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洒在希望小学的校园里,暖洋洋的。新分校那面粉刷成淡蓝色的外墙,像是裁下了一片天空,和观测台亮晶晶的透明屋顶搭在一块儿,特别好看。海洋科普角那儿总是热热闹闹的,小丑鱼在水族箱里悠闲地摆着尾巴,海星则懒洋洋地趴在礁石上。现在啊,孩子们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先跑到这儿来“打卡”,喂喂小鱼,然后再叽叽喳喳地跑去教室早读,那脚步,轻快得像是要飞起来。
这天,陆星衍和苏念正猫在分校一楼那片空地上,对着手里那张“梦想实验室”的设计图比划。图纸是陈砚刚发来的最终版,上面把实验台、器材柜和展示架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还特意留了一整面墙,说是要专门用来展示孩子们的实验报告和那些奇思妙想的小手工。“李师傅说了,这周就能动手搭实验台,”陆星衍用手指点了点图纸上的尺寸标注,“基金会捐的那些器材下周也能送到,时间掐得刚刚好,正好赶在纪录片团队来做中期汇报之前,能把实验室给立起来。”
苏念蹲下身,随手用粉笔在地上勾勒起来:“我想啊,这儿得放两张大实验台,让孩子们能围在一起做实验;那边的器材柜得做矮点,让一年级的小豆包们也能够得着。对了对了,”她眼睛一亮,补充道:“那面成果墙边上,还得留个小角落,专门放孩子们的小发明。就像上次小雨用松果做的那盏‘小台灯’,就特别适合摆在那儿!”
他俩正聊得投入,一群孩子抱着作业本呼啦啦地围了过来,踮着脚尖好奇地看着图纸。小雨指着“成果墙”的位置,眼睛亮得像星星:“老师!我能把在青岛海洋馆拍的照片贴上去吗?我想告诉大家,大海里藏着好多好多科学的秘密呢!”朵朵也挤过来,兴奋地说:“我要贴我画的星空图,还有我用黏土捏的太阳系!”陆星衍笑着,赶紧把孩子们这些点子都记在本子上,准备等会儿一块儿告诉李师傅。
中午,施工队开始动工了。孩子们可不想错过这热闹,一个个搬来小板凳,坐在安全线外面看得入神,有的还像模像样地拿着小本子记录:“哦,实验台是木头的,上面还要铺一层不怕水的板子。”“器材柜是玻璃门的,能看到里面的试管和烧杯!”李师傅怕孩子们看着无聊,特意找来几个空试管分给大家:“喏,这些管子是干净的,你们拿去画点画儿,等实验室建好了,就把你们的作品贴在柜子上,怎么样?”
下午的时候,那位一直给学校寄书的阿姨来了,这次她还带来了出版社的同事,几个人扛着好几个大纸箱,里面全是崭新的儿童科学绘本和实验书。“这些书里啊,有好多简单又好玩的小实验,”阿姨亲切地蹲下来,翻开一本《奇妙的水实验》给孩子们看,“你们看,用吸管就能做小喷泉,用冰块就能看到漂亮的结晶,以后在咱们自己的实验室里,你们全都可以亲手试试!”孩子们立刻凑成一堆,脑袋挨着脑袋地翻看着新书,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先做哪一个,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期待和欢笑。
纪录片团队的镜头自然也捕捉到了这生动的一幕。导演看着监视器里孩子们捧着书本的专注侧脸和阿姨耐心讲解的样子,忍不住对陆星衍说:“这些片段太珍贵了,孩子们眼睛里那种对科学纯粹的好奇,比任何精心设计的画面都更打动人。”
接下来的几天,梦想实验室一天一个样。实验台铺上了光洁的防水板,器材柜也稳稳当当地立了起来。基金会捐赠的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烧杯等器材,被整整齐齐地码放进柜子里,连上面的标签都是孩子们自己一笔一划亲手写的。苏念和阿姨一起,把那些科学绘本分门别类地摆上书架,还在每个书架旁边贴上了孩子们画的科学画——有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奇妙细胞,有正在喷发的火山,还有遨游太空的飞船,充满了童趣。
周五下午,城里小学的王校长特意带着几位科学老师过来,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实验课。老师们带来了塑料瓶、吸管、食用色素和小苏打,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彩虹喷泉”实验。当红、蓝、黄三色水流从吸管里喷涌而出时,孩子们“哇”地惊呼起来,有的忍不住伸出小手去接,弄得脸上沾了颜料也顾不上擦,只剩下满眼的兴奋。
王校长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欢腾的样子,对陆星衍说:“我们已经和基金会谈妥了,以后每个月都会派科学老师过来支教,城里小学所有的实验课程,也都会同步分享给你们。得让咱们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科学的起跑线上,一步都不落下。”陆星衍听了,心里暖暖的,连忙道谢:“太好了!有您和老师们这么支持,孩子们一定能插上科学的翅膀。”
都到了傍晚,孩子们还对实验室恋恋不舍。有的在认真地整理实验器材,有的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下周要做什么实验,还有的正在给自己写的标签配上可爱的插图。小雨悄悄拉住苏念的手,小声却坚定地说:“老师,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去研究大海和星星。”苏念温柔地摸摸她的头:“好呀,只要你一直保持这份好奇心,坚持下去,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实现。以后啊,这个实验室就是你的第一个科学小天地。”
就在这时,陈砚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喜悦:“有个好消息!公益发布会定在七月初了,正好卡在分校落成和暑假夏令营中间,时间完美!另外,那位神秘的儿童文学作家,也确定要来了!她还特意打听孩子们的故事呢,说要在发布会上给大家一个惊喜。”
