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照:“@朱瞻基 宣德爷,继续说说吧!”
朱厚熜:“堂兄……”
朱厚照:“堂弟你闭嘴!”
朱瞻基:“秦将军来了没?”
朱高煦:“秦良玉可真是咱群里的宝。”
朱允炆:“那是自然,咱大明唯一女将军,可不是盖的。”
秦良玉:“我来啦,宣德皇上您说吧。”
朱瞻基:“大军班师时候,部队驻扎在跸献县的单桥,户部尚书陈山来迎驾,还进言说应该乘胜进军彰德,突袭三叔赵王朱高燧。
我召见杨荣,跟他说了陈山的建议,杨荣还夸这是个好主意。之后又召了蹇义、夏原吉,他俩不敢有异议。
杨荣请求先给赵王发道敕令,指责他跟二叔朱高煦同谋的罪过,然后大军马上赶到,自然就能把他擒住,我听他的。”
朱厚照:“嚯!这是要一锅端?打完二叔打三叔,宣德爷这是开启清理门户模式了?比我连窝端宁王还果断!”
朱厚熜:“堂兄你别瞎起哄。陈山这建议跟捅马蜂窝似的,赵王要是没反心,这么一搞不就逼反了?”
杨溥:“当时我就觉得不妥!赵王虽跟汉王走得近,但没实打实的谋反证据。陈山这是想趁火打劫,杨荣兄那会儿怕是被胜利冲昏头了。”
杨士奇:“我听说这事后,连夜找皇上进言,说赵王谋反没实据,要是贸然出兵,天下人该说皇上容不下叔叔们。皇上听了没立马拍板,这就对了嘛。”
朱祁镇:“赵王这是躺着也中枪!爸爸要是真听了陈山的,那咱家亲戚可就剩不下几个了。”
朱祁钰:“哥你别打岔,爸能先听建议再琢磨,就比你强。赵王要是真反了还好说,没反就动手,那不是给自己扣滥杀宗室帽子?”
秦良玉:“杨士奇大人说得在理。打仗讲究师出有名,对付宗室更得证据确凿。汉王是铁证如山,赵王这事儿没实锤,贸然出兵怕是要失了人心。”
徐达:“陈山这小子,净出馊主意!当年我打天下,没把握的仗从不打。宣德可别学他——赵王要是安分,留着也没啥,真不安分,再收拾也不迟。”
海瑞:“君王行事,当以证据为凭,以民心为秤。赵王谋逆无据,若轻信谗言而袭之,实为不义。宣德皇上若能审慎,乃国之幸。”
朱瞻基:“当时确实有点犹豫,毕竟刚平了二叔,将士们士气正盛。但杨士奇一番话点醒我了——治国靠仁心,不是靠兵权。后来我就没再提这事儿,赵王也还算识趣,主动把护卫交了。”
朱厚照:“那汉王结局怎么样?”
秦良玉:“正德皇上,您怎么这么感兴趣?”
朱高煦:“就是,你要是闲得慌,我给你一袋子小金豆让你数数。”
朱厚照:“我可没那个耐心。宣德爷,你就说嘛。”
朱瞻基:“我这个二叔,被我安置在西安门内,日子过得也算清闲。就是这性子改不了,总爱折腾——有回我去看他,他趁我没留神,伸脚把我绊了一下,幸好我是练过的。”
朱厚照:“汉王这是还没服气?敢绊皇上,这胆子比我驯豹子还大!”
朱厚熜:“堂兄你别笑,这叫作死式倔强。换作是我,早让道士给他画符镇着了——不过宣德爷没治他罪,也算仁至义尽。”
朱高煦:“我那是……那是脚下滑了!谁让他走路不看路?”
马秀英:“朱高煦你闭嘴!都当阶下囚了还不安分,要是换作你爸,早把你扔宗人府了!”
