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纪元元年,第225个标准日。
地球轨道,“方舟港”船坞核心区。
巨大的真空船坞内,灯火通明如同人造白昼。
无数工程机器人如同勤劳的金属工蚁,在冰冷的钢铁骨架间高速穿梭,焊接的火花如同永不熄灭的星辰,点亮了黑暗的宇宙背景。
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引擎轰鸣、金属构件的撞击声、能量传输的嗡鸣,共同奏响了一曲钢铁与意志的交响乐。
船坞中心,一个庞然大物的轮廓已清晰可见——人类文明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争机器,“深空纪元号”星穹级战列舰的龙骨。
长达五公里的舰体骨架,如同远古巨兽的脊梁,在零重力环境中巍然延伸。
粗大的能量导管如同血管,沿着龙骨铺设;
预留的武器基座如同狰狞的獠牙,预示着未来的毁灭力量。
老周悬浮在舰桥模块的安装平台旁,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全息蓝图和实时工程数据流。
他身上的工程师制服沾满了油污,声音嘶哑却充满激情:
“A7区简并态装甲板对接精度必须控制在0.001毫米!反物质反应堆的主约束环冷却系统压力测试,三班倒,12小时内必须完成!深瞳,给我‘壁垒’护盾发生器基座那边的实时应力数据!”
“深空纪元号”的建造,是人类工程学与守护者科技结合的奇迹,也是与时间赛跑的疯狂赌博。
每一块简并态装甲的锻造,都需要在微型黑洞级别的压力环境下完成;
每一台相位撕裂炮的校准,都涉及对空间结构的精密干涉;
反物质反应堆的点火测试,更是如同在火山口跳舞,稍有差池便是星毁人亡。
“报告总工!三号主引擎喷射口矢量控制系统安装完毕,正在进行初步联动测试!”
通讯频道传来工程师兴奋的声音。
“好!测试数据同步给深瞳!下一个节点,重力奇点投射器的能量导管铺设!”
老周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与此同时,在地球同步轨道另一侧,另一座大型船坞内,数艘体型稍小、但线条更加锐利的战舰也在同步建造。
它们是“星穹级”的护卫舰——“破晓之矛II型”与“守护之盾II型”。
它们将作为“深空纪元号”的利爪与坚盾,构成星火舰队的第一支核心打击力量。
地面,“星火”基地旧址(现“星穹”行星防御指挥中心)。
巨大的地下训练场内,引擎的咆哮声震耳欲聋。数十台最新列装的“星尘IV型”动力装甲正在进行高强度的对抗演练。
这些装甲通体覆盖着哑光黑色涂装,关节处流转着幽蓝的能量光路,背部搭载着可变形武器平台和微型推进器组。
它们的动作迅捷如风,力量开山裂石,能量武器射击精准致命。
“三队!交叉火力掩护!一队,利用b3掩体迂回!目标:模拟‘影狩’级高速目标!”
阿雅的声音通过战术网络清晰地下达。
她本人并未着装装甲,而是站在场边的高台指挥席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作为星火舰队陆战部队总教官,她的任务是将这些从全球挑选出的最精锐战士,淬炼成能适应星际战争地狱的尖刀。
场中,被标记为“影狩”的模拟靶机速度极快,轨迹飘忽。
战士们利用装甲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以及初步应用的心智网络带来的战场感知共享,艰难地锁定、围剿着目标。
爆炸的火光不断亮起,模拟的伤亡数字在战术面板上跳动。
“不够快!不够狠!”阿雅厉声喝道,
“记住!你们面对的不是畸变体!是能在空间褶皱里滑行的致命猎手!犹豫一秒,就是死亡!再来!”
汗水浸透了战士们的作战服,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没有人退缩。
他们眼中燃烧着火焰,那是家园被毁的愤怒,是肩负文明存续的沉重,更是对即将到来的终极之战的渴望。
星尘淬火,方能成钢。
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
一艘造型扁平的“哨兵级”深空探测器,如同宇宙中的一片寂静落叶,悄无声息地滑行在冰冷的小行星群中。
它的传感器阵列全功率开启,如同警惕的复眼,扫描着来自“寂灭回廊”方向的每一缕异常能量波动和空间涟漪。
突然!
探测器的主控核心接收到深瞳的远程指令,其外壳上几块装甲板无声滑开,露出数个精巧的发射口。
一枚枚只有篮球大小、覆盖着吸波涂层的微型探测器被弹射而出。
它们如同被惊扰的鱼群,瞬间散开,激活自身的微型离子引擎,向着更黑暗、更遥远的奥尔特云深处潜行而去。
它们是人类文明延伸向黑暗宇宙的神经末梢,是“星穹之眼”深空预警网络最前沿的触手。
它们将编织起一张无形的巨网,等待着…那来自深空彼岸的毁灭阴影。
星火淬炼,铁流奔涌。
文明的齿轮在战争的倒计时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转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