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苏建国还是坚持,今晚不去。明天要是疼得厉害了,再去县医院检查治疗。冯巧犟不过他,鲁明华见劝说无效,也只得作罢。
鲁明华回到家里跟林国喜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又说:“你说这个苏建国,可真是犟得很。就我这么看起来他肯定有内伤啊,我都担心他是不是伤到了肾脏!那得多危险啊!”
林国喜听完也是大吃一惊,他问:“真要是伤了肾脏,等到明天会怎么样?”
“哎!谁知道啊?肉眼又看不到身体里面,严重的话会出人命的!”
林国喜猛的跳起来,恨铁不成钢的说:“他这是怕给我们添麻烦,欠人情!我去看看吧!”
鲁明华挡着他说:“先不着急,你现在去教训他也没用啊。吃好饭叫上马叔再喊上朱家兄弟,你们一起把他抬着去吧。”
林国喜很赞同鲁明华的意见,鲁明华做饭,林国喜去联络马东升和朱家兄弟,告诉他们:苏建国出了大事儿,要大家一起出力把他送去县医院。现在都赶紧准备吃饭,吃好饭去苏家集合。
等大家赶到苏家时,苏建国一家也吃好了饭。看着蜂涌进屋的几个人,躺在床上的苏建国向上抻了抻身体,冯巧赶紧拿起旁边的枕头给他垫上,两人笑着跟众人打招呼。
进来的人都满脸严肃,林国喜阴沉着脸说:“巧嫂子,赶紧收拾收拾,我们一起去县医院!”
苏建国说:“谢谢马叔和兄弟几个,我没感觉有多疼,再说外面不是下雨嘛,等雨停了我明天就去!”
马东升教训说:“现在不疼,可能是疼麻了,搞不好已经伤到了筋骨,你别不当回事!”
朱家兄弟也在一边相劝。说这种事情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过了才放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林国喜不由分说就要去把人往起扶,冯巧感激大家的热心,忙着开始收拾住院的东西。
冯巧一边忙出忙进的准备着,一边跟两个大的女儿交代着:“我得跟你们爸爸去医院,你们两个在家要听话。白天去上学就把妹妹送去请明华婶婶帮着照看,晚上把她带回来跟你们睡,一定要照顾好她!”
玉凤前面吓得哭了一场,又累又困已经睡下了,玉秀玉芳满脸忧心忡忡,连连点头表示听到了。
苏建国是一个知好歹的人,这么多人为他担心,他怎么能不领情。
可苏建国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都要被扶上滑杆儿了,他转头对冯巧说:“你再去看看小五!我咋这么不放心呢?”
冯巧放下手上的脸盆和水壶,回屋去看睡觉的玉凤。
“哎呀!这可怎么办啊?”冯巧一声惊呼,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冯巧很快跑出来,满脸焦急,慌慌张张的说:“小五,她在发烧!老大快去叫明华婶婶!”
玉秀像跟冯巧接过了接力棒一样,转身就跑,整个院子一时鸦雀无声。
当初玉凤出院时,医生的叮嘱言犹在耳:这孩子累不得、惊不得,吓不得,热不得,冷不得,今天倒好,这是都赶上了啊!
苏建国急得踏脚搓手,只恨自己今天为什么要带小五去放牛,在场的人一时都不知怎么劝他。
这时鲁明华刚走进院子,听了这话,她心里不由的想笑,说:“你今天要不带小五,那牛说不定还怎么疯呢?就因为你带着小五,也顺带救了自己的命啊!”
所有的人被她这番话说得是一愣一愣的。鲁明华却不管这些人什么反应,自顾自进屋去看玉凤了。
苏建国听了这话却更加自责,他本就疼爱、看重这个女儿,现在又无疑是救了他一命。想到她可能会有危险,就心急如焚。
很快,鲁明华抱着玉凤出来了,她说:“我刚给小五打了退烧针,但我还是觉得带去医院看看更放心。我跟你们一道去吧!”
毕竟这孩子太弱了。她也顾不得其他人的意见,对玉秀和玉芳说:“你们两孩子去婶婶家睡,照顾一下春晓和昊昊。我明早要是没赶回来,你们把昊昊送去给杨慧婶婶,然后和春晓都去上学!”
两个孩子忙去屋里帮着冯巧又收拾了些玉凤的东西,这才出门去了鲁明华家。
苏建国爬上滑杆儿,几个人呼啦啦的全都出了门儿。好在这会儿雨已经停了,虽然地上湿滑,但大家都换了雨鞋倒也不怕摔倒。
这个时候,苏建国和冯巧同时想起了三年前,冯巧生玉凤的那天,多相似的情形啊!多好的邻里乡亲啊!