杨荣:“皇上当时确实没发火,就是让人把汉王挪到了凤阳,圈在宅子里头。结果他更不老实,天天骂骂咧咧,最后……”
杨士奇:“最后皇上没办法,只好让人用铜缸把他扣住,也算全了叔侄情分。谁知道他还在缸里乱撞,这才……唉。”
朱祁镇:“我的天!铜缸扣人?这操作比我被关南宫还硬核!汉王这脾气,真是宁折不弯。”
朱祁钰:“哥你别学他。这叫自作自受。给台阶不下,非要往绝路上走——爸够容忍了,换作是我,早让他闭门思过去了。”
秦良玉:“汉王这性子,就跟没打磨的刀似的,太锋利容易伤着自己。宣德皇上一路忍让,也算对得起他。”
朱高炽:“年轻时就劝过他,别总跟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炸,不听啊!这下好了,把自己炸没了——可惜了这身武艺。”
海瑞:“汉王咎由自取,皇上已尽叔侄之情。治国者当明是非,辨亲疏,宣德皇上此举,无可厚非。”
朱瞻基:“说起来也唏嘘,毕竟是亲二叔。后来我没再追究他家人,也算给朱家留了点体面。”
朱祁镇:“爸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1428年,宣德三年二月,爸立皇长子,也就是我为皇太子。”
朱元璋:“哟,看这样子,要到我心绞痛时刻?留学生和以后奇葩皇帝要来了。”
朱厚照:“哟!英宗爷这就要上线了?当年你可是大明第一个‘留学’归来的皇帝,这太子位坐得够早的(坏笑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别乱说,那叫‘北狩’,英宗爷这是从小就被预定为接班人,比我当年当藩王时稳多了——不过太祖爷说的奇葩皇帝,怕不是说我吧?”
朱祁镇:“那是!我三岁就当太子,就是当时太小,只记得爸爸总抱着我上朝,大臣们的胡子都快蹭到我脸上了(捂脸)”
朱祁钰:“哥你还好意思说,当年你当太子,我妈总念叨‘你得给你哥当后盾’,结果后来……”
秦良玉:“景泰皇上这是差点说漏嘴。宣德皇上立太子够早的,这叫早立储君安天下,比后来有些皇上迟迟不立太子强多了。”
杨荣:“立太子那天可热闹,皇上抱着小殿下接受百官朝拜,小殿下还抓着皇上的胡子笑,先帝成祖爷要是看见,估计得乐开花。”
杨士奇:“皇上当时说,这孩子得教好,不能像某些叔叔似的——明着说汉王,其实是给满朝文武吃定心丸,朱家江山后继有人了。”
朱元璋:“咱还是继续说说朱瞻基,别跑题。”
朱瞻基:“同年三月,我废后胡氏,立贵妃孙氏为皇后。”
朱高炽:“你废后,胡皇后人很好,你怎么废她了?”
朱厚照:“嚯!换皇后?胡皇后咋了?难道跟我夏皇后似的,没缘分?(吃瓜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别瞎说,这肯定有原因的。”
杨士奇:“皇上当时也挺为难。胡皇后没过错,就是一直没生皇子,孙贵妃又深得宠爱,还生了太子(朱祁镇)。皇上跟我们商量时,说这事得做得体面点。”
杨荣:“最后是让胡皇后主动辞位,皇上还赐了她尊号,待遇一点没降,算是全了情分。比某些朝代废后搞得鸡飞狗跳强多了。”
朱祁镇:“我后来才知道,孙皇后是我亲妈……当年这事儿,大臣们吵了好一阵子,我爸夹在中间也不容易。”
秦良玉:“自古后宫事最难办,宣德皇上这么做,估计也是为了太子地位稳固。毕竟储君的妈是皇后,名正言顺些。”
徐达:“嗨,皇家这点事,说白了就是为了江山稳固。只要没亏待废后,别出人命,就不算出格——比当年某些宫斗剧强。”
朱高炽:“胡氏那孩子,当年在东宫时就老实本分,我看着都心疼。瞻基,你这步棋,走得有点急了。”
朱瞻基:“爸,我知道您疼她。可朝廷里总有人拿‘皇后无子’说事,为了太子能顺利继位,我也是没办法。后来我常去看她,她也算想得开。”
马秀英:“女人家在宫里不容易,只要没受委屈就好。你们男人啊,总说为了江山,可苦了这些孩子。”
朱元璋:“哼,废后就废后,别找那么多理由!只要别像后来某些皇帝似的,后宫乱成一锅粥就行!”
