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八日。
“报告!锦州前线电!我军已于今日下午三时二十分完全占领锦州全城!歼敌无数,俘虏逾万!缴获物资堆积如山!李云龙、楚云飞、傅作义三位首长联名报捷!”
“报告老总!上海前线电!我军已控制上海市区主要区域!全歼守城日军,俘虏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其余残部势力正在清剿中!”
指挥大厅内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参谋、机要员,这些平日里严肃冷静的战士,此刻都忍不住相互击掌,眼眶湿润。这场跨越千里的双线大捷,意义太重大了!
老总拿过电文,仔细地看着,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同志们,我们成功了!锦州和上海,这两块硬骨头,都被我们啃下来了!说明我们八路军,已经是一支能够进行大规模攻坚作战的强大军队!”
政委也感慨道:“是啊,老总。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全国同胞,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如今的强大!”
“通令嘉奖所有参战部队!命令各部,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弹药,安抚民众,肃清残敌!同时,告诉李云龙、丁伟他们,胜利值得庆祝,但绝不能骄傲松懈!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下一步我们要准备向东北腹地,向华中、华南,发起更强大的进攻!光复全国的重任,正等着我们去完成!”
命令随着电波,传向了远方的胜利之师。
锦州与上海相继光复的消息,如同两颗在东亚引爆的超级炸弹,其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深刻地撼动了旧有的世界格局,将远东战场推向了国际舞台的绝对中央。
日本东京,陆军省和大本营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乱。
“八嘎!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东条英机猛地将手中的电报撕得粉碎,脸色煞白,对着参谋们歇斯底里地咆哮,“锦州!上海!同时失守?关东军是干什么吃的!华东派遣军都是废物吗?!支那八路军再怎么强大,难道帝国的战舰!飞机!重炮!坦克!都是纸糊的吗?新式武器不都装备下去了吗?为什么你们还能战败?!”
会议室内,往日不可一世的将军们此刻如丧考妣,额头上布满冷汗。
东亚地图上代表日军占领区的红色区域,在满洲和华东心脏地带,赫然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刺眼的黑色窟窿。
“陛下…陛下那里如何禀告…”有人颤抖着问道。
一片死寂。
没有人敢想象裕仁天皇得知这两个消息后,会是何等的震怒。
军事会议上,各派系开始争吵不休。
主战派叫嚣着立即从本土、朝鲜乃至南洋抽调所有能动用的兵力,甚至提出动用“特殊武器”进行报复。
理性派则面色惨白地指出,八路军展现出的火力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代差,盲目增兵可能意味着更多的师团被送入绞肉机,且苏联在东北的作战积压了关东军的生存空间,美军在太平洋的攻势日趋猛烈,帝国现在根本无兵可调,况且陷入了四面为敌的状况!
最终,混乱的会议只能下达一条绝望的命令:严密封锁消息,防止国内崩溃;命令关东军残部退守长春、吉林一带,不惜一切代价阻隔八路军北上,帝国尽快派兵援助;命令华东中国派遣军往内收缩战线,确保武汉、广州等要塞掌握在手。
---
美华盛顿。
罗斯福总统看着中情局和战略情报局的电报,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轮椅的扶手。
他紧急召集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和国务卿,“先生们,我们似乎严重误判了东亚的局势。一直以来,我们将蒋国民政府视为我们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和援助对象。但现在,这只本来隶属于国军序列的‘八路军’的力量,成了远东战场最不可控的因素。”
马歇尔将军面色凝重:“总统先生,根据我们的侦察和情报信息,这支部队不仅拥有数量惊人的先进坦克、重炮,更是凭空出现了一直新型战斗力极强的海军舰队,其舰艇设计风格…远超出我们的航母和战舰。他们的空军更是有超音速能力,强大的轰炸和对地对海作战能力,作战效率极高。可以说,他们现在的战斗力,远超世界上任何一直国家。”
海军上将金继续补充:“此刻,他们发动全面性战略性反攻,其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极为明显。不仅是在收复国土,更是在向世界宣告他们的存在和力量,彰显他们的强大!这样他们都能打下全世界了,不能再等了,得赶快研究对策!”
“必须调整远东政策!”国务卿赫尔急切地说,“中国蒋的政府看来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而其军队的战斗力与八路军相比,差距太大了,我们对其美援助的新武器装备见效甚微,靠他们要抑制八路军的发展已无可能!我建议现在我们可以去与八路联系,尝试在谋划亚洲新格局的方面共同合作!”
---
英国伦敦,唐宁街十号。
丘吉尔叼着雪茄,看着地图,对参谋长伊斯梅爵士说:“难以置信…东方的局势变得如此有趣。”
“日本人的麻烦大了,这或许能减轻我们在东南亚的压力。但是…一个如此强大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中国…?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既要利用他们削弱日本,也要防止他们未来在亚洲挑战我们的利益。”
---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握着烟斗,面色阴沉。八路军展现出的强大实力,特别是其装备的先进和强大,让他深深的感到不安。
“朱可夫,”他对身旁的元帅说,“我们这位‘共产兄弟’的力量,似乎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掌控。他们的装备比我们的先进太多了。这头东方雄狮苏醒的太快了,而且长得太强壮了。这对我们未来的远东利益,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