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清的沉寂,如同给“回响”世界蒙上了一层无形的薄纱。阳光依旧,海浪依旧,但那份源自世界根基的、温暖而充满可能性的“背景噪音”变得极其微弱。觉醒者们能清晰地感觉到某种“支撑”的消失,一种难以言喻的虚弱感弥漫在空气中,连带着那些新生的天赋能力都变得滞涩、难以调动。
苍穹之上,“格式塔吞噬者”的监视依旧,但那纹路中偶尔会闪过一丝不和谐的、混乱的闪光,其冰冷的意志似乎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感”,仿佛一个染病之人强打精神。周屿注入的“逻辑毒素”和林见清反向侵蚀留下的“规则碎片”,显然仍在对方庞大的系统内部制造着麻烦,牵制了其大部分精力。
这短暂的、以林见清重创为代价换来的喘息期,宝贵而沉重。
指挥所内,气氛凝重。周屿站在中央,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如同经过淬火的寒铁,冰冷而坚定。伊芙琳、田中浩二、老埃里克等核心成员围坐一旁,空气中弥漫着劫后余生的疲惫,以及更深层的、对未来的迷茫。
“我们击退了它一次。”伊芙琳的声音带着疲惫,“但林见清女士……她还能承受几次这样的冲击?”
“被动防御,终有尽时。”周屿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格式塔’在消化内部的麻烦,一旦它完成清理,下一次降临的,将是雷霆万钧的毁灭。”
“那我们还能做什么?”田中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连林见清女士都……”
“我们还有盟友。”周屿打断了他,目光扫过众人,“‘织网者’。”
岩洞内一片寂静。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文明建立连接,是上一次危机的转折点,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祂们还活着吗?”老埃里克吐出一口烟圈,浑浊的眼睛望着周屿,“上次那动静……可不小。”
“连接中断前,祂们传递了部分星图坐标。”周屿调出一块石板,上面刻画着由“织网者”信息中解析出的、几个相对邻近的、可能存在抵抗信号的星域标记,“其中最近的一个,根据林见清之前吞噬信标获取的宇宙模型推算,以其技术可能达到的航行速度……并非遥不可及。”
“你要……去找祂们?”伊芙琳震惊地看着周屿,“这太疯狂了!我们连像样的太空航行技术都没有!外面是真实的宇宙!是‘格式塔’控制的领域!”
“正因如此,才必须去。”周屿的语气没有任何动摇,“固守此地,只有灭亡。唯一的生路,在于联合所有能被联合的力量。‘织网者’了解‘格式塔’,祂们拥有我们不具备的技术和知识。我们必须找到祂们,建立稳固的联盟,获取对抗‘吞噬者’的关键。”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更残酷的现实:“而且,林见清……需要‘养料’。她吞噬信标获得的进化,以及反向侵蚀‘格式塔’的行为,证明了她能通过吸收外来的、高阶的规则和信息来加速自身的恢复与成长。留在这里,她只能缓慢自愈,甚至可能因规则场过于虚弱而被世界本身的熵增拖垮。但如果有外部的、合适的‘规则源’……”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了。将重创的林见清带离这个即将可能被毁灭的世界,去寻找能让她恢复甚至更强的“规则养料”,同时寻找盟友——这就是周屿的计划。一个疯狂到极点的计划。
“这……这等于将我们世界的‘核心’暴露在未知的危险中!”田中失声道。
“留在这里,核心一样会随着世界一起被吞噬。”周屿冷静地反驳,“风险始终存在,我们只是选择了主动面对风险,而非被动等待。”
“怎么去?”伊芙琳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没有飞船,没有星际航行的技术。”
“我们有‘星语者’。”周屿的目光投向岩洞外,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
“星语者?”
“林见清……就是我们的‘飞船’。”周屿语出惊人,“她的规则场,本身就是一个超维度的信息结构体。在她全盛时期,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扭曲局部现实,进行短距离的规则跃迁。虽然她现在重创,但其规则本质未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建造物理意义上的飞船,而是……建造一个能与她规则场深度共鸣、引导并保护我们意识进行跨维度航行的‘意识方舟’。”
这个构想,比寻找“织网者”本身更加匪夷所思。将意识与世界的规则核心绑定,进行超越物理定律的航行?