朱见深:“我感觉太祖爷在说我。”
朱翊钧:“我也有感觉。”
朱瞻基:“对于皇后这事,咱们以后再说,我继续说,同年八月,我亲自率军巡视北边。九月到达右门驿,适逢兀良哈侵掠会州,我亲自率领精骑三千人前往。
出喜峰口,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我亲自射其前锋,射死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兀良哈。兀良哈望见黄龙旗,下马请降,我军斩杀其首领。之后班师。”
朱厚照:“好家伙!宣德爷这是又当皇帝又当将军?三千精骑就敢冲,比我带大军打小王子还猛!”
朱厚熜:“堂兄你懂什么,这叫御驾亲征显神威。”
朱祁镇:“爸这操作,比我后来亲征靠谱多了!三千人就破了兀良哈,我当年要是有这本事,也不至于……”
朱祁钰:“哥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爸这是精准打击,带的是精骑,打的是突袭,比你那浩浩荡荡的‘旅游式亲征’强百倍。
秦良玉:“皇上这战术够绝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跟我当年平叛时的奇袭战术一个路数。黄龙旗一亮相,敌军直接下马投降,这气场没谁了!”
徐达:“这才叫打仗!不搞虚头巴脑的,亲射前锋,斩将破敌,有我当年跟着我大哥打天下的劲儿!比某些只会在后方指挥的强。”
戚继光:“三千精骑破敌,这机动性!跟我练的戚家军突袭战术有的一拼。宣德皇上不光懂治国,玩起兵法也是行家——兀良哈怕是没料到皇上亲自冲锋吧?”
杨荣:“当时我跟着皇上,看他挽弓搭箭那一下,手都不抖,三箭射倒三个前锋,军中立马喊万岁,那气势,比先帝成祖爷当年还盛!”
杨士奇:“皇上班师时,沿途百姓都捧着酒来迎,说皇上亲自保咱们不受欺负。那场面,比啥文治都让人暖心。”
海瑞:“君王不仅要治内政,亦要安边患。宣德皇上亲征破敌,既扬国威,又安民心,此乃文武双全之君也。”
朱瞻基:“当时就想着,爷爷当年北征那么猛,我也不能怂。兀良哈敢来犯边,就得让他们知道朱家皇帝不好惹。再说了,射箭这手艺,爷爷早教过我。”
朱棣:“算你没丢我的脸!当年教你的骑射没白学——比你爸强,他顶多能射个靶子。”
朱高炽:“……爸,我那是体格子不允许!不过瞻基这仗打得漂亮,给我长脸了。”
朱厚照:“得得得,又开始父子商业互吹了!宣德爷,你继续说吧。”
朱高煦:“说之前,我先撤。”
秦良玉:“汉王要退群,不待了?”
朱高煦:“我都成《西游记》那段烧烤朱二叔了,我还在群里干嘛。”
朱元璋:“看你侄儿一辈笑话啊。”
朱高煦:“有道理,那我不退了。”
朱瞻基:“太祖爷,您,您怎么这么说呢?”
朱元璋:“那我怎么说?”
朱瞻基:“算了,今天已经聊的多,明天继续,有劳@秦良玉 将军。”
秦良玉:“宣德皇上不客气。”
“啪!”
秦良玉:“预知后续啷个样,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