带话,陛下听说你在改良火铳,很是好奇,问什么时候能去看看。”
“再等五天。” 陆砚昭拧开水囊,喝了一口,“等第一批改良铳做好,我亲自去宫里演示。” 他指着桌上刚组装好的一支 “盘龙铳”—— 枪管上刻着虎豹纹,枪口处雕着盘龙吐珠的图案,既美观又能起到散热作用,“这支铳的膛线已凿好,下午就能试射,到时候你也来看看。”
沈知薇笑着点头,目光落在枪管上:“当年你说要让火铳比弓箭厉害,我还不信,现在看来,你真要做到了。” 她想起正德元年成婚时,陆砚昭曾在月下说过,要造出让大明士兵不再吃亏的武器,如今这誓言,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未时,试射场周围已围满了人。陆砚昭端起 “盘龙铳”,对准百步外的靶心 —— 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人形靶,胸口画着红圈。他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燧石撞击的火花点燃火药,“砰” 的一声巨响,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精准命中靶心,稻草飞溅。
“中了!” 围观的士兵们欢呼起来,陈猛快步跑过去,捡起靶心处的弹丸 —— 那是用陨铁打造的三棱弹,竟穿透了稻草靶,深深嵌进后面的木柱里。“这威力!” 陈猛惊叹道,“比咱们之前的火铳强三倍都不止!”
陆砚昭又拿起 “子母铳”,快速更换子铳,连续射出九发弹丸,每一发都命中靶心周围。“更换子铳只需两息,” 他放下火铳,声音带着自信,“若是在战场上,一个火铳手能抵得上三个传统火铳手的火力。”
赵小匠兴奋地记录着数据:“射程一百五十步,精度百步内偏差不超过三寸,子母铳连续射击九发无卡弹 —— 指挥,这比咱们预期的还好!”
陆砚昭望着远处的靶场,心中却没放松 —— 他知道,这些改良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研发更轻便的骑兵用铳、能连发的多管铳,让虎豹营的火器实力再上一个台阶。他转身对陈猛道:“让猛虎卫加快进度,五天后,我要带着十支改良铳去见陛下,让陛下看看,咱们虎豹营的武器,能护大明江山周全。”
夕阳西下,兵工厂的打铁声仍未停歇。火光映在陆砚昭的脸上,他手中握着那支 “盘龙铳”,枪管上的虎豹纹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即将在战场上展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