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铁锅吗?我家刚分家,家里还没有铁锅。”林芝兰看了半天,没有看到铁锅。
她空间倒是有铁锅,主要都不是这个年代的大铁锅,不然她也不用买了,直接从空间拿就行。
“同志,最近铁锅缺货,要提前预订的,你要是要,可以等五天后来看看。”售货员恍然大悟,她就说这小媳妇花钱这么大方,也是,自家当家做主,不用老婆婆脸色,手里的钱,自然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了。
不过这个年代讲究,父母在不分家,看她年纪轻轻的,应该是才结婚的吧?
真可怜,刚结婚就被分了出来。
林芝兰不知道售货员的猜测,她想着大铁锅要等五天,还不一定买得到,但可以先从空间超市找一个小铁锅应急,家里的小炉子也可以用小铁锅的。
不过现在和供销社的售货员打好交道,到时候自己买什么东西,也会方便不少不是?
如此想着,林芝兰看了看旁边柜台的几个售货员,都在各忙各的,也没有往这边看。
她从随身的挎包里抓了几个枣子,大概四五个的样子,偷偷递到售货员手里。
“大姐,看到时候铁锅到了,能不能帮我预留一天,我家来县城有点远,还是要麻烦你帮帮忙,当然钱和票都不是问题。”
售货员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同事往这边看,连忙把枣子接过放到兜里。“同志,这是违反规定的。不过看在你家住的远的份上,我给你多留一天,要是到时候你没有来,别人买我可就卖了。”两人声音压得特别低。
“姐,你不但人美还心善,谢谢你了,这铁锅也肯定得要的,没有铁锅这日子难过哩。”
售货员笑了笑,想着兜里新鲜的枣子,家里的孩子还没有吃过这么大的枣哩,而且人家也不是要她做什么。
就是给她留一个铁锅,又不是不给钱票,而且这妹子嘴巴说话好听啊。
在供销社工作,而且光看这妹子为人处事,以后自家买粮什么的估计还得麻烦人家哩。
“妹子看你也不容易,不过你可千万别和别人说啊。”
林芝兰懂的,连忙点头:“大姐您放心,这些我懂得,我肯定不会说出去的。太感谢你了!”
林芝兰解决了铁锅的问题,这才开始在供销社扫货。
“姐我还要买一些家里缺的东西,还要麻烦你帮帮忙。”林芝兰笑得坦荡,指了指柜台里的搪瓷盆、搪瓷缸、暖水壶。
“这三样给我拿各两个。”
售货员笑得见牙不见眼,果真是大客户啊,这暖水壶可要十几块钱一个,还要有票,看林芝兰这么大手笔,手里肯定有不少工业票吧。
林芝兰又走到副食品柜台,看着里面的水果糖、奶糖、就连红薯干她都买了半斤。
等林芝兰结好账,把东西放进背篓里,背篓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
“妹子,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带得回去吗?”女售货员有点担心林芝兰的小身板,真的能背得动这一背篓的东西。
“没事,乡下人,啥没有就是力气大,姐,我过几天再来找你哩。”林芝兰蹲下,直接背起背篓。
售货员大姐看她轻轻松松就把东西背起来了,给她竖起一个大拇指。
林芝兰和售货员大姐挥挥手就离开了供销社。
走到邮政局的时候,林芝兰转身走了进去。
“同志,为人民服务。”
“同志,为人民服务,你这是要邮寄东西吗?”
“同志,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木孔公社红星村一大队林芝兰的包裹或者信件。”林芝兰把自己的介绍信递给邮递员看。
邮递员仔细核对了一下道:“同志,你的包裹已经送到木孔公社的邮政局,你要去那边领取。”
“谢谢你啊同志,辛苦了。”
“同志,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应该的,不辛苦。”
林芝兰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才背着一背篓的东西往坐牛车的地方走。
这个时候时间还早差不多十一点,等拖拉机还得到两点,坐你车回去也就一个小时,背着这么多东西,她不想等拖拉机了。
看到有回木孔公社的牛车,林芝兰把东西放上去,这才爬上去坐好,今天牛车很空荡,除了她一个人,就没有其他人了。
“大叔,我们什么时候回公社?”林芝兰抬手给自己扇了扇风,顶着烈日坐在牛车上又晒又热。
林芝兰假装从背篓里翻找,实际从空间拿了一块碎花布出来,盖在头顶遮阳。
这块布还是上次在市里买的,她没有全部送给陈婶子,留了一块,没想到今天用到了。
有了碎花布的遮挡,林芝兰觉得自己头顶没有那么烫了。
“女娃子,你是哪个大队的?买这么多东西,你家男人呢?”赶牛车的大叔带着一顶草帽坐在车把手,吧嗒吧嗒抽旱烟。
“大叔,我家是一大队的,我男人在家挣工分,这不分家了,总要给家里置办一些东西过日子,不然家里啥都缺。”林芝兰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哪个大队的。
她还怕别人不知道呢。要把老方家摁死在泥地里,就要让他们臭名声。
不,准确来说老方家已经没有名声可言。
“一大队?李根生不是你们的大队长了吧。”
“好像是吧,我不太关心这些事。”
“你们村那个老方家在镇上可出名了。”
林芝兰想笑,这可真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她正愁不知道怎么把老方家的事在宣扬宣杨呢。
林芝兰佯装伤心的道:“大叔,那事在镇上都传遍了吗?”
大叔弹了弹烟灰,没有发现林芝兰的异常继续说道:“可不是,堂伯要买隔房的小侄子,和兄弟媳妇,听说还把孩子带进山,差点被狼吃了,后面还和特务勾结在一起把弟媳妇都给绑了,要不是那小媳妇聪明,躲到棺材里,只怕还等不到她男人去救她哩。”
林芝兰听得汗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传得是不是太离谱了一些?
“叔,不是这些的,是老方家把人家小知青的包裹都给私吞了,天天把人家当老黄牛使,而且隔房的叔叔是方老太的亲儿子,好东西可不得往人家亲儿子那里扒拉。哪还在乎没有爹妈的大孙子。”
大爷来了性质,还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