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
“该死!大意了,本首领原以为只要解决完攻山的朝廷三千兵马,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没想到如今功败垂成,功败垂成啊”!
樊明德站在半山腰,望着山脚下密密麻麻的朝廷军队,他长叹一口气。防守严密又如何?没有粮食,下山迎战是迟早的事。
可一旦下山,他们白莲教可就没有丝毫优势了,只能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一旁的何茂才也愁眉苦脸,他担任副统领才几天,还没有好好享受一下权力带来的快感,难道就这样结束了?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吗?
但他们在樊明德的带领下,这两年无恶不作。就算投降,朝廷肯定也会重重惩治他们。
如果能有后悔药的话,他一定不会背刺铁牛的……。
……
“大帅,有何吩咐”?
熊耳山山脚,德楞泰与孙清元他们来到中军大帐。
“本将军见他们已经坐不住了,估计这几天就会突围下山,你们轮值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晚上,是他们下山突围的最佳时机”。
“是,大帅”。
如今到了最为关键的几日,的确需要提高警惕,以防他们在某时手卫松懈的时候强行突围。
“大帅,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末将有一计,也许能让他们提前下山,咱们再设伏剿灭他们”。
听到福长安的话,孙清元脑海里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称的上是阳谋的办法。
“哦?速速道来”!
“启禀大帅,咱们可以在晚上制造兵力空虚的假象,然后设兵埋伏。等他们下山的时候,再一举歼灭”!
“末将以为孙将军此计可行,他们已到穷途末路之际。哪怕明知可能是埋伏,也会放手一搏的”。
这可是他们最后的机会,相信樊明德一定不会放过的。
……
果然,夜晚降临的时候,樊明德得知山脚下防卫松懈后,决定带白莲教余孽突围。
……
“哪里走!樊明德,何茂才,本将军在此,你们还想跑?明年的今天就是你们的祭日”!
等白莲教余孽完全进入包围圈后,福长安下令收紧包围圈,将他们瓮中捉鳖。
“铁牛,徐首领,我知道错了,我愿意真心投降。还请你俩给我求求情,我可以帮你们攻打刘松的据点,那里的地形我很熟悉的,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何茂才见状立马跪下来泪流满面,朝向铁牛和徐天德的方向磕头,试图唤醒他们的一丝往日友谊和同为白莲教的情谊。
“求他们没用!本将军已经给过你一次机会了。就因为你的背刺,让灭莲军损失五百忠君爱国的将士,你该死!五马分尸也不为过”!
每当想到因为自己错信他人,导致那五百将士陨落熊耳山的时候,福长安就捶胸顿足,后悔万分。
如今始作俑者居然还想求得原谅?退一万步讲,就算自己答应了,在天之灵五百将士也不会答应的!
“不!不!不!这一切都是樊明德指使我的。若不是因为他威逼利诱,用我的家人威胁。我也不会一时糊涂,酿成大祸,求求您再给我一次忏悔的机会吧”?
眼看求饶不成,何茂才试图开始推脱罪责,这样或许能让他们动一点恻隐之心,明白自己的逼不得已。
“何茂才,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假意投降,然后设伏灭莲军的计划不就是你给我建议的吗?如今想要把一切罪责推到我身上?没门”!
樊明德见过不要脸的,但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敢做不敢认,他算是看错了这贪生怕死之辈。就算自己下场悲惨,他又岂能让其好过!
“不!不是这样的!铁牛,你要相信我啊?我们可是从小到大的生死兄弟啊!我真的知道错了”!
“现在才忏悔?晚了!在你致使五百将士魂归故里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再是我患难与共的兄弟,下地狱忏悔去吧”!
自熊耳山上割袍断义的时候开始,铁牛就已经与何茂才恩断义绝。
他虽为一介草民百姓,胸无点墨,但也懂得何为正?何为邪?王聪儿首领去世后,河南境内的白莲教势力被一分为二,白莲教的教义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首领在世的时候,掠夺的都是贪官污吏和鱼肉乡民的士绅人家,那些无辜的,无罪的士绅以及平民百姓是被禁止掠夺的。
如今只能说时过境迁,河南境内的白莲教已非刚起义之初的为民请命,匡扶正义的思想。
而是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四处作乱的动物,其行为与山上的土匪又有何区别?
……
熊耳山山脚下
五百将士的坟墓就设立在此,墓碑上刻着每一个将士的姓名、职位和英勇的事迹。
他们虽战死沙场,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们不应该被世人遗忘。
……
福长安命人将熊耳山的所有白莲教余孽都聚集在将士的墓碑前面,让他们跪下磕头忏悔。
然后当着众墓碑的面前,将这些白莲教余孽全部处死。也算告慰五百将士的在天之灵,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息,往生极乐!
……
“大帅,嵩县附近的白莲教余孽已尽数剿灭,咱们该启程前往陕西境内了。不过中途会经过栾川附近,那里还有一股河南境内的白莲教余孽在伏牛山西侧某些支脉上”。
德楞泰在召集完将士集合完毕后,来到福长安面前。询问福长安,接下来灭莲军的作战部署。
“据铁牛所说,栾川那边有十个据点,大约有五千白莲教余孽。这比起攻占熊耳山,难度要高上许多”。
说到这里,福长安让人唤铁牛前来中军大帐,吩咐有事相商。
……
“草民铁牛叩见将军,不知将军唤我前来有何事”?
“铁牛,你之前曾跟随樊明德多次前往栾川附近的白莲教据点。想必那里的据点分布和人数你也了解清楚,可否再细想一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减少将士的伤亡,福长安从不打无把握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