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志真是麻烦你过来一趟了。”这是张卫东的声音。
“真是多亏了你和小景同志帮忙,我老师的手术才能这么顺利。”
“真没想到景忱同志小小年纪竟然这么厉害,还开了制药厂。”这是小何的声音,显然他们是从赵明远那知道的景忱的事。
“嗯,他聪敏好学,干什么都有自己的想法,心地善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也不吝啬伸出援手。”听着余朗用那一本正经的语气对自己夸个不停景忱嘴巴子瞬间就撅起来了。
是的,他就是这么聪明这么善良。
“是个好孩子,从他下针时的精准果决我就知道,这孩子心性坚韧,是个学医的好苗子。”这是许南山的声音。
他倒是没想到许老爷子对自己的评价还挺高。
“叩叩叩!”景忱敲了下门后打开走了进去。
“许老先生,身边怎么样。”他面上正常,看不出前一秒他还在门口听墙角。
病房里除了许南山还有其他患者,旁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正在给他擦着手。
他看着许南山这边来了好几个看望的人眼中闪过羡慕。
“行了,别看了,儿子还得上班呢来不了。”他的妻子掀开被子扶着他起来。
“别一直躺着,咱出去走走,这会太阳正暖和,正好晒晒。”说着就搀扶着人出了病房,走之前友好地和他们点了点头。
“景同志,你来了。”原本还坐在椅子上的张卫东看他来就要起身让座。
“不用不用,你坐。”景忱来到余朗身边和他并排站着。
“许老先生眼睛还好吧,听赵主任说手术挺顺利的。”
“挺好的,多谢小同志了。”许南山轻咳了几下,声音有些沙哑。
“我们正说要和你好好道谢呢,多亏了景同志的帮忙,不然就我和小何两个,自乱阵脚都算轻的。”
张卫东倒是没想到景忱小小年纪深藏不露,面对紧急情况那种临危不乱的状态。他这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同志,自己先找不着北了。
而且整个医院的人基本都知道他。就连赵主任也一再表示有他在许南山的情况会恢复得更好,看来他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只是个村医那么简单。
张卫东在想什么景忱暂且不想知道,他只关心许老爷子身体情况怎么样,能不能撑到自己考上医学院。
许南山的右眼缠上了纱布,左眼没有,也能看清人,此刻的他就像电影里的独眼侠,虽已两鬓斑白,脊背也佝偻了些,但却精神抖擞,那只没有包着的眼睛此刻也闪着细碎的亮光。
“没事,已经大好了,麻烦你们跑上跑下的。”
“举手之劳而已,您以后好好休养这病也能恢复得快些。”
“赵主任跟我们说了,说多亏了景同志的药,这病灶才能这么快控制。”
张为东看着景忱面上闪过一丝尴尬,毕竟刚开始是他拦着不让许南山吃药的,若后来赵明远没来,说不定还真被他耽误了病情。
“也怪我关心则乱,那药一看就不普通,而我不仅险些误了病情,还误会了小景同志,实在是抱歉。”
“无碍,我明白张同志的用心。”景忱摆摆手表示没关系。
“这会儿都饭点了,你们还没吃呢?医院有食堂,病人家属可以凭住院单去打饭的。”
“对对对,这都给忙忘了。”张卫东一拍大腿一脸恍然。
“走,小何,咱一块到食堂看看还有些什么。”
张卫东和小何走后病房里瞬间就安静下来。
许南山看着两人眼中闪过笑意,招呼他们在床边坐下。
“小同志以后有什么打算,听说你是下乡知青,不仅当了村医,还办了制药厂,你这份心性想来这小小的山野是拘不住你的。”
“有没有考虑报个工农兵大学,我们学校的医学专业也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了。”许南山看向景忱,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话语里带着循循善诱。
景忱倒没想到许南山会主动跟自己聊起未来的打算,抬眼和余朗对视,随即便豁然一笑,看来自己这一救并不亏。
“许老先生真是目光如炬,一眼就把我看穿了。”
“我的目标确实不止眼前的山野,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也许再过不久我们这些下乡知青也有机会重返校园呢。”景忱并没有说工农兵名额以后可能没什么用,毕竟高考恢复后那都得实打实考进去的。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其中挫折磨难数不胜数,但绝不会一直原地打转的,您能重返学校不正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许南山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那没被纱布遮挡的左眼弯起,眼底笑意像投入石子的湖面,层层漾开。
“好!好小子!”他轻轻拍了拍景忱的肩膀,笑声低沉而欣慰。
“你是个有想法的,自己心里有路,真有那一天,我在京市等你们来,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指导你一二。”
他收敛了笑意,语气带着些许低落,“这么些年,我是身体苦,心里更苦,总觉得这辈子就这么毁了。”
许南山目光复杂地看向眼前沉静的年轻人,嘴角牵起一丝苦涩的笑,“直到最近回来,看到你这样的年轻人,我才真正想通了些道理。”
“说来惭愧,活了大半辈子了,历经生死,在心性上,反而不如你们年轻人看得通透。”
“老先生,您不要这么想。”景忱一时有些沉默,倒是旁边一直站着的余朗开口。
“我们能等到这一天,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坚守,我们是站在你们的肩膀上看的世界。”
“正是你们这一代人扛住了最艰难的时候,把国家重新扶回了正轨,我们才不至于走向迷途,才能看到新的气象新的风貌。”
“您如今能想明白,不正说明您始终相信着我们的祖国吗?”
许南山怔住了,他望着余朗,眼眶微微发红。
余朗的身份他听张向东说起过,而此刻的余朗对他来说,代表的就是军队和国家子弟兵的身份,被余朗肯定,说明他也被国家所肯定,他的坚持没有白费。
这些年积压的委屈,不甘与彷徨,在这一刻,仿佛被这番话语温柔地托住,缓缓落地。
“是啊,我一直都相信。”他的声音带着释然。
恰在这时,门外响起了咔哒声,是张向东他们打饭回来了。
许南山很快整理了自己的情绪。
“老师,我给你打了碗小米粥,还热乎着,快喝点。”
“许老,张同志,你们先吃着,我们就先走了。”
“哎,景同志和余同志慢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