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树苗成功移栽入山的消息传回,苏婉心中稍定,但肩上的压力并未减轻。山地种植投入巨大,成败未知,镇上的铺子与工坊仍需稳健经营,方能提供持续的支持。
这日,苏婉正在铺子里与周文焕商议扩大甜叶菊收购范围的事宜,忽见隔壁布庄的老板娘红着眼圈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她那个一脸愁苦的丈夫。
“苏姑娘,周老爷,打扰了。”布庄老板娘声音带着哽咽,“我家那架老织机,今早彻底动不了了!请了镇上的木匠来看,说是里头几个关键的榫卯老了,松动了,修起来麻烦,就算勉强修好,也用不了多久。可……可定州客商的那批细棉布订单,眼看着就要到期了,这要是交不出货,可怎么是好!”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布庄老板也唉声叹气:“那织机是祖上传下来的,如今想买新的,一时半会儿也寻不到合适的,价钱也贵……这可真是要了命了!”
周文焕闻言,也是面露同情,却爱莫能助:“这织机之事,老夫实在不通……”
苏婉放下手中的账册,走到那对焦急的夫妇面前,温声道:“王老板,王婶,先别急。那织机现在何处?可否让我去看看?”
布庄夫妇愣了一下,没想到苏婉会提出这个要求。王婶抹着泪道:“在……在后院工房里。苏姑娘,您……您懂这个?”
“略知一二,去看看也无妨。”苏婉语气平和。
一行人来到布庄后院那间堆满棉纱和半成品布的工房。一架体型颇大的老式织机静静地停在中央,几个零件散落在地,一位老木匠正蹲在旁边摇头。
苏婉走上前,并未急着动手,而是先绕着织机仔细看了一圈,又询问了织机故障时的具体情形和老木匠的判断。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这里敲敲,那里摸摸,尤其在那几个松动的关键榫卯连接处反复探查。
王老板夫妇和周文焕都屏息看着,不知她意欲何为。
片刻后,苏婉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她转向那老木匠,客气地问道:“老师傅,您看,若是将这几处松动的榫卯,不是单纯加固,而是在其外侧,用浸过桐油的硬木,加嵌一层‘楔形衬套’,使其与原有构件形成更紧密的咬合,是否可行?如此一来,既不必大动干戈更换主体,又能增强节点受力,或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老木匠闻言,先是怔住,随即凑到苏婉所指的地方仔细比划琢磨起来,越琢磨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苏姑娘,您这法子妙!老朽怎么就没想到!加个衬套,就像给老骨头加了副护膝,既稳当了,又不容易再伤着!可行!绝对可行!”
布庄老板夫妇听得云里雾里,但见老木匠如此兴奋,也知道有了希望,连忙追问:“老师傅,那……那能修吗?要多久?”
“能修!能修!”老木匠连连点头,“只要有合适的木料,照着苏姑娘说的法子,两三日功夫,准保让它重新转起来,而且保准比之前还结实耐用!”
王老板夫妇喜出望外,拉着苏婉的手千恩万谢:“苏姑娘!您可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这……这让我们怎么谢您才好!”
苏婉微笑着抽回手:“王老板,王婶言重了,邻里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能帮上忙,我也很高兴。”她顿了顿,又道,“日后织机若再有什么小毛病,不妨先让老师傅看看,或许都能用类似取巧的法子解决,未必次次都要大动干戈。”
送走千恩万谢的布庄夫妇和兴冲冲去找木料的老木匠,周文焕看着苏婉,眼中满是惊奇与赞赏:“婉儿,你……你连这木工机巧之事也通晓?”
苏婉浅浅一笑,重新拿起账册,语气寻常:“周伯伯,万物之理,皆有相通之处。那织机榫卯松动,如同我们铺子里货架不稳,寻到关键受力点,加以巧劲支撑,便能稳固。我不过是见那结构,想到了以前在杂书上看到的一些加固之法,碰巧说中了而已。”
她说得轻描淡写,周文焕却知绝非“碰巧”那么简单。这少女的聪慧,早已渗透到生活与经营的方方面面,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他望着苏婉沉静侧脸,心中再次感慨,苏家有此女,何其幸也。而泉南镇有苏婉,又何尝不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