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中从车间主任办公室飘出来,感觉整个人都轻了十斤。走廊里斑驳的墙皮在他眼里变成了锦绣华章,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闻起来都像是胜利的芬芳。
他没有立刻回车间,而是背着手,迈着方步,在生产区又溜达了好几圈,专门挑人多的地方走。遇到相熟的工友打招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矜持地点点头,而是会主动停下脚步,用一种看似随意实则刻意的语气说:
“唉,王主任刚找我谈了谈车间生产质量的问题,非让我牵头搞个试点,压力大啊。”
或者说:“厂里现在对质量抓得紧,咱们老工人得带头扛起责任来,是吧?”
每每看到对方脸上露出惊讶、羡慕甚至略带巴结的神情,刘海中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像三伏天连吃了三根冰棍,从头爽到脚。
等他心满意足地巡(显)视(摆)完毕,回到锻工车间时,他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刘海中了,而是肩负着重要使命、得到领导赏识的“刘组长2.0升级版”。
组里的工人们正在忙活,看到他回来,眼神都有些微妙。刚才他已经提前预告了“喜讯”,现在大家都等着看后续。
刘海中清了清嗓子,走到车间中间比较空旷的地方,拍了拍手:“大家都停一下,手里活放一放,我说个事。”
工人们纷纷停下锤子,关掉机器(趁机休息),目光聚焦过来。
刘海中挺起胸膛,脸上洋溢着红光,声音洪亮:“刚才,我去向王主任汇报了一下关于我们车间,特别是我们小组,如何响应厂部号召,狠抓产品质量的一些初步想法!”
他特意顿了顿,享受了一下众人的注视,才继续道:“王主任听完,非常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我们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很有实践意义!决定就在我们组,率先搞这个质量提升的试点!”
人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和议论声。有惊讶的,有不以为然的,也有觉得麻烦的。
刘海中仿佛没看见那些负面情绪,完全沉浸在自我感动的叙事里:“这是组织上对我们组的信任!也是对我们每一位同志的考验!我们绝不能辜负王主任的期望!一定要把这个试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成为全车间,乃至全厂的标杆!”
他越说越激动,手臂挥舞起来,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报告:“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把‘质量第一’这四个字,刻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每一锤子,每一个零件,都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我们轧钢厂的招牌!”
工人们听得面面相觑,这老刘,打了几十年铁,今天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文艺?这么...高大上?
“组长,具体要咱干啥啊?”一个老工人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光喊口号,不顶饭吃啊。
“问得好!”刘海中就等着有人问呢,他立刻拿出那份已经被他攥得有些潮湿的“宝稿”,“具体措施,我初步考虑了几点:第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以后每天班前会,增加十分钟质量学习时间!第二,建立台账,明确责任!谁干的活,谁签字,出了质量问题,一追到底!第三,成立巡查小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不定期抽检!第四,设立红黑榜,好的表扬,差的...哼!”
他一条条念下来,工人们的脸色越来越苦。得,以后没好日子过了。班前会要延长,干活要签字画押,还要被随时抽查,干不好可能还要上黑榜丢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顿时,下面抱怨声四起:
“啊?还要开班前会学习?有那功夫多打几个零件不好吗?”
“签字?咱大老粗哪会写那么多字?”
“抽查?组长,这不信任我们啊!”
“就是,这么多年都这么干过来了,也没出啥大事啊...”
刘海中一听,脸色沉了下来。他现在自觉身份不同,是得了尚方宝剑的,岂容这些“落后分子”质疑?
他板起脸,拿出领导的威严:“吵什么吵!这是厂里的精神!王主任的指示!你们想不通?想不通就慢慢想!但在那之前,必须严格执行!谁要是在这上面掉链子,拖了全组的后腿,别怪我按制度办事!”
见他搬出了王主任,又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工人们虽然满腹牢骚,但也只好暂时闭嘴,只是相互交换着无奈的眼神。
刘海中见镇住了场面,心里颇为得意。看来,当领导就得这样,该硬的时候就得硬!
他完全忘了,就在几个小时前,他气势汹汹地去找张伟麻烦的初衷,是因为觉得张伟“磨洋工”、“质量差”、“拖后腿”。而现在,他自己提出的这一套“质量管控体系”,如果真的严格执行起来,第一个被“按制度办事”的,恐怕就是那个给了他灵感的、长期在车间摸鱼、产品质量徘徊在及格线边缘的张伟本人!
