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带着凉意,桂花已落尽,只剩下墨绿的叶子在枝头摇曳。阿桂快十一个月了,像只精力旺盛的小狗,满屋子爬得飞快。他不再满足于爬行,总想扶着东西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客厅的茶几、沙发、墙角,所有他能触及的地方,都被林凡细心地包上了防撞条。阿桂扶着茶几边缘,颤巍巍地站起来,小胖腿抖得像风中的芦苇。站不了几秒,就“噗通”一声坐回地上,他也不哭,吭哧吭哧地又爬起来,乐此不疲。
苏晚晴盘腿坐在地毯上,手里织着一条围巾,眼睛时刻跟着儿子移动。“慢点,阿桂,别急。”她柔声提醒,手里的毛线针却没停。这是给林凡织的,灰蓝色的羊绒线,柔软厚实。
林凡下班回来,脱下外套挂好,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学步训练”。他蹲在几步开外,张开双臂,眼神鼓励:“阿桂,来,到爸爸这儿来。”
阿桂扶着沙发,扭过小脑袋看爸爸,黑亮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他松开一只手,身体晃了晃,赶紧又抓住。试了几次,终于,他深吸一口气,像只勇敢的小企鹅,猛地松开了双手,摇摇晃晃地朝着林凡扑过去。
一步,两步……第三步时,他重心不稳,向前栽去。林凡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捞进怀里。阿桂趴在爸爸结实的胸膛上,咯咯直笑,口水蹭了林凡一衬衫。
“好小子!能走三步了!”林凡把儿子举高高,声音里满是骄傲。阿桂喜欢这个游戏,笑得更大声了,小手胡乱拍着爸爸的脸。
苏晚晴放下织了一半的围巾,笑着走过来,用软布给儿子擦口水:“进步真快,早上还只能走两步呢。”
学步是场持久战,也充满了惊险。有一次,阿桂趁苏晚晴去倒水的功夫,扶着墙溜达到了书房门口,对着门框跃跃欲试。幸好林凡从厨房出来看见,一个箭步冲过去,在他脑袋磕上门框前把他抱了起来。阿桂还不知道危险,以为爸爸在和他玩新游戏,笑得见牙不见眼。
楚月来看干儿子,见到这惊险一幕,拍着胸口后怕:“我的小祖宗哎,你这探险精神随我,但胆子也太肥了!”她干脆化身“人体护栏”,阿桂走到哪她跟到哪,张开手臂围出个安全区,累得满头大汗,却甘之如饴。
秦雪见则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学步期足部发育关键,地板不要太硬,也别老抱着,让他多自己尝试。”她送来了几双软底学步鞋,鞋底有防滑点,还教苏晚晴怎么给阿桂做腿部按摩,放松紧张的小肌肉。
叶清音带来了她的“学步辅助黑科技”——一个造型可爱的智能学步车,能根据宝宝推力自动调节速度,周围有软包,前方有障碍感应,撞到东西会自动停下。阿桂对这个新玩具爱不释手,推着它在客厅里横冲直撞,嘴里“啊啊”指挥,像个威风的小将军。
最温馨的时刻,是每天傍晚。林凡下班早的话,会带着阿桂在院子里练习走路。秋日的夕阳把父子俩的身影拉得很长。林凡弯着腰,大手稳稳地扶着阿桂的腋下,一步步慢慢地走。阿桂的小脚丫踩在落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苏晚晴端着温水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嘴角总是带着温柔的笑意。
有时,他们会把林母的轮椅推到廊下。阿桂摇摇晃晃地走到奶奶面前,仰着小脸,咿咿呀呀地“汇报”自己的进步。林母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孙儿,每当阿桂成功走完一小段路,她嘴角的弧度就会加深一些,眼神里的光彩也愈发柔和。
一天周末,阳光很好。朋友们都在。阿桂在众人的鼓励和注视下,扶着茶几,深吸一口气,竟然摇摇晃晃地独立走了五六步,扑进了对面林凡的怀里!
“成功了!”苏晚晴惊喜地叫出声。
楚月激动地一把抱起阿桂转圈圈:“我干儿子会走路了!太棒了!”
秦雪见笑着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步。叶清音则调整学步车的数据,分析阿桂的步态。阿杰和小雅送来了新做的、底子更软的学步鞋。
林凡接过儿子,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看着怀里兴奋得小脸通红的儿子,再看看周围真心为他高兴的朋友们,觉得这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点一滴的成长,闪着不平凡的光。
夜里,阿桂因为白天的兴奋,睡得不太安稳。林凡起来给他喂了次水,拍着他重新入睡。月光下,儿子的小脸恬静,呼吸均匀。林凡轻轻抚摸着他柔软的发顶,心里一片柔软。
回到床上,苏晚晴迷迷糊糊地问:“睡了?”
“嗯,睡了。”林凡躺下,将她揽入怀中。
“真好,”苏晚晴往他怀里缩了缩,“他会走路了,以后就更管不住了。”
“不怕,”林凡亲了亲她的发顶,“我们一起看着他长大。”
窗外,秋风拂过桂花树,枝叶轻摇,仿佛也在为这成长的一步轻声喝彩。屋内,孩子的鼾声、妻子的呼吸、远处隐约的海浪声,交织成秋夜最安眠的曲调。一步一步,日子就在这琐碎而真实的陪伴中,踏实而温暖地向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