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定下后,节奏就快了起来。
刘明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人的不舍,踏上了前往浙江的列车。
站台上,月亮抱着小梦圆,强忍着泪水,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尽头,才任由眼泪滑落。
到了那边,刘明很快安顿下来。单位给分配的宿舍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
他第一时间拍了视频发给月亮,仔仔细细地展示每一个角落:“月亮,你看,这里还挺干净的,有独立卫生间,还能做饭。你放心,我肯定把自己照顾好。”他努力让语气显得轻松,试图驱散千里之外妻子的担忧。
为了让月亮能安心复习,也为了彼此有个照应,月亮带着小梦圆搬回了秀玲家住。
秀玲二话不说,承担起了照顾外孙的大部分任务。
只要饭店不忙,她就带着小梦圆在院里玩,或者用背带背着他做些简单的家务,尽量给月亮挤出完整的学习时间。
“妈,又麻烦您了。”月亮从书本里抬起头,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心里满是愧疚。
“说这干啥?你好好看书学习就是正事!”秀玲头也不回,利索地抖着刚洗好的床单,“刘明在外头打拼,你在家里用功,都是为了这个家。妈别的帮不上,带带孩子还行。”
每天晚上,成了这个家最温暖的仪式。刘明的视频通话总会准时响起,屏幕那头,是他略显疲惫却带着笑意的脸。
“儿子,今天乖不乖?有没有想爸爸?”他隔着屏幕逗弄着已经会咿呀学语的小梦圆。
然后,他会仔细询问月亮复习的进度,有没有遇到难题,再分享一下自己在新单位的工作情况,遇到的趣事或是挑战。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这小小的屏幕,仿佛一根坚韧的丝线,紧紧维系着这个小家的温度。
志远不仅经常给月亮鼓劲,还去详细咨询了考公培训机构,挑选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给月亮报了系统性的线下辅导班。
“哥,这得花不少钱吧……”月亮看着课程费用,有些犹豫。
“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志远打断她,“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报了班,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能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面试,有人指导和自己瞎琢磨完全两回事。”他的支持,务实而有力。
平安则用他沉默的方式表达着关心。
他看到月亮熬夜,会默默地把店里的好茶叶泡一杯放在她书桌旁。听说哪个食材补脑,就会让秀玲买回来,变着法子给女儿做。
他虽然话不多,但每次月亮学习到深夜,他屋里的灯也总是亮着,仿佛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秀玲更是化身“营养总监”和“心理疏导师”。
今天炖鱼头豆腐汤,明天熬核桃芝麻糊,变着花样给月亮补充营养。看她因为压力大掉头发,又赶紧去打听偏方,弄来何首乌熬水给她洗头。
转眼间,考试的日子临近了。越是临近,月亮心里越是没底,巨大的压力让她开始整夜失眠,胃口也差了很多,人眼看着憔悴下去。
“妈,我要是考不上怎么办?”深夜,月亮又一次从浅眠中惊醒,跑到秀玲屋里,带着哭腔说,“我感觉我什么都记不住了,那么多书,根本看不完……万一考不上,刘明一个人在那边,我们……”
秀玲心疼地把女儿搂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傻孩子,别自己吓自己。咱尽力了就行,考不上天也塌不下来!刘明还能不要你们娘俩了?”
看着月亮依旧焦虑的样子,秀玲知道光靠劝慰不行。
一天下午,饭店没什么客人,她拉着月亮出了门:“走,别闷在屋里了,跟妈出去转转。”
母女俩沿着田埂慢慢走着。下午的风还带着些凉意,吹拂着地里绿油油的麦苗。秀玲指着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声音平和而深远:
“月亮,你看看这地。咱祖祖辈辈,多少人就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摸爬滚打,面朝黄土背朝天,刨食吃了一辈子。不是这地不好,是时代不一样了。”
她停下脚步,看着女儿的眼睛:“你爸跟我,没什么大本事,守着这小饭店,就觉得日子有奔头。可你们不一样,你和刘明有文化,有机会走到更远、更大的地方去看看,去过跟我和你爸不一样的生活。这是好事,是进步!”
“走出去,不是忘了根,是让咱家的根,能扎到更肥沃的土里去。你这次考试,就是往外走的那座桥。别怕,走过去,前面等着你的,是好日子。”
母亲的话语,像这田野的风,朴实无华,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月亮看着脚下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看着母亲饱经风霜却充满期盼的脸,心中那份对未知的恐惧,似乎被一种更强大的责任感和向往冲淡了。
她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紧紧挽住了母亲的胳膊。
自那次田间散步后,月亮的心态仿佛经过了一场春雨的洗涤,虽然依旧紧张,但少了许多无谓的焦躁,多了几分破釜沉舟的沉静。
她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也清晰地看到了前方那束由家人共同点亮的光。
她的生活变得异常规律,甚至可以说是单调。
每天天不亮,当平安和秀玲开始为饭店的早餐做准备时,月亮屋里的灯也亮了。
她强迫自己离开温暖的被窝,用冷水洗把脸,便坐到书桌前,开始晨读和背诵。清晨的记忆力最好,她不能浪费。
小梦圆似乎也懂事了许多。秀玲把他抱到院子里玩,他会安安静静地摆弄玩具,只在偶尔想妈妈时,才会蹒跚走到月亮紧闭的房门前,用小手掌拍两下,奶声奶气地喊一声“妈妈”,听到里面传来月亮温柔的回应“宝宝乖,妈妈在学习”,便又心满意足地被外婆哄走。
志远花钱报的那个线上辅导班,起到了关键作用。系统而专业的给出了学习方法。
模拟面试时,月亮常常把平安或者忙完店里活的秀玲拉来当“考官”。
“请考生谈谈对‘乡村振兴’的理解。”秀玲戴着老花镜,拿着月亮写好的题目卡片,一本正经地念,那模样逗得月亮想笑,却又不得不强忍住,整理思绪,流畅地回答。
平安则更关注她的状态,看她是不是紧张,手势是不是自然,偶尔会含糊地提醒一句:“……慢点……说……清楚……”
在这段冲刺的日子里,月亮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全家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