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底的北京,雪还没化透,论坛上的一条帖子却让 “焰锅居” 和 “炙香铺” 的运营群炸了锅 —— 网名叫 “吃遍京圈” 的用户发了张羊肉卷的照片,配文:“京华嘉园这家焰锅居,羊肉卷嚼着发柴,不像新鲜的,不会是冻了很久的吧?” 帖子下面很快有了十几条回复,有人附和 “我上次去也觉得有点腥”,还有人问 “不是说老家直供吗?难道是噱头?”
晓雅坐在新搬的三环公寓沙发上,手指攥着鼠标,脸色发白,转头看向正在看报表的沈浩:“沈浩哥…… 你看这个帖子,有人说咱们的羊肉不新鲜,怎么办啊?” 她的声音带着点颤,眼睛里满是担心,刚才还在兴奋整理的顾客好评截图,此刻都散落在电脑桌面上,显得格外刺眼。
沈浩放下报表,走过去坐在她身边,轻轻拿过鼠标,仔细看着帖子里的照片和回复。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没有立刻回复,反而问:“你还记得咱们上次去老家,李叔宰羊的时候,咱们拍的视频吗?还有王婶腌羊肉的罐子,你不是说要写进‘老家食材记’里吗?”
晓雅愣了一下,慢慢点头:“记得…… 我还拍了李叔家的羊圈,说羊都是吃玉米秆长大的,没有喂饲料。” 她看着沈浩平静的侧脸,心里的慌乱少了点,“沈浩哥,你的意思是…… 写这个故事?”
“对。” 沈浩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碰到她冻得有点凉的耳垂,“2003 年大家信‘有温度的实在’,不信硬邦邦的解释。你把咱们去老家收食材的故事写出来,附上你拍的照片和视频,告诉大家羊肉从羊圈到餐桌才三天,比批发市场的新鲜多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再提一句,李叔每次宰羊前都会给羊喂新鲜的胡萝卜,肉质才嫩,这些细节能让人觉得咱们没骗人。”
晓雅立刻来了精神,打开文档开始敲字,手指还在微微抖,却比刚才坚定多了:“我知道怎么写了!就写咱们早上五点跟着李叔去羊圈,王婶在厨房煮羊肉汤,说‘给北京的孩子吃,得选最好的肉’!” 她写两句就抬头看沈浩,像学生等着老师批改作业,“沈浩哥,这样写会不会太像讲故事了?”
“不会,越像真的越有人信。” 沈浩笑着帮她调整段落,“你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比如你当时觉得羊圈有点臭,李叔说‘臭才说明没喂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更真实。” 看着晓雅认真的模样,他心里泛起一阵暖 —— 前世遇到危机时,他只能自己硬扛,现在有晓雅陪着,连解决问题都多了份温度。
苏晴端着刚煮好的姜茶走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把杯子放在晓雅手边:“先喝点热的,别着急,慢慢写。” 她刚才在厨房就听到晓雅的哭声,心里也跟着慌,却看到沈浩一点不慌,还能有条理地安排,心里又佩服又酸涩 —— 他总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像座山,可这座山的身边,已经有了晓雅。
“晴姐,沈浩哥让我写老家的故事,说这样能让大家信咱们的羊肉是新鲜的。” 晓雅接过姜茶,喝了一口,眼睛亮了亮,“你要不要看看?我怕写得不好。”
苏晴凑过去,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眶忽然有点热 —— 晓雅写的都是真的,去年冬天他们一起回老家,李叔凌晨起来宰羊,王婶在灶台前熬腌料,说 “给孩子们带去北京,让他们吃着想家”。她轻声说:“写得很好,很感人,我要是看到,肯定会信。” 她转头看向沈浩,“那试吃装怎么办?我下午去店里拿点羊肉卷和酱料,包装上贴咱们的 logo,再附张卡片?”
