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室里,苏棠正对着张涛的尸体进行更深入的尸检。她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死者胸口的旧烫伤疤痕,眉头渐渐皱起——疤痕的边缘呈不规则的圆形,中间有一道细微的凸起,像是被什么带有纹路的东西压过。
“这疤痕的形态不对。”苏棠自言自语,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本旧的医疗器械手册,翻到“老式电熨斗”那一页。手册上的图片显示,二十年前流行的某品牌电熨斗,底部有一圈凸起的花纹,形状和大小,刚好和张涛胸口的烫伤疤痕吻合。
“找到了!”苏棠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陆珩的号码,“陆队,张涛胸口的旧烫伤疤痕,是被某品牌的老式电熨斗烫的!这种电熨斗在二十年前很罕见,只有当时的事业单位或者条件好的家庭才会有——当年的案卷里根本没记录这个细节,凶手却知道!”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这说明凶手要么是当年的亲历者,亲眼看到了张涛用这把电熨斗烫伤小辉;要么就是和小辉关系极亲近的人,小辉曾把这件事告诉过他!李素英作为小辉的姐姐,有重大嫌疑!”
陆珩接到电话时,正在监控室里看着李素英的实时画面。他挂了电话,立刻联系技术老王:“老王,查李素英的网络云盘,尤其是她删除的内容,一定要恢复出来!”
“好嘞!”老王立刻投入工作,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的代码不断滚动。一个小时后,老王突然喊了一声:“陆队!恢复出来了!这里面有大发现!”
陆珩赶紧凑过去看,屏幕上显示的是李素英的网络云盘内容——里面存着大量关于张涛的资料:张涛公司的地址、他的家庭住址、每天的行程路线、甚至还有他的爱好和习惯,每一份资料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像是一份详细的“猎物档案”。
更令人震惊的是,云盘里还有大量的电子书阅读记录,包括《儿童心理学》《犯罪现场勘查技巧》《反侦察手册》等——这些都不是一个普通的图书管理员会看的书。
“还有这个!”老王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李素英的日记,“她在日记里写,‘张涛还活着,活得很滋润,可小辉却永远停留在8岁’‘我要让他付出代价,用他最害怕的方式’‘星星堡是他的葬身之地,也是小辉的安息之所’。”
陆珩的眼神沉了下来,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李素英就是杀害张涛的凶手。但他还有一个疑问:“查她的交通记录,案发前后,她有没有回过海都市?”
“查了!”陈默拿着资料跑过来,“她虽然没有购买车票或机票,但我们查到,她在案发前一周,租了一辆车,车牌号是‘海A·’,这辆车在案发当晚,出现在‘星星堡’乐园附近的监控里!监控虽然模糊,但能看到开车的人穿着和李素英一样的白色衬衫!”
证据链越来越完整了。陆珩拿起对讲机,对埋伏在李素英住处附近的队员下令:“实施抓捕!注意安全,李素英有反侦察意识,可能会反抗。”
下午三点,李素英刚走出图书馆,就被埋伏在周围的队员围住。她看到穿着警服的队员,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了一抹释然的笑:“你们终于来了。我等这一天,等了二十三年。”
队员们将她戴上手铐,押上警车。李素英坐在警车里,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解脱的平静。她知道,自己的复仇计划完成了,虽然付出了代价,但她终于可以给弟弟一个交代了。
与此同时,海都市的解剖室里,苏棠正将最后一份尸检报告整理好。她看着报告上“凶手为李素英,动机为复仇”的结论,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安——李素英的反侦察技巧、对旧案细节的精准掌握,甚至是作案手法的“仪式感”,都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能做到的。
她拿起那枚在“星星堡”乐园发现的生日蜡烛,放在鼻尖闻了闻——蜡烛上除了蜡味,还有一丝淡淡的奶油香水味,这味道很特别,不像是市面上能买到的。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苏棠喃喃自语,拿起电话拨通了陆珩的号码,“陆队,李素英抓到了吗?我有个疑问,她的作案手法太专业了,像是有人在背后指导她……还有,这枚蜡烛上的奶油香水味,我需要化验一下成分。”
电话那头,陆珩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凝重:“我也有同感。李素英现在被押回海都市的路上,等她到了,我亲自审讯。至于蜡烛,尽快化验,有结果立刻告诉我。”
挂了电话,苏棠看着手里的蜡烛,眉头紧锁。她总觉得,这起看似清晰的复仇案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秘密——那枚红黄蓝的生日蜡烛,还有那若有若无的奶油香水味,都在指向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推手”。而李素英,或许只是这个“推手”棋盘上的一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