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府的书房内
炭火驱散了晚春的一丝寒意,却驱不散空气中隐隐流动的张力。
柴荣端坐主位。
其下分坐着七八位澶州军中的核心将领。
包括马军都指挥使韩通,步军指挥使张永德。
以及那位在校场对陈稳表露过不屑的李指挥等人。
此外。
还有两位文官幕僚在座。
其中一人气质沉静,目光睿智。
正是柴荣颇为倚重的谋士王朴。
陈稳坐在柴荣下首左侧,这个位置本身就彰显了其特殊的地位。
他知道,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议事。
而是柴荣有意为他搭建的一个舞台。
也是一次对他“参赞军机”能力的直接考校。
议题很快便转到了军队建设上。
柴荣环视众人,开门见山:
“如今四方不宁,契丹虎视,诸镇心怀异志。”
“我澶州军虽称精锐,然欲图大事,尚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议一议,这兵,该如何练,方能更强?”
几位将领闻言,纷纷发言。
所言无非是加大操练强度,增加阵列演练时间,严明赏罚,汰弱留强等等。
这些都是这个时代练兵的正统方法。
也是澶州军能有今日面貌的基础,并无新意,却也稳妥。
韩通声如洪钟,抱拳道:
“使君,末将以为,兵贵精不贵多。”
“当效仿古之魏武,选拔虎贲!”
“厚其廪饩,严其号令,日夜操演不辍!”
“使之闻鼓则进,闻金则止,如臂使指,则战无不胜!”
他说话时,眼角余光扫过陈稳,带着一丝挑衅。
仿佛在说,这才是正理,那些虚头巴脑的没用。
柴荣不置可否。
目光最终落在了陈稳身上:
“陈先生,你有何高见?”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稳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更有等着看笑话的。
陈稳从容起身,先对柴荣及众人行了一礼。
这才缓缓开口:
“诸位将军所言,皆是金玉良言!”
“强军之基,确在于严训与厚赏。”
“然,稳窃以为,或可于细微处,再行雕琢,或能收奇效。”
“哦?细微处?陈先生不妨细细道来。”
柴荣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下以为,练兵之要,首在‘知其所以然’。”
陈稳语出惊人,让在座不少将领皱起了眉头。
兵卒只需听令而行,何须知道为什么?
陈稳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道:
“其一,体能非唯气力,更在于‘极限’与‘恢复’。”
“现行操练,多以时辰、队列为准,士卒往往疲惫不堪,却未必能突破自身极限。”
“可设特定科目,如负重越野、限时攀爬、障碍奔袭等。”
“迫使士卒于精疲力尽时仍能激发潜能,并辅以恰当休整与饮食,使其体能增长速度远超寻常。”
他顿了顿,看到韩通嘴角的冷笑。
并不在意,继续说道:
“其二,小队协同,非唯阵型。”
“大军结阵固然重要,然战场瞬息万变,阵型易散。”
“当强化最基础的伍、什、队之独立作战与协同能力。”
“可设复杂地形下的搜索、突击、掩护、撤退等小规模对抗演练。”
“令其在不依赖上级明确指令下,亦能根据战场情势,自发配合,互为犄角。”
“其三,心理韧性强于匹夫之勇。”
陈稳此言一出,连谋士王朴都抬起了头,眼中露出深思。
“士卒见血则慌,遇险则溃,乃常情。”
“可于操练中,模拟战场惨烈景象,以皮革假人溅射兽血。”
“以巨响、烟雾制造混乱,令其习惯血腥与混乱。”
“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胜利信念’与‘团队荣誉’。”
“使其深信,只要身旁袍泽仍在,只要军旗未倒,便有胜机!”
“此法,可称之为‘思想砥砺’。”
他提出的这三点——极限体能突破、小队独立协同、心理韧性培养。
——完全超越了此时军队训练的常规范畴,带着浓厚的超时代的作战和心理学训练的影子。
这是陈稳16倍的观察和灵感思维带来的结果!
让他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以及想法!
其核心思想的超前性,让在座众人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
“荒谬!”
李指挥第一个按捺不住,嗤笑道。
“让兵卒自己去想?还要模拟血腥?”
“岂不是未上战场,先吓破了胆!”
“练兵,就是要让他们变成只知道听令向前的木头桩子!”
“想得太多,反而坏事!”
韩通也冷哼一声,声如闷雷:
“陈先生所言,听起来花哨,实则华而不实!”
“战场搏杀,靠的是血气之勇,是严整阵型!”
“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对抗、越野,徒耗体力,于实战何益?”
“再者,选拔锐士厚加赏赐,自然勇猛!”
“何须搞什么‘心理韧性’?简直是书生之见!”
就连较为沉稳的张永德,也微微皱眉道:
“陈先生之策,或有可取之处,然推行起来,恐耗费甚大,且成效难料。”
“兵者,国之大事,恐不宜轻易变更成法。”
一时间,书房内质疑之声四起。
将领们久经行伍,对自己的练兵方法有着根深蒂固的自信。
对于陈稳这套闻所未闻的理论,本能地排斥。
柴荣没有立刻说话,他看向一直沉默的王朴:
“王先生以为如何?”
王朴沉吟片刻,缓缓道:
“陈先生之论,别开生面,发人深省。”
“尤其这‘小队协同’与‘心理韧性’二说,确乃常人所未见。”
“然,正如韩、张二位将军所言,其法是否适用于万人大军,成效几何,尚需验证。”
“不过……”
他话锋一转,看向陈稳。
“能提出此等见解,足见陈先生思虑之深,非寻常策论可比。”
这话算是比较公允,既肯定了陈稳的才华,也指出了实践的困难。
柴荣的目光最后回到陈稳身上,带着问询。
陈稳面对众多质疑,神色依旧平静。
他知道,空口无凭,难以服众。
他朗声道:“诸位将军之虑,陈稳明白。”
“新法是否有效,确需实践检验。”
“稳愿请命,不需动用大军,只需拨付三五百新卒,依此法试练一二月。”
“届时,是与非,强与弱,校场之上一较便知,如何?”
他直接将挑战摆到了台面上,用结果说话。
这是他破局的关键一步。
韩通等人闻言,虽然依旧不信。
但陈稳既然主动要求试练,他们也不好再一味反对。
只是冷哼着等着看结果。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激赏,他要的就是陈稳这股自信和担当。
他当即拍板:
“好!便依陈先生所言!”
“即日起,从新募士卒中,拨付三百人,归陈先生统带,依新法试练!”
“一应所需,由府库支应!”
“本官倒要看看,陈先生能练出一支怎样的虎贲之师!”
命令既下,众将虽心思各异,也只能领命。
书房内的初次交锋暂告段落。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较量,将在那三百新兵的校场上见分晓。
陈稳这套惊世骇俗的练兵策,能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将直接决定他未来在澶州军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