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几天,赵子龙又召见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他们交代了后面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又安排人做临行前的准备。
三日后,一支由五艘战船组成的船队从莱州港启航。
赵子龙亲自带队,同行的有肖静仪、柳如烟、刘七率领的三十名亲卫军精锐,以及两百名海军军士。
为了不引人注目,选的都是商船,船队悬挂的是德盛商号的旗帜。
航行途中,肖静仪向赵子龙详细介绍了江南的相关情况:如今江南表面上还算太平,但实际上各地卫所军备废弛,官员腐败。若是主公想要在茅山建立据点,或许可以从当地土绅入手。
赵子龙若有所思:你在江南人脉较广,可知道茅山一带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势力吗?
肖静仪道:茅山脚下有个张庄,庄主张仕远是致仕的前南京兵部侍郎,在当地很有威望。不过此人极为贪财,或许可以从此处着手。另外,江宁织造太监李实权倾一方,与家父有些交情,或许可以借此打通一些关节。
赵子龙点头记下,站在船头望着茫茫大海,心中已经开始盘算江南之行的每一步。
船队经过数日航行,终于抵达长江口。
为了不引人注目,赵子龙让船队在崇明岛附近隐蔽处停泊,自己则带着肖静仪、柳如烟、刘七和十名亲卫军化装成商队,乘小船沿江而上。
一进入长江,赵子龙就被这个时代江南的繁华所震撼。
江面上舟楫往来如织,两岸稻田连绵,村舍俨然。
与北方的荒凉破败相比,这里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他们在镇江上岸,扮作来自山东的商人。
肖静仪安排大家住进了一家与肖家有生意往来的客栈。
主公,明日是镇江知府母亲的寿辰,许多官员、富商都会前往祝寿。这可是个观察江南官场、商场的好机会啊。
肖静仪建议道。
赵子龙点头同意,既然来了,多走走、多看看自然是好的。
第二天,他们以商人的身份前往知府衙门贺寿。
只见衙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的队伍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那些官员或者富商们个个衣着光鲜,乘坐的轿子更是装饰华丽,随从如云。
没想到啊,只是一个知府的寿宴,竟然有如此大的排场。
赵子龙很有感慨,低声对肖静仪说道。
肖静仪点头,轻叹道:江南官场这么多年安逸惯了,沉迷于奢侈享乐。而且这些官员大多是通过捐纳得官,上任后自然要捞回本钱。
宴会上,赵子龙注意到所有人谈话间多是风花雪月,或是互相吹捧,很少有人关心民生疾苦的。
更让他吃惊的是,许多官员公然带着美妾或是艺妓赴宴,举止轻浮,全无体统可言。
宴会结束后,赵子龙决定在江南多逛几日,深入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然后,众人又先后到了江苏的常州、南京,浙江省的杭州、湖州等地。
在杭州,赵子龙看到丝绸工坊里女工们从早忙到晚,工钱却极其微薄。
在常州,他见到农民因为缴不起赋税,被迫卖儿卖女。
……
没想到表面繁华,内里却是如此不堪。
赵子龙在一家茶楼里,望着窗外看似繁华的街市,不禁感慨。
肖静仪为他斟茶,轻声道:是啊,这些年来,朝廷打仗,对江南的赋税一年重过一年,许多自耕农都破产了。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的日子其实还是很艰难的。
这时,邻桌几个书生的谈话引起了赵子龙几人的注意。
听说北边又闹流寇了,这次好像是在山东一带。
北方的乱象还少吗?管他呢,反正只要咱们江南太平就好。
太平?你不见米价都涨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怕是早晚也要出乱子啰。
......
赵子龙与肖静仪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深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子龙又亲身走访了市井、乡村,与各色人等交谈。
他发现江南的百姓,已经对朝廷普遍不满,但是因为还能勉强过活,因此也就没有了公然反抗的决心。
而那些士绅富商,则多是明哲保身,只顾着自己一味的捞钱、享乐。
肖静仪她们家老宅在苏州,赵子龙在她的邀请下,前往肖家府邸做客。
肖府坐落在苏州城东,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建筑。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处处透着江南所特有的精致与雅趣。
肖静仪的父亲肖明远是家族的族长,早已在门前等候,见到赵子龙,连忙上前行礼。
赵公子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
肖明远虽是商贾,却颇有文人的儒雅之气。
肖老爷客气了。
赵子龙还礼,随着肖明远走进府内。
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一处临水的花厅。
厅内陈设典雅,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
静初,快来见过赵公子。
肖明远朝着内室唤道。
只见一个身着淡绿色衣裙的少女款款走出,约莫十四五岁年纪,眉眼与肖静仪有七分相似,却更多了几分小鹿般的灵动活泼。
她好奇地打量着赵子龙,然后盈盈一拜:静初见过赵公子。
赵子龙连忙还礼:二小姐不必多礼。
肖静初直起身,俏皮地笑道:常听父亲和姐姐提起赵公子,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肖静仪轻咳一声,瞪了妹妹一眼,肖静初这才吐了吐舌头,止住话头,乖乖地站在一旁。
午宴过后,肖明远带着赵子龙参观肖家的织造工坊。
肖静初也蹦蹦跳跳地要跟着去。
工坊占地颇大,有织工百余人,大多是女工。
只见她们坐在织机前,手脚并用,梭子来回飞舞,动作很是娴熟。
我们肖家的丝绸在江南颇有名气,特别是这云锦,工艺复杂,需要两个织工配合才能完成。
肖明远不无自豪地介绍。
赵子龙仔细观察织造过程,忽然问道:肖老爷可曾想过改进一下织机,提升一下织布效率?
肖明远一愣:改进织机?这织机世代相传,从未有人想过要改进啊。
赵子龙走到一台织机前,指着上面的部件说:我看这织机每次只能织出一色,若是能改进机构,让梭子自动换色,不仅效率能提高,还能织出更复杂的花纹。
肖静仪头脑灵活,闻言顿时眼睛一亮:公子说得很有道理,只是这改进之法......
我可以画个草图。
赵子龙也不藏私,直接让人取过纸笔,凭着记忆画出了后世多梭箱织机的原理图:你们看,这样设计,一个梭箱装一种颜色的纬线,通过这个机构控制梭箱转换......
肖明远看得目瞪口呆:这……这设计真可谓是巧夺天工!赵公子不仅精通军事,竟然连这织造之术也如此在行?
赵子龙不以为意,微微一笑:我只是略知一二罢了。另外,我看工坊里光线不足,织工们长时间劳作,很伤眼睛。可以在屋顶开天窗,增加采光。还有,这些女工整日坐着,容易得病,应该每隔一个时辰就让她们起来活动一下……
赵子龙用后世的标准作参考,一口气说出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肖静初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插嘴道:赵公子还真是体贴,竟然连这些都想到了。
肖静仪却是听得若有所思:公子说得对。我们一直只想着提高产量,却忽略了织工们的健康。
参观完织造工坊,赵子龙又对肖家的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肖家的丝绸质量上乘,但销售方式可以更灵活些。比如可以接受私人定制,让客人选择花色、图案;还可以推出不同价位的产品,满足各阶层需求……
肖明远听得眼冒精光,连连点头:公子高见!这些建议真是让老夫茅塞顿开啊。
{各位书友们,动动你健康发财的小手,点下催更、为爱发电、五星好评、没加书架的,加一下书架,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