陆星衍和苏念一听,又惊又喜,赶紧追问作家到底是谁。陈砚却卖起了关子,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等到发布会那天你们自然就知道啦。不过我可以稍微透一点风,她写过很多关于孩子和梦想的书,特别受小读者欢迎,我敢打赌,孩子们肯定都读过她的书!”挂了电话,陆星衍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们,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猜测起来——有的猜是写《海底小纵队》的作者,有的猜是画那些可爱绘本的漫画家,还有的猜是讲天文故事的作家,争得面红耳赤,热闹极了。
这之后,校园里的气氛更是忙碌又充满期待。孩子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要在发布会上表演的节目——小雨和朵朵牵头,排了一个叫“星空与海洋”的情景剧,讲的正是他们从青岛夏令营到分校建成的点点滴滴;城里的老师也抽空过来,教孩子们唱科学主题的儿歌;就连老木匠也忙活起来,赶制了一批刻着“希望小学”和小海豚图案的小木雕,要当作发布会的伴手礼。
到了六月中旬,分校总算全部完工了。海洋科普角的水族箱里,新来了几只憨态可掬的小海龟;观测台上的天文望远镜也调试好了,晚上能清晰地看到土星那漂亮的光环;梦想实验室的成果墙上,早已被孩子们的作品填得满满当当;手拉手活动室的墙上,贴满了城里和山里孩子来往的信件和照片,成了一面最温暖的“友谊墙”。
纪录片团队来拍了分校落成前的最后一组镜头——孩子们在分校的各个角落印下自己的小手印,在“友谊墙”上写下对未来的祝福,在观测台旁一起唱起《明天会更好》。导演看着镜头里那一张张纯粹的笑脸,由衷地感叹:“这大概会是我这辈子拍过最动人的纪录片了,这里没有特效,有的全是真心、爱与梦想。”
发布会前一周,那位神秘作家主动联系了陆星衍,说想先悄悄来学校看看孩子们,聊聊天,找点写作的灵感。陆星衍和苏念一合计,便安排了一场“读书分享会”,让作家以“出版社阿姨”的身份参加,暂时对孩子们保密她的真实身份。
作家来的那天,穿得很朴素,棉布裙子,帆布包,就像一位寻常的老师。她坐在孩子们中间,听他们讲青岛夏令营的见闻,讲建分校时的趣事,讲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想。当小雨再次说出想当科学家研究海洋和星星时,作家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并温柔地对她说:“这个梦想太棒了,以后我写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把你这个小科学家写进去。”
分享会结束后,作家才向陆星衍和苏念透露了心声:“孩子们的故事太打动我了,我已经构思好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希望小学的星空》。我想把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写进去,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只要有梦想,每个人都能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发布会那天,我会把这本书的手稿带来,送给学校,就当是庆祝分校落成的一份礼物。”
陆星衍和苏念又惊又喜,他们没想到,孩子们的故事竟然能变成一本书。苏念激动地说:“太感谢您了!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激励他们一直勇敢地追逐梦想。”作家却摇摇头,笑着说:“别谢我,是孩子们的故事选择了我。我还要在发布会上宣布,以后我每年都会来希望小学,跟孩子们一起读书、写作,把这里的故事,一直一直写下去。”
发布会的前一天,整个校园都装扮了起来。孩子们和村民们一起,在分校门口挂起了五彩斑斓的气球,在墙上贴满了画作和作文。老校舍前面,也摆起了一个小小的照片展,记录着希望小学从最初的土坯房到如今崭新分校的每一步变迁,也记录着孩子们的眼神,从充满渴望到闪耀梦想。
陆星衍和苏念站在焕然一新的分校门口,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百感交集。苏念轻声说:“明天就是发布会了,真像做梦一样,我们竟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陆星衍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陈砚刚发来的消息:“明天的发布会会有全国直播。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终极惊喜’,会在最后揭晓,我保证,到时候所有人都会被打动。”
苏念好奇地歪着头:“终极惊喜?会是什么呢?难道是青岛海洋馆又要捐新的海洋生物?还是基金会要加盖新的教室?”陆星衍摇摇头,眼里闪烁着和她一样期待的光芒:“我也不知道。但不管是什么,肯定和孩子们有关,和希望小学的未来有关。答案啊,就留给明天吧。”
夜色渐渐深了,校园里的灯还亮着,那些彩色的气球在晚风里轻轻摇晃,就像孩子们跳动不安的梦想。孩子们已经回家,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明天的盛会;村民们还在做着最后的检查和布置;纪录片团队也在反复调试设备,确保直播万无一失。
陆星衍和苏念坐在分校门口的台阶上,望着夜空里疏疏朗朗的星星,心里被憧憬填得满满的。他们知道,明天的发布会会让希望小学被更多人看见,作家的书会让孩子们的故事走得更远,梦想实验室会守护无数个科学的嫩芽。但他们还不知道,那个“终极惊喜”,是基金会联合了几家爱心企业,要在希望小学设立一份“梦想奖学金”,用来资助那些渴望读书、心怀梦想的孩子,从小学一直走到大学;他们也不知道,老校长和当年的支教老师们,已经悄悄组织起了“校友联谊会”,要在发布会上宣布,所有从希望小学走出去的孩子,未来都会回来反哺母校,让希望的种子,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此刻,分校的教室里,作家那本《希望小学的星空》手稿,正静静地躺在讲台上。淡雅的封面上,画着一颗闪烁的星星,旁边有一行清秀的小字:“每一个孩子,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那个即将在明天阳光下绽放的、最温暖的“终极惊喜”,正静静地等待着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