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幽灵号”如同其名,在发出“乌鸦”警报后,并未采取激烈的规避动作,反而保持着原有的航向和航速,继续向着北方公海深处驶去。这种反常的平静,反而让指挥中心内的气氛更加凝重。对手越是沉着,意味着后手可能越是凶险。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和调整轨道的海洋监视卫星,如同两只锐利的眼睛,在极远的距离上,死死锁定着海面上那个微小的目标。为了避免再次惊动对方,无人机保持在万米高空,依靠高精度光学变焦和合成孔径雷达进行监控。卫星则定期过顶,提供更广域的态势感知。
“目标航向稳定,航速12节,没有改变航线的迹象。”无人机操作员汇报。
“周边海域情况?”林凡问道。
“半径50海里内,有7艘商船,航向各异,未发现异常靠近‘幽灵号’的船只。海况良好,能见度较高。”
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林凡心中的不安感却越来越强。对方明知被侦察,却如此“配合”地继续原定航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们有绝对的自信能在最后关头摆脱追踪;要么,前方有陷阱,或者……这本身就是一条通往真正目的地的正确航线,他们并不介意被“目送”一程。
“不能掉以轻心。”林凡沉声道,“猫哥,让我们协调的海警巡逻艇和海军侦察舰保持在‘幽灵号’侧后方50海里外的国际航道上,伴航监视,不要靠近。无人机继续高空监控。同时,启动我们自己的备用方案。”
“明白。”山猫点头,“我们租用的那艘‘远洋渔业调查船’已经就位,在‘幽灵号’东南方30海里外,伪装成进行科考作业,可以随时前出,进行中距离的被动信号监听和水声探测。”
这是一步暗棋,一艘经过改装、拥有先进电子侦测设备的民用船只,用于在官方力量不便过于靠近时,进行补充侦察。
时间在紧张的监控中流逝,数个小时过去,已是深夜。公海之上一片漆黑,只有“海洋幽灵号”的航行灯在黑暗中孤独地闪烁。
“检测到‘幽灵号’上有间歇性的、低功率的无线电发射信号。”张浩盯着频谱分析仪说道,“信号很弱,加密方式复杂,内容无法破译,但发射方向……指向东北偏北方向,与它的航向基本一致。似乎在……进行定期的状态报告或信标联络。”
“能追踪信号接收端吗?”林凡问。
“很难,信号传输距离可能很远,而且可能使用了卫星中继或定向波束,难以精确定位接收点。但可以确认,它不是在盲目航行,而是在某种指挥或导航下前进。”张浩回答。
这表明,“海洋幽灵号”并非孤舟,它背后有一个指挥体系。
次日凌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时,监控迎来了新的变化。
“报告!‘幽灵号’正前方约20海里处,海面上出现大片浓雾!”无人机操作员突然报告。
卫星云图也确认了这一点,一片突如其来的海雾区,如同白色的墙壁,横亘在“幽灵号”的航线上。这片雾区范围不小,能见度极低。
“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制造?”山猫警觉地问。
“气象数据没有预报这片区域有雾!”张浩快速查询后说道,“雾区形成得很突然,边界清晰……有可疑!可能是大型的水汽生成器或者气象干预设备制造的!”
“他们要借雾遁形!”林凡立刻反应过来,“所有监控单位注意!紧盯目标,绝不能跟丢!无人机能否降低高度,穿透雾层监控?”
“雾层太厚,光学和红外设备效果会大打折扣。雷达也会受到严重干扰。无人机降低高度有撞船风险。”操作员评估道。
“海警船和我们的调查船,加速靠近!必须在它进入雾区前拉近距离!”山猫下令。
“不行!加速靠近会暴露意图,打草惊蛇!”林凡阻止,“对方选择这个时候放雾,就是算准了距离和时机。强行靠近,可能正中下怀。”
“那怎么办?眼睁睁看它消失?”山猫不甘道。
“相信我们的技术。”林凡目光锐利,“无人机,启动地形匹配和动态预测追踪模式,就算看不见,也要通过雷达回波和尾流特征,锁定它的位置!卫星,重点监控雾区边缘和上空,看看有没有异常的热源或信号发射!调查船,在雾区边缘布放被动声纳浮标,监听水下动静!”
命令迅速下达。无人机切换到合成孔径雷达模式,试图穿透迷雾锁定目标。但雾区对雷达波的吸收和散射效应远超预期,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变得模糊不清,时断时续。
“幽灵号”毫不犹豫地驶入了浓雾之中,身影迅速被吞噬。
“雷达信号减弱!目标丢失!”无人机操作员焦急地报告。
“声纳浮标有发现吗?”林凡问调查船。
“水下听到‘幽灵号’的螺旋桨噪音,正在持续……等等!噪音在变化……它好像在转向?速度也慢下来了……”声纳员报告。
“能定位具体方位吗?”
