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环球飞行,终于踏上了归途。公务机巡航在平流层,下方是浩瀚的太平洋。何月山独自坐在舷窗边,回顾着这趟跨越数周、走访四大洲的旅程。
疲惫是显而易见的,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思考。这趟旅程的收获远超预期。
欧洲:成功撬开了坚固的市场,与tKA这样的巨头达成战略合作,与顶尖学术机构巴黎高科建立联系,树立了技术高端、可靠的形象。虽然面临温斯顿联盟的激烈阻挠,但成功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
东南亚:找到了生态模式最能发挥优势的应用场景,与当地电信商和集成商建立合作,打通了落地渠道,收获了中小企业的热烈反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非洲:回归技术普惠的初心,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的长远布局,播下了未来发展的种子,提升了星火的品牌形象和格局。
南美:探索了技术与资源结合的新模式,与传统行业巨头找到合作切入点,拓展了生态的边界和应用领域。
“全球创新共同体”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其初步的轮廓已经清晰:
核心层:星火科技,提供核心技术和平台。
战略伙伴层:如tKA、巴黎高科、大型电信运营商、行业巨头,共同制定标准、联合研发。
区域伙伴层:如东南亚的系统集成商、非洲的孵化器、南美的本地解决方案商,负责本地化实施和市场推广。
开发者与初创企业:全球的创新力量,基于开源生态进行应用创新。
用户层:遍布全球各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享受技术带来的价值。
这个生态是多元的、立体的、充满活力的。它不像oIAA联盟那样强调封闭和控制,而是强调开放和共赢。
当然,挑战依然巨大。温斯顿联盟的反扑只会越来越猛烈,标准之争、舆论之战、甚至地缘政治的压力都可能接踵而至。生态的管理、利益的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协作,都是前所未有的难题。星火自身的组织架构、人才储备、技术支持能力也面临着极限考验。
何月山打开加密邮件,处理着积压的事务。徐若薇汇报了IEEE那边的最新进展:由于多方质疑和星火方面的技术驳斥,那份充满偏见的提案已被推迟审议,星火发出的研讨会邀请也得到了不少正面回应。国内,“星火家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首批员工即将入住。周倩则报告,“贡献者激励计划”首批奖励发放后,开源社区的活跃度大幅提升,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贡献……
一切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唐茹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在他身边坐下:“还在想工作?快落地了,休息一下吧。”
何月山接过茶杯,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暖,看着窗外逐渐变亮的天空和下方隐约可见的海岸线。
“我在想,”他缓缓开口,“我们搭建的这个生态,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它真的能对抗那种根深蒂固的旧秩序吗?”
唐茹握住他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我不知道最终会怎样,但我知道我们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开放总比封闭好,合作总比对抗好,普惠总比垄断好。就像你常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点燃更多的火种,把它们撒向全世界。”
何月山转头看着她,在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信念和坚持。他心中的些许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决心。
飞机开始下降,穿过云层,祖国的大地越来越清晰。何月山知道,短暂的全球巡访告一段落,但真正的全球化运营和博弈才刚刚开始。归途,亦是新的起点。他需要立刻投入新的战斗,整合资源,巩固成果,应对挑战,让那初具轮廓的生态,真正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