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莎那记来自资本市场的“釜底抽薪”,如同精准投下的深水炸弹,不仅为袁天的“数字科创走廊”注入了澎湃动力,更在汉东权力格局的深水区引发了剧烈的链式反应。
胡金茂与慕容田那本就建立在利益交换而非理念认同基础上的脆弱联盟,在这股强大外部力量的冲击下,其内在的裂痕被迅速放大、凸显,直至无法弥合。
权力的贪婪与猜忌,如同滋生的毒藤,开始反过来缠绕、绞杀这对短暂的“盟友”。
周一上午的省政府常务会议,气氛比窗外的深秋天气还要阴冷几分。
省长胡金茂端坐主位,脸色如同暴风雨前的天空,阴沉得吓人。
与会的副省长、秘书长以及主要厅局负责人,个个正襟危坐,连呼吸都刻意放轻,生怕触怒了明显处于盛怒边缘的一省之长。
会议议程原本是讨论下一阶段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和资金安排。
但当议题进行到关于“北部经济带”几个核心项目因“土地指标协调困难”、“部分配套资金尚未完全落实”而进展缓慢时,胡金茂压抑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宣泄口。
他猛地将手中的一份报告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震得每个人心头一跳。
“怎么回事?!”胡金茂的声音如同砂石摩擦,带着毫不掩饰的愠怒,“‘北部经济带’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为什么推进起来这么困难?
土地指标,自然资源厅是干什么吃的?配套资金,财政厅的拨付效率在哪里?!”
他的目光如同两道冰冷的探照灯,首先射向分管自然资源和财政的副省长,以及列席的两位厅长。
那两位厅长顿时如坐针毡,额头冒汗。
自然资源厅长硬着头皮解释:“省长,土地指标确实非常紧张,省里要统筹兼顾,尤其是京州那边‘数字科创走廊’被提上省级战略后,指标分配的压力更大……”
他不解释还好,一提到“京州”和“数字科创走廊”,胡金茂的脸色更是黑了一层,直接打断了他:“不要找客观理由!京州是京州,‘北部经济带’是‘北部经济带’!
为什么不能优先保障省里定下的重点?!是不是有些人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
这话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就在这时,列席会议的省委副书记慕容田,轻轻扶了扶眼镜,不疾不徐地开口了。他的语气依旧平和,但话语间的锋芒却悄然显露:
“金茂同志,稍安勿躁。土地指标和资金安排,确实需要全省一盘棋来考虑。
京州的‘数字科创走廊’刚刚获得了国家级试点的明确背书和巨额的市场资本投入,发展势头和战略意义有目共睹。
省里在资源分配上有所倾斜,也是顺应大势,支持新生事物嘛。”
他看似在劝和,实则轻飘飘地将责任推给了“大势”和“新生事物”,并点明了京州获得的巨大优势,无异于在胡金茂的怒火上又浇了一瓢油。
胡金茂猛地转头看向慕容田,眼神锐利如刀:“慕容书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北部经济带’难道就不是大势?就不是重点?现在的问题是,某些部门执行力太差,协调不力!
我看,不仅仅是业务能力问题,更是思想站位问题!有没有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真正放在心上!”
他将矛头隐隐指向了慕容田分管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暗示是其麾下的干部在消极怠工。
慕容田镜片后的目光微微一冷,语气也淡了几分:“金茂同志,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组织上自有考察和评判。
但具体业务的推进,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
不能因为某个项目暂时遇到困难,就质疑整个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嘛。
况且,‘北部经济带’某些项目的前期论证,是否足够充分?投资效益比是否经过严格测算?这些问题,恐怕也值得商榷。”
他反手一击,直接质疑“北部经济带”项目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问题的根源引向了决策层面。
“你……”胡金茂被噎得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他没想到慕容田竟然敢在如此公开的场合,直接质疑他力主的战略。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看两位巨头那剑拔弩张的对视。
一场原本寻常的工作会议,演变成了省长与副书记之间近乎撕破脸的公开争吵。联盟破裂的裂痕,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省政府会议上的公开冲突,迅速转化为私下里更为激烈的较量和博弈。
破裂的联盟双方,不再试图弥合分歧,而是开始争抢“数字科创走廊”这艘已然起航的巨轮的方向舵,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掌控,或至少从中分得最大的一杯羹。
胡金茂首先行动起来。他绕过慕容田分管的组织系统,直接利用省长职权,召集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等经济部门负责人,开小会。
“京州的‘数字科创走廊’,现在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金茂一改之前的打压态度,语气“凝重”地强调,“作为省长,我必须亲自抓总,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确保省级资源能够精准滴灌,确保其真正服务于全省大局,而不是某个地方、某个人的政绩工程!”
