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的春天,终究是扎下根来了。
不再是料峭春寒中的试探与挣扎,而是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蓬勃之势,席卷了山川原野,也浸润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省委大院里的那几株玉兰,前几日还只是怯生生地绽开几片花瓣,如今已是满树繁花,硕大洁白,在澄澈的蓝天背景下,像是栖满了振翅欲飞的白鸽,散发着一种近乎骄傲的生机。
“刮骨疗毒”后的阵痛尚未完全消散,清河市的废墟上,新的蓝图正在吕孟庆雷厉风行的指挥下艰难却又坚定地铺开。
但汉东这艘巨轮的航向,已然拨正,驶入了名为“数字汉东”的宽阔水道。
引擎轰鸣,速度渐起,连带着整个省域的气氛,都从那种沉郁的、带着疑虑的观望,变得明快而富有张力起来。
就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人心思进的时节,一架从京州飞往东部沿海中心城市明珠市的航班,平稳地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
头等舱的乘客优先下机。
一位气质卓绝、衣着看似简约实则用料剪裁极尽讲究的中年女士,带着一个少年,走在最前面。
女士脸上戴着宽大的墨镜,遮住了大半面容,但那份从容与沉淀下来的气度,依旧引人侧目。
她身边只跟着一名沉默寡言、步履沉稳的中年男子,显然是司机兼保镖。
少年约莫十三四岁的年纪,身形清瘦,面容俊秀,一双眼睛尤其引人注目,清澈,沉静,却又仿佛能洞穿表象,直抵本质。
他穿着再普通不过的浅蓝色运动外套和深色长裤,背着一个半旧的双肩包,脚步轻快,神情淡然,既没有初次出远门的好奇与兴奋,也没有置身于繁华机场的局促不安。
他,就是袁凡。汉东省常务副省长袁天与妻子姜如烟的独子,明珠市市委书记袁泽的孙子。
一个身负常人难以想象的家世背景,却又在刻意低调中,准备踏入国内顶尖学府,明珠大学少年班的天才少年。
“奶奶,其实不用您亲自送的。”袁凡侧过头,对身边的女士。他的奶奶,王小莎说道。他的声音清朗,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
王小莎取下墨镜,露出一张保养得宜、依稀可见当年风华的脸庞,她眼中带着笑意,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坚决:“你爷爷忙得脚不沾地,你爸妈在汉东也脱不开身。
你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读书,奶奶不来看看,怎么放心?”她顿了顿,语气放缓,“看看环境,也……让环境看看你。”
最后那句话,意味深长。
袁凡心领神会,不再多言。
奶奶不仅是来送他,更是来为他“站台”,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向可能存在的、窥探的目光,传递出某种无声的信息。
这无关炫耀,而是必要的铺垫,可以减少未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司机早已联系好了接机的车辆,一辆黑色的、牌照普通的迈巴赫。
车体线条流畅,内饰奢华而内敛,如同王小莎本人一样,低调,却无人敢小觑其蕴含的能量。
车辆汇入机场高速的车流,向着位于东海之滨的明珠大学驶去。
窗外,是明珠市标志性的天际线,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在春日的阳光下闪耀着冷硬而又充满活力的金属光泽。
这是一座与汉东省府京州风格迥异的城市,更加国际化,节奏更快,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资本与机遇的味道。
“明珠……”袁凡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这里,是爷爷袁泽主政的地方,是奶奶王小莎商业帝国的重要枢纽,如今,也将成为他未来几年求学、成长的舞台。
他感到肩头有一丝微不可察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迎接挑战的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