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雨,断断续续下了几日,将天地洗刷得清亮透彻。空气中饱含着水汽,混合着泥土和草木萌发的清新气息。周末的清晨,雨终于停了,久违的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辉,叶片上的水珠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
季晨熙醒来,觉得房间格外明亮。他赤脚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湿润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他习惯性地先去看窗台上那几个锈迹斑斑的罐头盒——他的“小苗圃”。几天阴雨,他似乎没太在意它们的变化。然而,就在这一刻,阳光正好,他惊讶地发现,那盆“高原-格桑花”的幼苗,在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下,不仅长高了一小截,更在茎秆的顶端,冒出了几个米粒大小、紧紧包裹着的、淡绿色的花苞!
他几乎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凑近,生怕惊扰了这娇嫩的希望。花苞还很小,被纤薄的萼片紧紧包裹着,但那抹鲜活的绿意,那鼓胀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旁边那盆“西北-胡杨”苗,枝干也显得更加硬挺,透出一股倔强的生机。就连他用爸爸的旧罐头盒种下的、那棵最普通的绿豆苗,也舒展开了肥厚的子叶,绿得晃眼。
这突如其来的、蓬勃的生命迹象,像一道温柔的闪电,击中了季晨熙的心。他想起不久前在爸爸墓前感受到的那片冰冷和沉寂,再看看眼前这努力挣出花苞的幼苗,一种奇异的感觉在心中弥漫开来。死亡是冰冷的终结,但生命,却以另一种方式,如此顽强地延续和绽放。爸爸的生命在那个清冷的石碑下歇息了,但爸爸对他的爱、对他的期望,却像种子一样,种在了他的心里,并且,正在借着阳光雨露和他自己的努力,悄悄地、坚定地生长着,甚至即将开出花朵。
“妈妈!妈妈!”他转身跑出房间,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快来看!格桑花有花苞了!要开花了!”
楚颜正在准备早餐,听到儿子的呼唤,擦了擦手走出来。看到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和窗台上那孕育着希望的花苞,她的脸上露出了温柔而欣慰的笑容。她走到窗边,和儿子一起蹲下,仔细端详着那一个个小绿点。
“真的呀!”楚颜轻声说,指尖虚虚地拂过花苞,仿佛怕碰坏了它,“看,经历了风雨,它就要开出漂亮的花了。生命就是这么神奇,宝贝。”
早饭后,阳光愈发和煦。季晨熙主动打来一小壶清水,极其小心地给每一盆小苗浇了水。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照料易碎的珍宝。浇完水,他没有离开,而是拿来抹布,仔细擦拭那几个作为花盆的、爸爸用过的旧罐头盒,擦去上面的灰尘和水渍,露出金属原有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光泽。爸爸,你看,你用过的东西,正在陪着新的生命长大。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整个上午,他都显得有些安静,常常会不自觉地走到窗边,看一会儿那些小苗。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也照在那些生机勃勃的叶片和花苞上。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的充实感。悲伤依然在那里,像泥土下的根,深埋着;但希望和力量,却像这枝头的嫩芽,在阳光下茁壮生长。
下午,楚颜整理书架,翻出了一本纸张泛黄的旧相册,里面有很多季诚年轻时的照片,包括他刚入伍时青涩的模样,以及在不同驻地与战友的合影。楚颜没有避讳,而是招呼儿子一起看。她指着照片,讲述着背后的故事:爸爸第一次打靶时的紧张,野外生存训练时的艰苦,还有和战友们一起包饺子过年的欢乐……
季晨熙看得入了神。他触摸着照片上爸爸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笑脸,再抬头看看窗台上象征希望的新芽,忽然觉得,爸爸并没有真正消失。他的生命,他的精神,他的爱,就像一颗最优秀的种子,已经播撒下来。而现在,这颗种子,正在他的心里,在妈妈的生活里,甚至在窗台这小小的“苗圃”里,生根、发芽、静待花开。这是一场无声的、跨越了生死界限的生命接力。
夜里,他在成长记录本新的一页,画了一扇明亮的窗户。窗台上,画着几个小盒子,里面是茁壮的幼苗,一棵幼苗的顶端,精心描绘着几个待放的花苞。窗外,是雨过天晴后湛蓝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在窗台下方,他用深色的笔画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土壤深处,画了一颗闪着微光的、饱满的种子。在画的旁边,他工工整整地写道:
**【清明下雨之后,太阳出来了。】_
**【我种的格桑花,长出了小花苞,快要开了。】
**【爸爸像一颗很大的种子,种在了土里。】
**【但是,爸爸的生命没有结束。】
**【爸爸的爱和勇敢,像小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
**【我在长大,就像小苗在长高。】
**【我好好生活,努力学习,就是让爸爸的种子,开出最美的花。】
【爸爸,你睡着了,但你的生命,在我和妈妈这里,是醒着的,还在长。】
通过观察雨后新芽的勃发,季晨熙对生命与传承有了更具象、更富诗意的理解。他将对父亲的缅怀,转化为了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接过父辈的“生命种子”,用自己的成长去浇灌它,让它绽放出新的光彩。那枚贴身的“平安方向牌”,在春日的暖阳下,触手温润,它见证着一场生命的接力,也提醒着孩子,真正的怀念,是带着逝者的爱与期望,更加用力地、灿烂地活下去。春深日暖,新绿盎然,孩子心中的希望,正如窗台的花苞,在爱与记忆的滋养下,静待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