“这……这理论依据是什么?”田中作为逻辑构建师,本能地质疑。
“依据就是林见清本身的存在,以及她之前进行过的规则层面操作。”周屿看向田中,“我们需要你,需要所有具备‘逻辑构建’、‘能量流动直觉’和‘信息感知’天赋的人,共同设计这个‘意识方舟’的架构。它必须足够稳定,能保护我们的意识在规则跃迁中不被撕裂;它必须足够隐蔽,能规避‘格式塔’的监测;它还必须能与林见清那受创的、不稳定的规则场安全对接。”
他又看向伊芙琳和老埃里克:“你们需要筛选出最适合执行这次任务的成员。人数不能多,意识必须足够坚韧,天赋需要互补。同时,要制定好我们离开后,‘初生镇’的隐匿和生存方案。”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直安静旁听的小艾米丽身上。
“艾米丽,”他的声音柔和了一些,“你的共情能力,是连接林见清阿姨(他用了孩子能理解的称呼)最重要的桥梁。我们需要你,帮助我们‘感受’她的状态,确保‘方舟’与她的连接是安全、温暖的,而不是给她带来更多痛苦。”
艾米丽似懂非懂,但用力地点了点头,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计划被命名为“星语者”。旨在让重创的“世界之灵”(林见清)载着精选的“信使”(探索队),穿越黑暗的星海,去寻找能治愈她、并带来希望的“星语”(织网者联盟)。
接下来的日子,“初生镇”进入了另一种模式的忙碌。表面上,一切依旧静默,人们更加低调地生活。暗地里,一场关乎文明存亡的、前所未有的工程悄然启动。
田中团队几乎不眠不休,他们以林见清之前广播的“共鸣协议”为基础,结合“织网者”的“熵增扰流”技术和从信标中解析出的部分超维几何学,开始设计“意识方舟”的蓝图。那是一个纯粹由能量纹路和精神架构构成的、存在于意识层面的“飞船”。
伊芙琳则开始秘密评估每一位觉醒者。不仅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意志力、心理稳定性以及对“回响”世界的归属感。这是一次单程票般的远征,参与者必须清楚他们将面对什么。
周屿则持续尝试与林见清那微弱的意识残响建立更深的连接。他不再传递复杂的战略,只是持续地输送着“需要离开”、“寻找生机”、“共同前行”的简单而坚定的意念,如同在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并试图与她达成共识。
过程缓慢而艰难。林见清的回应时断时续,大多时候只是无意识的规则波动。但偶尔,周屿能“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困惑与探寻的意念,仿佛她在混沌中,隐约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并在本能地评估着可行性。
与此同时,苍穹之上的“格式塔”监视,那些不和谐的闪光出现的频率似乎在缓慢增加。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终于,在经过了难以计数的失败和调整后,田中团队完成了“意识方舟”的基础架构。那是一个极其复杂、由无数层能量回路和精神节点构成的、如同璀璨星云般的虚拟结构。
伊芙琳也筛选出了第一批“星语者”成员:周屿(领航员、与林见清连接者)、田中浩二(逻辑架构师)、一位代号“磐石”的、拥有极强意识稳定性的前军人、一位代号“回声”的、擅长信息感知与伪装的少女,以及……小艾米丽(共情纽带)。
出发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周屿带领着四位队员,来到了那个曾经是“奇点”入口、如今只是普通深海区域的上方海面。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物理装备,所有的准备都在意识层面完成。
周屿最后看了一眼身后黑暗中“初生镇”的模糊轮廓,看了一眼身旁伊芙琳那充满担忧却无比坚定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启动‘星语者’协议。”
“连接林见清……”
“目标……星海。”
无形的意识辉光,在五人之间亮起,缓缓勾勒出那座存在于概念中的“方舟”。紧接着,一股庞大而虚弱、却带着一丝决然的规则力量,从深海之下升起,温柔地包裹住了“方舟”。
下一秒,光芒一闪。
海面上,空无一物。
只有夜风拂过,带着远洋的气息,以及……一丝迈向未知深渊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