众人赶到医院已是十点过了,急急忙忙中给苏家父女都挂了急诊。前面说了,那个时候的医院,科室之间配合默契,医护人员可以多科室协同合作,真正把救死扶伤,以人为本放在了首位。所以哪怕是下班时间,一听说有急诊,接到通知的医生马上都赶了过来。
一番检查,玉凤没有多大问题,医生建议留院观察,退了烧再输点液,明天再做个详细的检查,没事就差不多可以回家了。
苏建国的问题就麻烦了。
那时候是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医疗仪器的,比如ct、比如mRI。他们最多就是做做化验、x线片,但是他们都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本着为病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成为了‘医者仁心’的典范。
苏建国的主治医生叫叶续扬,他家世代行医,擅长的就是骨科。三十六、七岁的年纪,眉眼清俊。看着很是温和的样子,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是很严谨的,上班时间时常也是不苟言笑的。参加工作十二年,现在是医院主任,行业内也很有声望。
他详细的问了受伤的经过,和倒下去的姿势以及后来又做了哪些动作?有没有恶心、呕吐甚至问他有没尿血。一边询问一边记录,表情沉着冷静。
苏建国躺在检查床上,老老实实的回答一个个问题。同来的几个人里,鲁明华和冯巧去陪着玉凤看诊了,剩下的人都站在一旁,满脸担忧却都一言不发的看着他。
叶续扬站起来走到苏建国跟前,示意他躺好,掀起他的衣服,只见后腰淤青的一大片,现在颜色已变成了紫黑,隐隐有密集的血点。
叶续扬伸手轻轻按压,问苏建国什么感觉,稍加力道,又问。换个地方再按压,再问。反复几次过后,转身回去坐下来,又是认真记录。
大家看着都以为有结论了,迟疑着是不是可以问问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啊?严不严重啊?
还没问出口呢,叶续扬又站了起来,他让苏建国听他的指令做动作,要一边做一边说伤处是什么感觉。
苏建国配合着,一会儿向前屈、一会儿向后仰,一会儿侧着弯屈,一会儿再试着来个旋转。叶续扬记录后又让他去做x线片、超声和化验三项检查,他说拿到结果才能制定医治方案。
医院工作效率很高,几项检查很快出了结果,交到了叶续扬的手里。检查结果:腰椎骨折要手术,另有软组织损伤。
叶续扬解释说:“幸亏你们送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看来至少没有严重的炎症出现,有软组织损伤后面可以热敷一下。
骨折无疑是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刻不容缓,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我们接下来要采取的措施是切开受伤的部位,将骨折的部分准确地复位,确保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然后,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将其固定牢固,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而你们作为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认真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一点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
特别是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至少需要卧床休息三个月,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过早地下床活动,固定好的骨折部位可能会发生移位,即使最终愈合了,也极有可能导致畸形,给患者带来终身的遗憾。
手术安排在早上九点,现在已经快凌晨两点了。叶续扬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走了。他这时候回去稍作休息,就得着手准备手术事宜了。
玉凤的高热已经完全退了,液体也挂完了,这会儿在冯巧的怀里睡得沉沉的。
听了叶续扬的话,苏建国和冯巧不由一阵后怕,若不是鲁明华夫妻和马东升及朱家兄弟,他们这会儿还待在家里。那……这个骨折会变成什么后果?
夫妻俩对着连夜连晚,一路滑溜着送他们一家三口的一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冯巧抱着玉凤连连给众人鞠躬,惊得几个大老爷们忙不迭的摆手。
林国喜说:“你们这样就太见外了,乡里乡亲的,谁没个需要帮忙的时候啊?你们这样,反倒让大家都不好意思了!”
鲁明华笑着上前接过玉凤说:“就是!哪那么多客气?巧嫂子你让我家国喜陪你去办住院手续吧!”
手续办完,一行人把苏建国送回病房。
苏建国说:“辛苦你们几个一晚上了,我这里已经安顿好了,你们都请回去吧!我们回去再给你们道谢啊!”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马东升说:“你们回吧,我留下来,等建国做了手术再回去!”
马东升的儿子参军入伍后一直留在部队,儿媳孙子也都在一起。家里就只有马东升跟王素娥老两口,王素娥也知道他来了这里,晚点回去完全没有问题。
朱金山也不着急回家,但朱银山着急呀!他的儿子朱建民刚满周岁,正是学着走路的时候,带起来累人的很。朱金山说:“行,那我们兄弟就一道回了!苏老表,巧嫂子,你们别担心家里,我们会帮着照看的!”
林国喜问鲁明华:“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鲁明华说:“等天亮了,小五要做检查呢。”
她看大家齐刷刷的盯着她看,她忙解释说:“没事,就是常规检查。这孩子你们都知道的体质有点弱,医生说既然来都来了,就顺便给她做个体检!”转头对冯巧说:“巧嫂子,你是太着急了,医生最后说这句话的时候,你都跑出老远了!”
冯巧听鲁明华这么说才放下心来。刚进医院那会儿,她感觉自己就像个没头的苍蝇,慌里慌张的。那时鲁明华都怕她把孩子给抱摔了。
冯巧当时一听见医生说了输液、观察、回家几个字眼,心里一松就又担心起苏建国来,丢下鲁明华抱着玉凤在身后,噼里啪啦的就跑了。
鲁明华接着对林国喜说:“要不你先回去,我明天等检查完了把小五带回去,总不能把她留在这儿!”
最后林国喜也留了下来,没办法,他怕自家媳妇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