他要求省发改委尽快拿出一个“关于加强省级层面对‘数字科创走廊’统筹协调与指导服务的意见”,核心是要成立一个高规格的“省‘数字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由他亲自担任组长,相关副省长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
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将“走廊”的建设主导权从京州、从袁天手中,上收到省政府,上收到他胡金茂手中。
与此同时,慕容田也丝毫没有闲着。他利用分管组织和宣传的优势,开始频繁约谈与“数字科创走廊”相关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抗灾和前期工作中表现出色、有望得到重用的干部。
在与一位有望提拔到省工信厅重要岗位的干部谈话时,慕容田语重心长地说:“‘数字科创走廊’是新生事物,需要既懂业务、又有政治觉悟、还要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去挑大梁。
组织上对你是寄予厚望的。你要深刻领会省委的战略意图,特别是在跨区域协调、资源整合方面,要多思考,多汇报,确保‘走廊’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他话语中的“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正确的政治方向”,无不暗示着要听从他的指引,无形中在干部队伍中培植自己的影响力,与胡金茂争夺对“走廊”人事和具体执行层面的控制权。
在宣传口径上,慕容田也授意省委宣传部和主要媒体,在报道“数字科创走廊”时,要更多强调其“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刻意淡化袁天和京州市的个人色彩,将功劳归于集体,归于“省委的英明决策”。
一时间,关于“数字科创走廊”的省级主导权之争,在汉东高层暗流汹涌。
各种会议、文件、谈话背后,都是胡、慕容二人激烈的角力。他们都想将这面已经树立起来的旗帜,插在自己的阵地上。
就在胡金茂与慕容田为争夺“走廊”主导权而内斗正酣时,一直处于守势乃至被围攻地位的袁天阵营,却悄然获得了一份足以扭转战局的关键证据。
这份证据的获取,得益于安欣持续不懈的暗中调查和王小莎旗下商业情报网络的辅助。
之前网络谣言攻击的溯源工作,虽然锁定了与胡金茂、慕容田阵营相关的模糊线索,但缺乏一击致命的实证。
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
省审计厅那位之前试图构陷袁天的副组长钱卫东,在胡金茂的授意下,并未完全停止活动。
他转而将目标对准了与慕容田关系密切的几位干部,试图找到慕容田方面的把柄,以便在内部斗争中增加胡金茂的筹码。
然而,他在私下接触一位地方干部、试图威逼利诱其提供对慕容田亲信不利材料时,其隐秘的谈话过程,被安欣早有布置的技术手段完整记录了下来。
录音中,钱卫东不仅赤裸裸地要求对方“配合”,还为了取信于人,不经意间透露了之前针对袁天的网络谣言攻击,正是由胡金茂的妻弟通过“金鼎投资”渠道出资、由慕容田的智囊在境外进行具体操作的“合作成果”。
他甚至得意地炫耀,这是“胡省长和慕容书记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段录音,连同之前搜集到的资金流向等旁证,形成了一条清晰、完整、无法辩驳的证据链!
它不仅坐实了胡金茂、慕容田联手构陷袁天的事实,更将他们之间那肮脏的政治交易暴露无遗!
安欣在得到这份关键证据后,立刻通过绝密渠道向袁天做了汇报。
饶是以袁天的沉稳,在听完录音内容后,眼中也迸射出骇人的寒光。
他没想到,这两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为了私利和权斗,竟然可以如此没有底线!
“安叔,证据封存好。”袁天的声音冷得像冰,“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但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手里有牌。”
袁天并没有立刻将证据抛出去。
他深知,这份证据威力太大,一旦抛出,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必然引发汉东官场的超级地震,甚至可能波及更高层面。
在当前“数字科创走廊”刚刚起步、大局初定的情况下,稳定压倒一切。
但他巧妙地让一些模糊的信息,通过特定渠道,隐约传递到了胡金茂和慕容田的耳中。
比如,让与钱卫东接触过的那位地方干部,在慕容田阵营询问时,“无意中”透露省审计厅的人也在调查他们。
又比如,让王小莎的商业伙伴在某个高层社交场合,看似随意地提及“有些事做得不干净,容易留下尾巴”。
这种“引而不发”的策略,比直接亮出底牌更具威慑力。
它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胡金茂和慕容田的头顶,让他们在互相攻讦的同时,不得不分出精力来提防袁天这边的致命一击,内心充满了猜忌和不安。
内部的公开争吵、对主导权的激烈争夺、以及来自袁天阵营那若隐若现的威胁,使得胡金茂与慕容田之间的关系彻底降到了冰点。
那“云栖”山庄的茶香与盟约,早已消散在充满猜忌和算计的寒风中。
两人在公开场合几乎不再有任何交流,即使在必要的会议上相遇,也是形同陌路。
他们各自的阵营更是壁垒分明,互相提防,甚至在许多具体工作上开始互相掣肘,使得省级层面的政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低效。
胡金茂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焦躁。慕容田的“背叛”、袁天的强势崛起、资本的碾压、以及那不知真假的“证据”威胁,都让他如同困兽,徒劳地挥舞着爪牙,却感到四面楚歌。
慕容田则暗自庆幸自己及时调整了策略,开始向袁天和“数字科创走廊”靠拢。
但他也同样忧心忡忡,担心那潜在的证据会将自己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更担心在与胡金茂的内耗中,让袁天坐收渔翁之利。
联盟彻底破裂,内斗不断升级。
汉东省的最高权力层,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与分裂。
而这一切,都清晰地预示着,旧有的格局已然无法维持,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破局之战的胜负天平,正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