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八年九月廿十 辰时
双时共享田
深秋的晨雾还未散尽,共享田的稻浪已泛着沉甸甸的金黄。青珩穿着授勋时的浅灰色守护服,胸前的 “双时守护勋” 在晨光中闪着银亮的光,手里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正站在田垄间,对着身后列队的新守者们部署任务 —— 今天是新守者们的 “首护行动”,他们要独立主导共享田的秋收,还要通过时空共鸣镜,协助天启海边的共享田应对可能到来的降雨。
“阿明,你带‘禾浪组’负责旱稻收割,按昨天教的‘低茬收割法’,留三寸稻茬方便明年耕种,” 青珩的声音清晰有力,与一个月前的青涩判若两人,“阿珠带‘蓝海组’通过共鸣镜同步指导天启的新守者,重点确认防雨油布的固定方法,气象站说午后可能有中雨,必须在雨前完成稻穗归仓。”
阿明立刻举起手中的收割清单,清单上标注着每块田的预计产量和收割顺序:“放心!我们组提前检查了所有镰刀和脱粒机,还准备了备用的磨刀石,保证效率!” 镜中的阿珠也挥了挥手中的防雨预案,身后的天启新守者们已扛起油布,正往海边共享田赶去:“青珩,天启的稻穗比宣德晚熟两天,但防雨准备不能落,我们已经在田边搭好了临时粮仓,就等收割了!”
辰时三刻,首护行动正式启动。新守者们迅速分散到各个田区,镰刀挥动的 “唰唰” 声、脱粒机的 “隆隆” 声很快在田间响起。青珩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时而蹲下身检查稻茬高度,时而帮脱粒机旁的新守者清理秸秆,遇到新手紧张得割错稻穗,她会握着对方的手示范:“手腕放松,刀刃贴着地面,顺着稻秆长势下刀,这样既快又不会伤苗。”
临近午时,天空渐渐阴沉下来,风也比早晨急了些。青珩抬头望了望天色,立刻通过对讲机通知各组:“加快速度!预计还有一个时辰下雨,先把割好的稻穗运到粮仓,剩下的稻子优先收割成熟度高的!”
话音刚落,镜中的阿珠突然传来紧急消息:“青珩!天启海边的风变大了,油布被吹得松动,有几捆稻穗要被淋湿了!” 青珩立刻跑到时空共鸣镜前,只见镜中天启的共享田边,油布的边角被风吹得翻卷,新守者们正手忙脚乱地按住油布,却因力气不足难以固定。
“别慌!” 青珩快速思考,“你们把油布的四角用麻绳系在附近的木桩上,再找石块压在边缘,天启的渔民伯伯应该有备用的大石块,快去请他们帮忙!我们这边抽两个人,把宣德的防雨绳通过时空通道送过去,绳子上有防滑结,更好固定!”
阿明立刻带着两名新守者跑去储备库取防雨绳,青珩则继续通过镜面指导:“系麻绳时要打‘双套结’,这样风再大也不会松!压石块要按‘品’字形摆,每个石块间隔一尺,能挡住侧面的风!” 镜中的新守者们按照方法操作,很快稳住了油布,渔民们也赶来帮忙,将剩余的稻穗快速搬进粮仓。
午后,雨点如期落下,淅淅沥沥地打在共享田的稻草人上。宣德的新守者们已将所有稻穗搬进粮仓,正围着粮仓检查是否漏雨;镜中天启的新守者们也完成了收尾,正对着镜头比出胜利的手势。雨水顺着时空共鸣镜的边缘滑落,却丝毫没影响双时空新守者们的笑容 ,首护行动的第一个挑战,他们共同应对成功了。
雨停后,新守者们开始统计收成。青珩和阿珠通过镜面同步核对数据:“宣德旱稻收了六百二十斤,海稻五百八十斤,比去年多了一成!”“天启海稻收了六百斤,海带三百五十斤,也超了预期!” 两人相视一笑,疲惫的脸上满是成就感。
傍晚时分,老守护者们来到共享田,看到粮仓里整齐堆放的粮食,和新守者们身上沾着的泥土,老林叔忍不住拍了拍青珩的肩膀:“好样的!第一次独立守护就应对得这么好,比我们当年强多了!” 王阿婆也笑着递来刚煮好的红薯:“快尝尝,补充点力气!你们今天不仅收了粮食,更守住了双时空的信任。”
新守者们围坐在粮仓旁,分享着今天的经历。宣德的小墨说:“刚开始割稻子时手都软了,后来听到天启的朋友需要帮忙,突然就有了力气,原来守护真的不是一个人的事!” 天启的阿泽也说:“多亏青珩教的打结方法,不然油布肯定守不住,以后遇到问题,我们还要多商量、多配合!”
青珩望着身边的伙伴们,又看了看镜中同样在分享的天启新守者,心里突然明白 ,所谓守护,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双时空的彼此支撑,是新老传承的力量延续。她从怀中掏出《新守者成长手册》,在最后一页写下:“宣德八年九月廿十,首护行动圆满完成。记:以技为基,以合为盾,方为双时守护者。”
离开共享田时,夕阳的余晖将稻茬染成金色,晚风吹过,带来粮食的清香。青珩和阿明、阿珠约定,下周要一起把新收的稻种挑选出来,一部分留作明年的种子,一部分送到双时空的困难家庭,让首护行动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以后还有很多守护任务等着我们,” 青珩边走边说,手中的镰刀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有共享田的冬管,有春节的跨镜互助,还有传世阁的信物整理…… 但只要我们一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阿明和阿珠用力点头,守护带在风中轻轻飘动,枫柳结交织的纹路,像一道看不见的纽带,将双时空的少年紧紧连在一起。青珩知道,首护行动只是开始,未来的守护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初心不改、协作同心,双时空的枫山与蓝海,终将永远安宁,永远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