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卧室不挂铃,厅堂不悬镜。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村东头的老李家就吃过这上面的亏。
话说李家小子李文进城里读了几年书,回来时带了个城里姑娘王婷。王婷长得白净,穿着时髦,最稀奇的是她脖子上挂了个小铜铃,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清脆得很。
村里老人见了都皱眉,李老汉更是直接劝道:“闺女,这铃铛挂在身上可不妥,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得摘下来。”
王婷听了不以为然,笑道:“伯伯,这都是迷信了。这铃铛是我奶奶留给我的,说是能辟邪呢。”
李老汉摇摇头,不再多言。他心里明白,铃铛这东西,挂在门外窗檐下,风一吹叮当作响,确实能驱邪避凶。但挂在屋里,尤其是卧室,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夜深人静时,不该响的时候响了,招来的就不是风,而是别的东西了。
小两口新婚燕尔,在村西头盖了间新房。王婷特意在卧室窗前挂了一串风铃,说是晚上有风吹过,铃声悦耳助眠。李文自小也听过些忌讳,但见妻子喜欢,想着城里人都这么挂,应该没事,便由着她去了。
起初几个月,倒也相安无事。直到那年七月半前后,怪事就来了。
先是深更半夜,风铃自己响起来。不是风吹的那种自然响动,而是像被人轻轻拨弄般,叮—叮—叮,不紧不慢,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格外清晰。
王婷被铃声惊醒,推了推身边的丈夫:“文,你听,风铃响了。”
李文睡眼惺忪:“起风了吧。”
“没风啊,窗外树叶子都没动。”
李文侧耳听了听,确实没有风声,但那风铃却仍在响着。他起身查看,刚一站起来,铃声就戛然而止。窗外月光如水,空无一人。
如此接连几夜,每当子时过半,风铃便会无故自响。小两口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接着王婷就病了,浑身无力,面色一天比一天苍白,看了大夫也查不出病因。更奇怪的是,她总说梦里有个穿红衣裳的小女孩,站在窗外踮着脚够那串风铃,一边够一边哭。
李老汉听说后,急忙请来了村里年岁最长的赵老太。赵老太一进卧室,看见那串风铃,顿时脸色就变了。
“赶紧把这东西摘了!”赵老太颤巍巍地说,“铃铛招阴,卧室挂铃,等于给那些东西指路啊!”
赵老太点起一炷香,青烟袅袅上升,却在半空中突然转向,朝着风铃的方向飘去,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吸吮一般。老太太见状,连声念诵咒语,让李文立刻取下风铃。
说也奇怪,风铃刚摘下来,王婷就觉得浑身一轻,精神好了大半。
当夜,赵老太带着风铃来到村口老槐树下,点上香烛纸钱,恭敬地拜了三拜,然后将风铃埋在了树下。
事后,赵老太才道出原委:原来那串风铃的铜片,用的是老铜,很可能来自什么不干净的地方。铃铛空心,最容易藏污纳垢,招惹阴性能量。卧室是人气场最弱的地方,挂上这类叮当作响的东西,容易扰乱气场,招来不祥之物。
“那为什么刚开始挂的时候没事呢?”李文不解。
赵老太叹了口气:“新物人气旺,压得住。时间一长,人气淡了,它本身的气场就显出来了。再加上七月半阴气重,就出事了。那梦中的红衣小女孩,恐怕就是被铃声引来的孤魂。”
王婷经历这一遭,再也不敢在卧室挂任何铃铛类的东西了。她脖子上的小铜铃也收了起来,只有白天才偶尔戴戴。
村里人从此更加笃信:卧室乃安眠之所,宜静不宜动,千万不要挂那些叮当作响的玩意儿。有些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都是有道理的。
后来村口老槐树据说偶尔深夜也会传出铃铛声,但再没人敢去挖出来看个究竟了。有些东西,请走了就好,何必追究它的来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