“嗯,让陈曼和李店长帮忙写手写卡,她们跟顾客接触多,知道怎么说更贴心。” 沈浩点头,“再跟李叔说,让他寄点老家的干辣椒过来,王婶要是有时间,寄点她腌的酱料,咱们的秘制蘸料里加一点,让口味更特别,别人模仿不来。” 他知道,光解决危机不够,还得借这个机会强化品牌差异,避免以后陷入价格战。
苏晴立刻拿出手机给李叔打电话,语气温柔:“李叔,最近家里冷不冷?想麻烦您寄点干辣椒过来,咱们店里的蘸料想用老家的味道…… 对,越多越好,麻烦您了。” 挂了电话,她又给王婶打,听说腌料还有好几罐,笑着说:“太好了,婶,您寄过来,我给您报销邮费…… 不用客气,都是应该的。”
沈浩看着她打电话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激:“晴姐,辛苦你了,这些事本来该我来做的。”
“没事,我刚好没课,帮你跑跑腿。” 苏晴笑着摇头,转身去拿快递单,指尖却悄悄攥紧 —— 能为他做点事,哪怕只是寄快递,她也觉得开心。
下午,苏晴去了 “焰锅居”,陈曼正在整理试吃装,看到她来,赶紧迎上来:“苏小姐,您来了,手写卡我都写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她递过一叠卡片,上面的字迹工整,还画了小小的羊肉图案,“我写的是‘感谢您的反馈,这是咱们老家直供的羊肉,希望能让您尝到新鲜的味道’,李店长那边也写好了,正在打包。”
苏晴接过卡片,心里佩服 —— 陈曼确实专业,连细节都考虑到了。她抬头时,刚好看到陈曼看着沈浩的照片(放在收银台的合影),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爱慕,赶紧移开视线:“写得很好,辛苦你了,沈总说谢谢你们。”
“应该的,沈总这么有办法,我们跟着他做事,心里踏实。” 陈曼笑着说,语气里满是崇拜,心里却在想:这么年轻又沉稳的老板,要是能跟他多亲近,哪怕只是一夜情,也值了。可看到苏晴在,她又赶紧收敛心思,转身去拿打包好的试吃装。
李薇也从 “炙香铺” 赶过来,手里拿着几罐腌料:“苏小姐,这是王婶寄过来的腌料,我已经试过了,加在蘸料里特别香,顾客肯定喜欢。” 她递过腌料时,眼神不经意扫过苏晴,见她手里拿着沈浩的快递单,心里有点酸 —— 苏小姐能常跟沈总待在一起,真好。
苏晴接过腌料,闻了闻,是熟悉的老家味道:“谢谢你们,这些试吃装我今天就寄出去,争取明天让顾客收到。” 她抱着试吃装,心里想着沈浩的安排,又想着晓雅还在写故事,脚步不由得加快了。
晚上,晓雅的故事在论坛发了出去,配着羊圈的照片、李叔宰羊的视频,还有王婶熬汤的特写。帖子下面很快有了回复:“原来真的是老家直供啊,我上次去吃,觉得羊肉特别嫩,不像冻过的。”“这个故事好感人,我也想尝尝老家的味道!” 晓雅看着回复,兴奋地扑进沈浩怀里:“沈浩哥!有人信咱们了!还有人说想过来吃!”
“我就知道咱们晓雅写的故事最有说服力。” 沈浩抱着她,心里也松了口气 —— 老灵魂的经验果然没错,有温度的品牌更容易让人信任。
第二天,收到试吃装的顾客 “吃遍京圈” 发了条长帖,配着手写卡和羊肉卷的照片:“收到试吃装了,羊肉煮了确实新鲜,蘸料里有股特别的香味,老板很用心,之前是我误会了,以后会常来。” 下面还有 8 位老顾客跟帖,有人说 “我上次去吃,老板还送了老家的辣椒,特别香”,有人说 “我拉同事一起拼单,周末去吃火锅!”
陈曼和李薇看到帖子,赶紧截图发给沈浩,陈曼的消息里带着崇拜:“沈总,您太厉害了!这么快就解决了危机,还拉了这么多新顾客!” 李薇也发:“沈总,以后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绝对不拖后腿!” 她们看着沈浩的回复 “辛苦你们了”,心里都泛起一阵热 —— 这么有能力又体贴的老板,真希望能多靠近一点。
几天后,李叔寄的干辣椒到了,王婶的腌料也到了。沈浩、晓雅、苏晴坐在公寓的厨房里,一起试新的蘸料 —— 加了老家的干辣椒和腌料,味道果然更特别,辣中带点香,还有点回甜。
晓雅尝了一口,兴奋地说:“太好吃了!比之前的还香!沈浩哥,咱们以后就用这个蘸料,肯定没人能模仿!” 她靠在沈浩身边,手里拿着筷子,还想再尝一口。
苏晴看着他们亲密的模样,心里虽然酸,却也为他们开心:“这个味道确实特别,顾客肯定会喜欢。” 她拿起一罐腌料,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我明天给店里送过去,让陈店长和李店长试试。”
沈浩看着苏晴认真的样子,又看看身边的晓雅,心里满是踏实 —— 有晓雅的陪伴,有苏晴的帮忙,还有专业的团队,哪怕遇到危机,也能一起解决。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三个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雪还在下,公寓里的灯光暖黄,蘸料的香味飘在空气里。三人的影子映在墙上,像幅分不开的画 —— 晓雅靠在沈浩肩上,苏晴坐在旁边整理快递单,手里拿着老家寄来的干辣椒,心里都藏着对未来的期待。而远在老家的沈建国和林母,也在盼着他们的好消息,盼着他们在北京能站稳脚跟,能常回家看看。
这场小小的信任危机,最终变成了品牌的转折点。“焰锅居” 和 “炙香铺” 因为 “老家直供、独家口味” 的标签,成了京华嘉园周边的网红店,越来越多的人来尝 “老家的味道”,而沈浩、晓雅、苏晴,也在这场危机里,更紧密地靠在了一起,变得更温暖,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