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的晨光比往日更显肃穆,鎏金盘龙柱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阶下百官肃立,目光齐齐落在龙椅上那个身着明黄龙袍的少女身上——赵灵月。
龙袍的尺寸经过临时修改,却依旧显得有些宽大,衬得她原本纤细的身形更显单薄。她双手交握在身前,指尖微微泛白,握着的玉圭边缘被体温焐得温热,可掌心的冷汗还是浸湿了玉圭的纹路。昨夜她辗转难眠,一遍遍演练今日的朝会流程,可真站在这龙椅前,面对满殿文武的注视,心脏还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着,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陛下,时辰已到,该发布第一道旨意了。”身侧的老太监低声提醒,语气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安抚。他侍奉王宫多年,看着赵灵月从一个怯懦的小公主长成如今的女皇,心中既有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赵灵月深吸一口气,目光下意识地扫向殿侧——萧辰正站在那里,玄铁劲装已换成一身月白锦袍,面容依旧稚嫩,眼神却平静如深潭,见她看来,微微颔首,眼中没有丝毫催促,只有纯粹的鼓励,像一道暖流,瞬间冲散了她心中的紧张。
她挺直脊背,将玉圭举在身前,声音起初还有些发颤,却随着话语的推进逐渐变得坚定:“朕,今日登基,承天意,顺民心,发布第一道旨意——大赦天下!凡因北境战事牵连、因宗室争斗入狱者,除谋逆大罪外,一律释放归家;对狱中老弱病残者,发放口粮路费,允许亲属接回照料。”
阶下百官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赞许之色。经历赵炎多年的苛政,王都监狱早已人满为患,不少人皆是无辜受累,这道大赦令,无疑是安抚民心的良策。
“第二道旨意,”赵灵月的声音更显清晰,目光扫过武将队列首位的空位——那是萧战之前的位置,“为镇国大将军萧战平反!萧战将军在北境浴血奋战,击退蛮族,守护疆土,却遭奸人诬陷,身陷囹圄。朕令,即刻恢复萧战将军一切职务与荣誉,尊其为‘摄政王’,辅佐朕处理朝政,统领全国兵马,享入朝不拜、剑履上殿之权!”
“陛下英明!”李威等武将率先单膝跪地,声音洪亮,眼中满是激动。他们盼这一天太久了,萧战平反,不仅是对萧家的交代,更是对所有戍边将士的慰藉。
文官们也纷纷躬身行礼:“陛下英明!”——萧战的威望本就极高,如今加封为摄政王,既能稳定军权,也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这道旨意,可谓一举两得。
赵灵月看着百官的反应,心中的底气更足了些。她看向殿外,很快,萧战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已换上银色战甲,虽面色还有几分牢狱带来的苍白,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锐利,行走间自有一股久经沙场的铁血气势。
“臣萧战,叩谢陛下恩典!”萧战走到阶下,单膝跪地,声音沉稳。他没想到,自己不仅能平反,还能得到“摄政王”的尊荣,这份恩宠,显然是萧辰与赵灵月共同的安排。
“萧将军快请起。”赵灵月连忙起身,语气带着几分恭敬,“往后还要劳烦将军辅佐朕,共守天风王国。”
萧战起身,目光与萧辰在空中短暂交汇,父子二人眼中皆是了然。
“第三道旨意,”赵灵月重新坐回龙椅,声音彻底恢复平稳,“严惩奸佞!张谦、黑袍巫师、宫廷侍卫统领等人,诬陷忠良,谋害大臣,罪大恶极,打入天牢,三日后于闹市斩首示众;其党羽凡参与诬陷者,一律削官为民,永不录用;查抄其家产,充入国库,用于北境战后重建与百姓安抚。”
这道旨意一出,殿中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赞同声。张谦等人平日仗着赵炎的宠信,欺压百官,搜刮民脂民膏,早已天怒人怨,如今得到严惩,正是大快人心。
朝会继续推进,赵灵月又发布了几道关于整顿吏治、减免赋税、修复北境城池的旨意,每一道都切中要害,条理清晰,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刚登基的少女所能提出的——这些旨意,皆是昨夜萧辰与她一同商议确定的,既符合民心,也能快速稳定朝局。
朝会结束后,百官陆续退去,金殿内只剩下赵灵月、萧辰与萧战三人。
赵灵月走下龙椅,走到萧辰面前,深深躬身行礼:“萧公子,今日之事,多谢你。若不是你,我恐怕……早已死在赵炎的算计中,更别说坐上这龙椅。”
萧辰连忙扶起她:“陛下不必多礼。你本就有仁君之心,只是之前缺少机会。如今你登基为帝,只要坚守本心,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明君之路,还需萧公子与萧将军辅佐。”赵灵月抬起头,眼中满是依赖与感激,“我知道,我如今的力量还很弱小,朝政、军权,都离不开你们。往后,还请你们多指点我,不要让我辜负百姓的期望。”
萧战走上前,语气沉稳:“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稳定朝局,守护天风王国。”
阳光透过金殿的窗户,洒在三人身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晕。赵灵月看着眼前的父子二人,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有他们在,自己一定能走好这条帝王路,让天风王国摆脱过去的阴霾,走向新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