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宝钗此时,想到前世一腔痴爱,枉负宝玉。
而今看宝玉,得了前世的、爱而不得之人。
瞧他俩双双地,来走今世苍凉。
宝钗的心情很好。
寻思我这一生,再不愁了!
城里有当铺。
乡下有良田。
有过前世经历的潦倒,感觉此生好幸福!
在这开阔田野。
想着自个的好日子。
宝钗有种飞翔的畅快。
想起大观园里。
诗社聚会。
看到柳絮纷飞时。
自己填过的: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心里叹道,前世无风可借力,哪能送我上青云!
今世大不同。
天道助我力,我要像祖父那样,让天下银子伴我行!
宝钗脱口吟了一首新词:
《临江仙·稼穑咏絮》
碧浪连天云锦路,高风送我扶摇。
家山无恙自堪骄。
昔年园内絮,今作济川桡。
莫道絮轻难补天,精魂已铸琼瑶。
好风已过九重霄。
凭谁言命薄?重整家业待今朝!
宝钗盯着车窗外的高天白云。
想到重生之顺遂如意。
宝钗笑着说道:“好风已过九重霄!”
莺儿听了宝钗吟词。
听到宝钗的声音里,满是喜悦。
又听宝钗笑什么好风。
莺儿向宝钗笑道:“姑娘,您今天好高兴呀!”
宝钗听了莺儿说话。
放下车窗帘,复又坐好。
宝钗向莺儿笑道:“你不高兴?”
莺儿也记着大观园里的热闹
大观园里的姐妹们,久而不见,当然想她们的。
后来听说,好多姐妹散了。
也曾难过一通。
今儿跟着姑娘去贾家,寻思总要见着几个的,莺儿自然开心。
茑儿瞧着姑娘这么高兴。
估摸着,也是想着要见到她们了。
莺儿向宝钗说道:“去见林姑娘、宝二爷他们,姑娘高兴,我也高兴呀。”
又叹了口气说:“就是看不到袭人姐姐,紫娟姐姐了,还有小雪雁,怪想她们的。”
宝钗想起前世,袭人被老子娘接回去,不久嫁了蒋玉函。
紫娟和黛玉情深。
因黛玉死了,看破了红尘。
紫娟跟着惜春,出家去了尼姑庵。
今生黛玉没死,紫娟不会灰心。
应该跟着老子娘回家,估计也会嫁人的吧。
雪雁可惨了!
不去想了。
单说紫娟袭人俩个吧。
宝钗向莺儿笑道:“估计再见到紫娟、袭人俩个,应该做了他人妇了!”
说起他人妇,忽然想起,莺儿今年16岁了。
宝钗向莺儿笑道:“你也该想想,你自个的终生了,我看租你宅子的掌柜家,那个二小官人,对你有意思,你莫如嫁了他?”
租莺儿宅子的那家人,姓张。
掌柜的名叫张如生,有三个儿子。
做的是粮商,大儿子名叫张桂仁,帮着父亲经商。
二儿子名叫张桂义,喜欢读书,两年前中了秀才。
宝钗看见过张桂义。
这青年人十七八岁,瘦瘦高高的,长得眉清目秀,一副准书生的长相。
那小哥看莺儿的眼神,羞涩而拉丝。
张桂生虽中了秀才,依然在苦读,可见还要考的。
宝钗喜欢读书人。
想着莺儿嫁过去。
将来还能做个官夫人呢!
宝钗笑嘻嘻地看着莺儿。
莺儿听宝钗提起义哥儿,不知不觉羞红了脸。
寻思道,义哥儿人确实好,长的好看,举止还斯文。
每次见我,都要躬身行礼。
张大娘做的桂花糕,我说了声好吃。
义哥儿便常送桂花糕来。
怕凉了,走了味,每次都捂在怀里、保着温呢。
可义哥儿已经是秀才了。
将来再中了举人,当上官儿。
有的是官家小姐求亲。
我算什么!
一个脱了奴籍的丫头。
义哥儿哪里能看上我呢!
莺儿不敢想那好事儿。
向宝钗说道:“我谁也不嫁,我伺候姑娘一辈子!”
宝钗笑道:“傻丫头,陪我,那有嫁张书生好,我瞧那张小官,人长得好,书也读得好,将来取了功名,走了仕途,你当个官太太,也不枉跟我一场!”
莺儿听了!
红着脸向宝钗笑道:“姑娘未出阁,哪有先嫁我的道理。”
宝钗见莺儿红了脸。
心里乐了,有戏呀!
这是郎有情,妾有意。
莺儿见宝钗盯着她看。
越发红了脸。
向宝钗说道:“人家已经中了秀才,算有功名的人,哪里能看上我!”
宝钗听了莺儿的话。
向莺儿笑道:“你喜欢他,便配得上。”
想起前世莺儿的情意。
宝钗寻思我挣得银子。
给你丰厚嫁妆。
让你做个白富美。
看哪个男人敢低看你!
宝钗看着莺儿。
向莺儿笑道:“别说秀才,就是他中了状元,我们莺儿也配得上!”
莺儿看着宝钗,笑而不语。
姑娘也真的抬举我!
寻思我们姑娘,自打那次做了噩梦。
抱着我哭开始,对我,真是太好了。
还了自由身,买了宅子,去哪都带着我。
逮着机会,总要找些理由赞我。
好似我是天下最金贵的女子。
我自个明白。
我就是个小丫头。
不抵我们姑娘的一个小指头。
也就我们姑娘。
不知怎么地总要高看我!
我们姑娘,才是天下奇女子。
不提莺儿这里夸宝钗。
话说这马车,行到贾家祖陵外围。
宝钗让马车停下。
下车来看这祖陵之地。
宝钗极目,去看自个曾经住过的地方。
这一看去。
宝钗有点儿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