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徽音心思转念间,看向前方人行礼:“妾给陛下请安。”
皇帝抬手,眼里带着笑意,好像对眼前人颇为无可奈何的意思:“爱妃,起。”
“说了多少次,见朕无须多礼,你啊你,就是多思。”
他伸出手指,眼眸中柔情似水,点了点姒徽音。
姒徽音:“陛下疼爱,妾却不能忘记遵守礼仪规矩,不然,让御史知道,与陛下为难。”
皇帝哈哈大笑:“有何为难的。”
他巴不得成国公府做些更荒唐的事情。
如此,咬住太傅,他很欢喜。
太子和“爱子”斗起来,渔翁得利。
姒徽音走过去,沈公公早就有眼色的在皇帝旁边放下一只凳子。
她炖的汤也被摆到桌上一旁的空闲地方。
“陛下今日颇为高兴,可有喜事?”姒徽音看他满脸笑容,见此问道。
皇帝看她一眼:“朕哪一日不高兴过?”
姒徽音:“是妾说错话,陛下该是日日喜悦。”
皇帝揭过此话题,看眼前人一眼打探:“爱妃今日来?”
七皇子侍从心腹被打已经传到他这,皇帝不免对自己的“宠妃”好奇。
要知道,往日里七皇子可是宝,舍不得斥责的。
超出他掌控之外的事情,皇帝不喜。
姒徽音露出原身的招牌微笑,只是眉眼间却带着无奈:“陛下想必有所耳闻今日之事,妾自然是为了孩子而来。”
皇帝挑眉,点点头:“朕也听说了,此事是昭阳受委屈,爱妃可要朕做些什么?”
说这话,皇帝是不情愿的。
毕竟陈姑娘是他看好的皇家妇,是他儿子喜欢的姑娘,是他忠心臣子的女儿。
但不得不表现一二。
姒徽音摇摇头:“臣妾已经罚过,今日来是想要跟陛下说一声昭阳伴读的事情。”
“秦家姑娘已经回家待嫁,伴读人数少一人,我想着再给她添一人。”
皇帝面色不变,语气略微停顿:“嗯,添谁啊?”
“镇南侯府陈姑娘。”
皇帝:“......”
事情不是过去了?
他看一眼身边人,又想了一下爱子,到底挣出一句:“爱妃此举,恐落人口舌。”
你家女儿刚欺负完人家,你就召人进宫当伴读。
一旦出事,明眼人都看不下去的。
姒徽音解释:“陛下,我只是看着陈姑娘品行好,读书好,想着有她在昭阳身边,督促昭阳读书。”
“昭阳读书?她不是不爱读?爱妃不是也不想她辛苦?”
“陛下,这是曾经妾的想法。”姒徽音叹气:“如今变了。”
皇帝轻声一句:“哦?”
“今日之事让妾看明白,女孩子也要读些书,昭阳已经答应,陛下,为了让她读书明理,不如给她些赏赐?激励她。”
“...好啊。”
皇帝大手一挥,对着沈公公道:“去朕库房,找出十余件,给公主送过去。”
“嗯,你亲自去。”
沈公公亲自去送赏赐,这也是脸面。
沈公公弯腰:“是,陛下。”
“可满意了?”
姒徽音陪着:“谢陛下。”
“也请陛下相信妾身,不会无辜与一小姑娘为难,只是喜欢她,才想要她做公主伴读。”
“也算对她今日之事的补偿。”
皇帝:“......”
终究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好,朕答应。”
若是故意做些蠢事也好,成国公府更不得人心。
他也要继续做局做下去。
“陈姑娘毕竟是忠臣之女,爱妃可不要让人寒心。”
姒徽音再次强调:“陛下真的多虑。”
她真没有和人计较的心思。
也是真的想要便宜女儿读些书。
孩子还小,不读书还能干什么?
好心,真好心!
不过,怕是会被许多人误会吧,好在她不在意。
两人又说些家常琐事,姒徽音才起身离开。
皇帝盯着她离开的身影,眼睛迟迟没有移开,忽然,对着空气道:“翊坤宫可有不对?”
“并没有,一切如常。”
一道沙哑的嗓音回应道,却是看不到他的身影。
“继续监视。”皇帝拿起笔来,吩咐道。
“是。”
空气中传来一道波动,再没有其他动静。
姒徽音出门正好碰到五皇子慕容盛——皇位的胜利者,在门口等待召见。
抬眼望去:
一身蓝色长袍衬托少年人温润如玉,只不过一双丹凤眼增添皇家威严,踏步走来,如春风拂面。
慕容盛双手交叉行礼:“儿臣拜见贵妃娘娘。”
姒徽音如往常一般,矜贵疏离点点头,说了两句场面话,两人才分散。
五皇子看着人远去的方向,心中不免思索,贵妃找父皇何事?
他原本温润的目光变得凌厉,身上的皇家威严越发显眼。
“五殿下,陛下传您进去。”
五皇子朝着传话太监点点头,一瞬间,又变成温润如玉的皇子。
春琴跟在娘娘身后,慕然回首,正巧看到变脸一瞬间,她的心肝颤了颤,又看向自家娘娘一眼,觉得回去要告状。
姒徽音在走回去的路上,想刚才遇到的五皇子,众人口中品行高洁的五皇子,最后的胜利者,赢家。
所有的踪迹都是有迹可循的。
或许,皇帝并不是没有选择才选的五皇子,再大胆猜测,皇帝心中的最佳太子人选就是五皇子。
慕容盛,外家曾被流放,回来了?
姒徽音脑海一闪而过,她看春琴一眼。
春琴明白,走上前几步,两人都要挨到了,听到自家小姐吩咐:
“去给家里传信,查查五皇子。”
“让我爹亲自查。”
春琴一个激灵,也等不及回宫,朝着四周看看,除了自家宫的人,没其他。
她小声把刚才五皇子的变化告诉小姐。
姒徽音惊奇的看一眼身边人,还有这运气。
“做的不错。”
春琴听着夸赞,笑得酒窝都要出来了。
可惜,却没给她多少笑的时间,因为自家小姐开始催促:“去做事。”
春琴行礼离开,朝着御膳房走去。
宫外,镇南侯府。
宫里来人,一家人出来迎接。
领头的太监手里提着拂尘,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面对众人道:
“贵妃娘娘口谕:令陈大姑娘为六公主伴读,三日后进宫。”
陈姑娘:“......”
镇南侯府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