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的冷水拍在脸上时,林栋才真正感觉到眼皮的沉重。镜子里的人眼下泛着青黑,下巴上冒出的胡茬像片刚冒头的杂草,他掬起一捧水往脸上泼,水珠顺着下颌线滚进衣领,带来一阵清醒的凉意。
“借过。”袁姗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捏着支口红,正对着镜子补妆。豆沙色的膏体在唇上划过,瞬间掩盖了熬夜后的苍白,她瞥了眼镜子里的林栋,挑眉道:“不刮个胡子?等下晨会见其他组的人,不怕被笑‘沧桑’?”
林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指尖传来扎手的触感:“没时间了,张教授说要提前十分钟到会议室。”他扯了扯皱巴巴的白大褂,试图把后颈的褶皱抚平,“你那口红颜色不错,显气色。”
袁姗姗的手顿了一下,镜中的自己耳尖悄悄泛红。她转过来对着林栋,故意把口红往他面前凑了凑:“想夸我就直说,拐弯抹角的。”话虽如此,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走吧,别让姜小龙那家伙一个人在会议室被其他组欺负。”
会议室里早已坐满了人,各个项目组的成员围坐在长桌旁,低声交谈的声音像群嗡嗡的蜜蜂。姜小龙正抱着个文件夹,被三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人堵在角落,看表情像是在争执什么。袁姗姗快步走过去,拍了拍其中一个人的肩膀:“王组长,欺负我们组的实习生不太好吧?”
王组长转过身,脸上堆着假笑:“是姗姗啊,这不是在跟你家实习生讨教经验嘛。”他目光落在袁姗姗身后的林栋身上,语气带着点挑衅,“林组长通宵改代码?看着可比昨天憔悴多了,你们组的传感器项目,该不会卡壳了吧?”
林栋拉开一把椅子坐下,将笔记本电脑往桌上一放:“还好,误差控制在0.3%以内,比王组长你们组上周报的0.5%强点。”他点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屏幕的光映在他眼底,“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分享下温度补偿的算法。”
王组长的脸瞬间涨红,悻悻地哼了一声:“不用了,我们组自有办法。”转身带着人灰溜溜地回了自己的座位。
姜小龙长舒一口气,把文件夹往林栋面前一推:“栋哥你可算来了!他们刚才说咱们的传感器参数是假的,还说要申请复测。”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测试记录,“我跟他们吵了半天,拿记录出来他们又说数据‘美化过’。”
“别理他们。”袁姗姗把刚泡好的咖啡放在林栋手边,热气氤氲了她的睫毛,“三组的项目上周刚被张教授批了‘数据失真’,现在是看谁都像‘造假’。”她往椅背上一靠,目光扫过全场,“等下晨会展示成果,让他们亲眼看看数据曲线,看还敢不敢嚼舌根。”
林栋打开电脑里的演示文档,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我加了组对比实验,把恒温与常温环境下的误差值做了柱状图,这样更直观。”他抬头看向袁姗姗,“你准备的实物演示器材呢?”
“在这儿。”袁姗姗从桌下拖出个收纳箱,打开后露出里面整齐排列的传感器模块,“昨天让器材室的师傅帮忙校准过,等下现场测试给他们看,省得说我们‘纸上谈兵’。”她拿起一个银色的传感器,对着光看了看,“这可是咱们组熬夜焊的,焊点比三组那歪歪扭扭的强十倍。”
姜小龙凑过来看演示文档,忽然指着其中一页:“栋哥,这里的图表标题是不是写错了?‘温度补偿后误差率’写成‘温度补偿后错误率’了。”
林栋凑近一看,果然多了个“错”字,他立刻改过来,指尖不小心碰到姜小龙的手背:“谢了,昨晚改代码改得眼花了。”
“小事儿!”姜小龙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等下我来操作演示设备吧?保证手不抖,让他们看看什么叫‘零失误’。”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张教授带着几个系主任走进来,喧闹的房间瞬间安静下来。张教授走到主位坐下,清了清嗓子:“今天晨会,主要是各项目组汇报进展,先从一组开始。”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栋他们这一桌,“三组准备好的话,等下最后一个汇报,给大家做个示范。”
林栋心里一动——最后一个汇报,显然是张教授有意让他们压轴。他侧头看了眼袁姗姗,她正低头调试传感器,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她握着螺丝刀的手上,指尖的动作稳得像台精密仪器。
一组的汇报磕磕绊绊,ppt里的数据图表模糊不清,被系主任问了三个问题就答不上来,灰头土脸地结束了演示。二组也好不到哪里去,实物演示时设备突然短路,冒出的青烟把会议室的烟感报警器都触发了,引得一片手忙脚乱。
轮到王组长的四组时,他特意清了清嗓子,ppt做得花哨,却在“误差分析”一页被张教授揪住了漏洞:“王涛,你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怎么忽高忽低?用什么方法消除的随机误差?”
