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深沉得化不开。
省委大院一号楼顶层,王海山办公室的灯光如同黑暗中的孤岛,倔强地亮着。窗外的城市已经沉寂,只有零星的车灯如同萤火虫般划过。
办公室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王海山站在巨大的全省地图前,背影挺拔如松。
他没有开主灯,只有办公桌上那盏旧式台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映照得愈发坚毅,也在地图上投下长长的、晃动的影子。
他的手指,正无意识地在地图上“北部经济带”的沿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标注着复杂交通网络和重点项目的区域。
就在几个小时前,他派往邻县汽车站的特别行动组传回了消息——成功取得了举报人藏匿的关键证据:一段记录着“金鼎投资”人员暴力拆迁、威胁村民的嘈杂录音,以及一张皱巴巴的、印有“金鼎投资”抬头的内部指令单,上面有一个模糊但依稀可辨的签名批示,和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属于省公安厅某内部科室的电话号码备注。
证据虽然原始,但指向性极其明确!尤其是那张指令单和关联的电话号码,像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开始将“金鼎投资”的无法无天,与掌握着暴力机器的公安系统内部人员联系起来。
王海山深邃的眼眸中寒光凛冽。他之前的判断没有错,“北部经济带”项目的黑幕,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背后必然牵扯到权力的滥用和系统的腐败。
而公安系统,这个本应维护正义的刀把子,很可能已经部分沦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保护伞,甚至直接参与了某些罪恶行径!
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赵衡!这个名字再次浮现在王海山的脑海。
从常委会上的微妙表现,到审计受阻背后隐约可见的公安力量干预,再到如今证据直指公安系统内部,所有的线索,都如同磁石般指向了这个人——吕梁最铁杆的盟友,掌控汉东政法系统多年的实力派人物。
“是时候了……”王海山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知道,面对如此盘根错节的势力,仅仅依靠审计和经济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用更强大的力量,直捣黄龙!
而整顿公安系统,敲掉赵衡这个保护伞,无疑是打破僵局、震慑全盘的关键一步!
他猛地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动作果断,没有丝毫犹豫。
他需要调动绝对可靠、超越汉东本地盘根错节关系的力量。
电话接通,他对着话筒,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给我接……省委武警总队值班室。我是王海山。”
省委武警总队驻地,位于省城边缘,戒备森严。
深夜的值班室,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军营特有的宁静。
值班军官听到话筒里传来的名字和指令,瞬间绷直了身体,神情肃穆,对着话筒连续重复:“是!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不到十分钟,一支由总队直属特战中队精锐组成的特别行动小队迅速集结完毕。
队员们全副武装,面容冷峻,没有任何多余的询问,只有绝对的服从。
他们接到的命令简洁而明确:即刻出发,前往指定地点待命,执行最高级别警卫和配合任务,直接对省委王海山书记负责!
车辆引擎低沉地轰鸣,划破夜色,如同利箭般射向黑暗。
与此同时,在省政府家属院一套普通的住宅内,陈浪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白天经历的一切,如同电影画面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村民惊恐的求助电话、自己果断的处置、向袁天省长的紧急汇报、以及后续风云突变的气氛。
他虽然年轻,但在省委大院长大的经历,让他对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有着远超同龄人的认知。
他知道,自己无意中触碰到的,可能是一个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开关。袁省长让他“到此为止”,是一种保护,但他内心的不安却并未消散。
那个举报的村民是否安全?证据是否顺利送达?王海山书记会如何运用这把“刀”?吕梁、赵衡那些人,会坐以待毙吗?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一片的夜空,只有远处省委大院方向隐约可见几点灯火。
一种山雨欲来的巨大压抑感,让他感到一阵心悸。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似乎就站在一场历史性风暴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