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轻拂,议事厅内灯火通明,众人围坐案前,气氛虽不似白日那般剑拔弩张,却也带着几分凝重。赫连轩端坐主位,南宫璃坐在他身侧,手中握着一份早已整理妥当的策论卷轴。
林卧云与几位新招募的谋士、官员分列两侧,皆神情专注地翻阅着手中的资料。
“今日召集诸位,是为共商改革大计。”赫连轩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军事改革已初见成效,朝堂人事亦在逐步调整。但若要真正扭转乾坤,还需从民生与思想入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南宫璃身上,“璃璃有话要说。”
众人视线随之投来,有人露出好奇之色,也有人微微蹙眉,似乎对这位女子在如此场合发言颇感不适。
南宫璃起身,神态从容,衣袂轻扬间仿佛带起一阵清风。
“诸位。”她环视一圈,语调温婉却不失坚定,“今日所议,关乎王朝未来,而我所言,或许会让某些人觉得突兀,甚至不合时宜。但我仍愿直言——欲强国,先兴女权。”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响起几声轻微的咳嗽,有人低声交谈,也有人皱眉摇头。
一位年长官员轻咳一声,捋须道:“南宫姑娘,女子持家理政,自古便有,但若说……参与国事,恐怕于礼法不合吧?”
南宫璃微微一笑,取出怀中卷轴展开,指着其中一行字道:“这是三年前江南灾荒期间,某县知府病故,其妻代夫理政,开仓放粮,安抚百姓,事后更主动请罪,朝廷不仅未罚,反而嘉奖。可见女子理政,并非无例可循。”
那位老官员一时语塞,另一位年轻些的御史皱眉道:“可是女子终究体弱,难担重任。”
“体弱?”南宫璃反问一句,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笑意,“请问大人,治理地方,是靠挥刀上阵,还是靠运筹帷幄?”
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
南宫璃继续道:“在座诸位,可曾见过暗影阁训练的女特工?她们能潜入敌营,刺探军情,能在百步之外取敌首级,也能在千人之中全身而退。若说‘体弱’,那是否该问问自己,为何连一个女子都比不过?”
她言语之间并无咄咄逼人之势,却字字如针,直指人心。厅中一片沉默。
林卧云忽然轻笑一声,抚掌道:“妙啊!南宫姑娘这一番话,倒让我想起当年在西域所见。那里有个部族,女子可参战、可议事、可封将,反倒比中原男儿更重气节。”
赫连轩看着南宫璃,眼中闪过一抹欣赏,“你继续。”
南宫璃点头,继续道:“不仅如此,我在暗影阁多年,亲眼见证过无数女子的智慧与胆识。她们可以是医者、是匠师、是商人、是谋士,甚至……是统帅。”
她抬手指向地图上几个标注,“这些城池,在过去一年里试行女子可考取乡试资格,结果如何?录取率虽低,但前十名中有三人为女子。她们未必比男子逊色。”
一名官员忍不住插话:“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女子适合政务。”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南宫璃坦然承认,“正如男子也有庸才,女子亦有英才。关键在于选拔机制,而非性别本身。”
她顿了顿,语气稍缓:“诸位可知,盛元朝人口中,女子占半数以上,而真正能施展才华者,不足百分之一。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国家的损失。若能让女子有机会读书、参政、经商,那么我们便多了一半的人力,一半的智慧,一半的希望。”
此言一出,厅中众人神色各异,有惊讶,有沉思,也有不屑。
赫连轩望着她,忽然笑了:“你啊,还是改不了这股执念。”
“这不是执念,是信念。”南宫璃嘴角微扬,“你若真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就不能忽略半边天的力量。”
此时,林卧云忽然起身,拱手道:“既然二位已有此志,我愿助一臂之力。不如我们从何处开始试点?”
南宫璃早有准备,指向地图上一处,“此处江南,风气较开明,且女子受教育程度较高,可先行设立女子学堂,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
“同时,可在部分州县开放女子参政资格,比如协助处理户籍、赋税等事务,待成效显现,再逐步推广。”
她话音刚落,一名官员迟疑道:“此举若成,怕是会引起不少非议。”
“自然会有阻力。”南宫璃淡淡一笑,“但我们不是在推翻传统,而是在顺应时代。盛元朝若想长久,就必须与时俱进。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又谈何改革?”
众人闻言,皆陷入深思。
赫连轩缓缓起身,目光坚定,“诸位,今日之议,便是开端。我们不求一夜之间改变天下,但求迈出第一步。接下来,我会亲自拟定奏章,向陛下进言此事。”
“而璃璃,”他看向她,“你的任务,是筹备女子学堂,以及联络各方开明世家,争取他们的支持。”
南宫璃颔首,眼底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交给我。”
议事厅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的面容,也映照着一场变革的萌芽。
然而就在此时,门外忽有一人匆匆而入,抱拳禀报:“世子,南宫小姐,京中急报!”
众人一惊,赫连轩眉头微蹙,“说。”
来人喘息道:“赫连风联合几位旁支子弟,在朝会上提议削减赫家兵权,并指责您擅自推动新政,意图谋私。”
厅中空气骤然凝滞。
南宫璃轻轻一笑,眼神却冷了几分,“看来,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赫连轩站起身,披风猎猎作响,“正好,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