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余香尚未散尽,苏记后院那几株咖啡树上的红果,已到了最后采收的时节。这一次,挂果的数量远超春季,红艳艳的果实簇拥在墨绿的枝叶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看得金老农整日合不拢嘴。
“婉儿丫头,你瞧这势头!比上一茬多了三成不止!照这么下去,明年咱们这暖棚怕是都装不下喽!”金老农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饱满的浆果,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菊花。
苏婉看着竹筛里越堆越高的“红宝石”,心中亦是欢喜,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产量增加意味着希望,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和更复杂的后续处理。她正指挥着铁柱和几个临时请来的短工加紧采收,周文焕带着一封盖着水师都督府印鉴的文书,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
“婉儿!大喜事!”周文焕扬了扬手中的文书,声音都带着激动,“水师都督府正式行文,定购第一批‘咖啡硬块’与‘便携粉包’,用于今冬海上巡航试用!数量虽不算极大,但这是官府的定单,意义非凡啊!”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苏婉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订货数量在她目前产能可承受范围内,价格也颇为公道。“太好了,周伯伯!我们总算没有白费心血。”她沉吟片刻,道,“这批货品质必须保证万无一失。采收完成后,立刻集中人手,按照之前定下的标准流程,加紧处理。”
就在这时,前堂传来娟子有些急促的声音:“姑娘,郑参军来了!”
话音未落,那位皮肤黝黑、行事干脆的郑闯郑参军已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依旧是那身利落的常服,目光锐利地扫过院内忙碌的景象和那满筛的红果,洪亮地笑道:“苏姑娘,周老板,某家不请自来,叨扰了!看来某来得正是时候,赶上丰收了!”
苏婉与周文焕连忙迎上见礼。郑闯摆摆手,直接走到采收现场,拿起一颗红果看了看,又掂了掂竹筛的分量,满意地点头:“好!果实饱满,收成不错!苏姑娘,某此次前来,一为确认订单细节,二也是想亲眼看看这宝贝疙瘩是如何从红果变成那提神硬块的。都督对此事颇为重视,某家不敢马虎。”
“参军大人亲临指导,求之不得。”苏婉从容应道,随即亲自引着郑闯参观后续的去皮、发酵、晾晒流程,并解释了不同烘焙程度对风味和提神效果的影响。郑闯听得十分仔细,不时提出问题,苏婉皆一一解答,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看到工棚里那套简易却实用的烘焙、研磨工具,以及那些分门别类、包装整齐的成品和半成品,郑闯眼中赞赏之色愈浓:“苏姑娘年纪轻轻,做事竟如此有条不紊,心思缜密,实在难得。难怪能培育出此等奇物,并将其效用发挥至此。”
参观完毕,郑闯对周文焕正色道:“周老板,苏姑娘,这批货,水师等着用。务必保证品质,按期交付。若试用效果果真如所述,日后长期采买,亦非不可能。”
送走郑闯,周文焕长舒一口气,脸上难掩兴奋:“婉儿,听见了吗?长期采买!咱们这咖啡,算是真正在官面上挂了号,立住脚了!”
苏婉看着仓库里那些等待处理的咖啡红果,目光沉静而坚定:“周伯伯,这只是开始。水师的订单给了我们底气,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接下来,我们要想想,如何能让这咖啡,走出暖棚,走上更多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