王组长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最后只能含糊道:“还在优化算法……”
张教授皱着眉打断他:“下周再拿不出合理的误差分析,你们组的项目就暂停拨款。”
袁姗姗在桌下踢了踢林栋的鞋,用口型说:“活该。”
林栋忍着笑,轻轻点头。
终于轮到三组汇报。姜小龙推着器材车走到台前,袁姗姗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投影仪,林栋则站到演示台旁,手里拿着校准好的传感器。“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林栋的声音清晰而稳定,“我们组的高精度传感器项目,经过三周优化,已将温度漂移导致的误差控制在0.3%以内,下面是具体的测试数据……”
屏幕上的图表清晰明了,蓝色的理论曲线与红色的实际测量曲线几乎重合,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王组长的脸色很难看,却不得不承认图表的严谨——每个数据点都标注了测试环境的温湿度,甚至附上了原始记录的照片。
“接下来是实物演示。”袁姗姗接过姜小龙递来的传感器,将其连接到测试设备上,“我们会在常温21c、低温15c、高温30c三个环境下进行测试,大家可以实时看到误差值变化。”
姜小龙按下启动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开始跳动。21c时误差0.27%,15c时0.29%,30c时0.28%——三个数值稳定在0.3%以内,几乎没有波动。
“这不可能!”王组长突然站起来,“你们肯定在设备里动了手脚!”
张教授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王涛,注意你的言辞。三组的测试记录我看过,每天三次重复实验,数据连贯性很好,不存在‘动手脚’的可能。”他转向林栋,语气缓和了些,“说说你们的温度补偿算法,用了自适应滤波?”
“是的,”林栋点头,“借鉴了去年IEEE期刊上的非线性误差处理模型,结合我们自己设计的温度系数修正公式,在传感器内部加了个微型温控模块……”
他讲解时,袁姗姗悄悄走到姜小龙身边,低声道:“你看王组长那脸,跟被泼了墨似的。”
姜小龙憋笑着点头,手里转着的笔突然掉在地上,滚到了林栋脚边。林栋弯腰去捡,起身时正好对上袁姗姗的目光,她眼里的笑意像揉碎的星光,亮得晃眼。
汇报结束后,系主任们纷纷点头称赞,张教授更是难得露出了笑容:“三组这个项目,下周可以申请进入中试阶段。林栋,袁姗姗,你们俩准备下相关材料,下午交给我。”
“好的,张教授。”两人异口同声地应道,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
散会时,王组长经过他们桌前,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却没敢再说什么。姜小龙冲着他的背影做了个鬼脸,被袁姗姗一把拍在背上:“幼稚。”
林栋收拾着电脑,忽然发现袁姗姗的笔记本落在了椅子上。他捡起来翻开,想看看有没有写着下午要准备的材料清单,却在最后一页看到了一行小字——“林栋的胡茬虽然扎手,但认真讲算法的时候,眼睛比数据图表还亮。”
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写了又划,划了又写,最后还是留在了纸上。林栋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悄悄合上笔记本,塞进袁姗姗的白大褂口袋里,指尖碰到她口袋里的口红,想起早上镜子里她泛红的耳尖,嘴角忍不住向上扬起。
袁姗姗正和姜小龙讨论下午的材料分工,回头时正好看到林栋的笑,愣了一下:“笑什么呢?捡到钱了?”
“没什么,”林栋摇摇头,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留下淡淡的回甘,“在想,中试阶段要不要加个压力测试模块?”
“可以啊,”袁姗姗眼睛一亮,凑过来翻看他电脑里的设计图,“我觉得还得加个抗干扰测试,上次王组长他们组就是栽在电磁干扰上……”
姜小龙看着凑在一起讨论的两人,突然觉得手里的文件夹有点烫手。他悄悄退到一边,掏出手机给张教授发了条消息:“张教授,三组申请下午加个临时会议,讨论中试方案——对,就我们三个,林栋说人少效率高。”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抬头看向林栋和袁姗姗,两人正指着屏幕上的某个参数争得面红耳赤,阳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臂上,像镀了层金边。姜小龙嘿嘿一笑,转身往器材室走去——得赶紧把下午要用的测试设备准备好,毕竟,能让这俩“工作狂”吵起来的方案,一定能让中试顺利通过。
走廊里的风带着初夏的暖意,吹起袁姗姗落在肩上的碎发,她抬手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间擦过林栋的手背。这一次,没人再刻意躲开,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争执声,在空荡的走廊里轻轻回荡,像首未完待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