“很难,雾区里声音传播混乱,只能判断大致方向……噪音在减弱,它可能在下锚?或者……在靠近什么大型物体?”
雾区内的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就在这时,林凡的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如期而至。新的一天,签到时间到了。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第4级(星系级)每日签到奖励:特殊状态【环境感知强化(持续12小时)】。】
【状态说明:大幅提升宿主对周围环境(包括但不限于能量流动、物质结构、空间异常、生物磁场等)的微观感知敏锐度和直觉性洞察力。效果持续期间,对隐藏的陷阱、伪装和空间扭曲等现象具备更高的预警直觉。】
来得正是时候!林凡心中一振。这个状态虽然不能直接穿透迷雾,但却能极大地增强他对异常情况的直觉判断。
他立刻集中精神,将强化后的感知力投向远方那片茫茫白雾。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本能预警的悸动传来——那片雾区深处,有强烈的能量淤积感和空间不协调感!
“那片雾不简单!”林凡脱口而出,“不仅仅是水汽,里面混杂着异常的能量场,而且……空间结构似乎有微弱的扭曲迹象!”
“空间扭曲?”张浩一惊,“难道是……某种光学伪装力场或者空间折叠技术的雏形?‘Station π’可能就藏在里面,用这种大范围的迷雾和空间干扰技术隐藏自己!”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如果对方掌握了这种程度的空间隐藏技术,那其科技水平就太可怕了。
“无人机,冒险抵近雾区边缘,用激光雷达扫描雾墙结构!”林凡下令。
“是!”一架小型的高空无人机降低高度,冒险靠近雾区边缘,发射激光束进行扫描。数据传回,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呈现出的雾墙三维结构图显示,其内部水汽颗粒分布极不均匀,存在多个能量密度异常高的“节点”,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维持着这片雾的形态和范围。
“雾是人为维持的!里面有能量源!”张浩确认道。
就在这时,调查船布放的另一个声纳浮标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但异常清晰的水下音频——并非螺旋桨声,而是一种低沉的、类似某种大型机械阀门开启又关闭的“嗡隆”声,来源方向就在“幽灵号”噪音消失的区域附近!
“水下有动静!可能是暗门或者通道!”山猫判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雾区没有任何船只驶出。高空无人机和卫星的持续监控也没有发现“幽灵号”从其他方向离开雾区的迹象。它就那样凭空消失在了浓雾之中。
“它进去了……‘Station π’可能就在那片雾下面,或者雾后面!”张浩得出结论。
目标消失了,但位置范围被大大缩小了!那片诡异的浓雾区,就是关键!
“我们现在怎么办?强攻进去?”山猫问道,但自己也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敌方经营已久、拥有未知科技和防御的巢穴附近贸然进攻,无异于自杀。
“不。”林凡摇头,冷静地分析,“我们已经确定了‘Station π’的大致位置,这就是最大的胜利。对方展示出的技术实力远超我们预期,强攻不可取。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情报。”
他看向张浩:“浩子,集中精力分析这片雾区的所有数据——能量频谱、空间扰动特征、维持它所需的能量等级……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这能帮助我们了解‘织网’的技术边界。同时,继续监听公海浮标网络的信号,看看‘幽灵号’进入后,有没有新的通讯产生。”
“明白!”
“猫哥,命令所有监视力量,后撤到安全距离,对雾区进行长期、隐蔽的布控和监视。记录所有进出雾区的物体、信号异常。我们要把它围起来,慢慢观察,找到它的规律和破绽。”
“是!”
“另外,”林凡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幽灵号’完成了这次运输,但‘催化剂’的消耗和‘Station π’的运作肯定需要补给。72小时的周期,或者其他我们尚未掌握的周期,他们肯定还会再次运输。下一次,我们提前埋伏,或许能找到更好的机会。”
第一次正面追踪,以目标消失在神秘迷雾中告终。但并非一无所获。他们成功将搜索范围从茫茫公海缩小到了一个特定的异常区域,并窥见了对手深不可测的科技实力的一角。
林凡站在指挥屏幕前,望着那片在卫星云图上依旧清晰可见的白色迷雾区,心中并无太多沮丧,反而充满了挑战的欲望。
“Station π……”他轻声念道,“无论你是什么,藏得多深,我们一定会把你揪出来。”
系统的【环境感知强化】状态让他对那片迷雾深处的危险与机遇,有了更清晰的直觉。接下来的较量,将从动态追踪,转入更为考验耐心和智慧的对峙与侦查阶段。东海的暗战,蔓延到了公海,而真正的核心,就隐藏在那片看似平静的迷雾之下。猎手与猎物的游戏,进入了新的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