然而,此刻的刘海中,早已被主任的表扬和即将到来的“生产例会发言”冲昏了头脑。他的眼里只有那个由“质量”、“责任”、“标杆”、“汇报”等词汇构成的、闪闪发光的未来。
什么张伟?哪个张伟?哦,那个说话挺好听、有点小聪明的小学徒啊。他现在可是要干大事的人,哪有空去理会一个小学徒那点鸡毛蒜皮的小问题?
甚至,在内心深处,他隐隐觉得,张伟昨天那番“提点”,说不定就是看出了自己这块被埋没的金子,特意来给自己递梯子的!嗯,这小子,有前途,会来事!等自己将来真升上去了,倒是可以考虑提携他一下,让他给自己当个跑腿传话的...
于是,在刘海中雄心勃勃地开始规划他的“质量振兴大业”,并成功把自己和全组工人都带入坑里的时候,那个真正的“始作俑者”张伟,正在第三车间里,优哉游哉地履行着他的“摸鱼大业”。
【用户间接引发的质量管理风暴已成功转移二大爷注意力并使其自我陶醉中。备注:风暴眼暂时未波及用户,但未来扩散范围存在不确定性。】旁白适时地吐槽道。
张伟正拿着一个锉刀,有一下没一下地磨着一个毛坯件的边角,动作慢得像是电影慢放。听到旁白的话,他嘿嘿一笑,在心里回应:
“波及我?放心,等二大爷那套复杂流程真搞起来,层层报批、讨论、试行...没个把月下不来。到时候说不定他自己都嫌麻烦坚持不下去了。就算真搞成了,咱也有的是办法对付。大不了以后摸鱼的时候,再多喊几句质量重于泰山的口号呗。”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正黑着脸训斥另一个学徒工的杨师傅,心里更是安定。杨师傅这种老派技术工人,最讲究实际,对刘海中等官迷搞的那套花架子形式主义,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就算将来真有什么“质量巡查组”敢来第三车间指手画脚,第一个怼回去的肯定是杨师傅。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这摸鱼的小身板,安全得很。”张伟美滋滋地想,顺手又把锉刀的速度放慢了一倍。
下班回到四合院,刘海中依旧保持着那股昂扬的斗志和领导的派头。
阎埠贵正拿着鸡毛掸子在家门口掸灰,看到刘海中挺胸抬头地进来,小眼睛眯了眯,习惯性地想算计点啥,便搭话道:“老刘,今儿个回来挺晚啊?厂里忙?”
要是平时,刘海中最多“嗯”一声。但今天不同!他正愁没人分享他的喜悦呢!
他立刻停下脚步,脸上带着一种“你问到了点子上”的表情,故作淡然实则炫耀地说:“唉,可不是嘛!王主任非要跟我讨论一下车间质量管理的问题,让我牵头搞个试点,非得让我说说想法,这一聊就聊晚了。责任重大啊!”
阎埠贵听得一愣一愣的。质量管理?试点?王主任?这刘海中什么时候这么受重用了?他狐疑地推了推眼镜:“哟,是吗?那可是大事!王主任这么看重你?”
“哎,领导信任嘛!”刘海中摆摆手,但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主要是我的几点想法,可能确实说到领导心坎里去了。这不,还让我下次生产例会上台去讲一讲。”
还要上台讲话?阎埠贵心里更是酸溜溜了。他一个文化人,小学老师,都没机会在厂领导面前讲话,这刘老粗居然混上这待遇了?
他干笑两声:“呵呵,那是好事,好事...恭喜啊老刘。”心里却在琢磨,这刘海中走了什么狗屎运?还是搭上了哪条线?
中院正在洗菜的秦淮茹也听到了,抬头看了刘海中一眼,眼神有些复杂,低下头没说话。她不懂什么质量管理,但知道能被领导看重是好事,心里有点羡慕,又有点泛酸。
傻柱正好拎着饭盒从屋里出来,准备去给秦淮茹家“献爱心”,听到刘海中的话,撇撇嘴,大声嘀咕了一句:“啧,官迷又找着机会抖起来了!”
刘海中现在心情好,懒得跟傻柱计较,反而用一种“你不懂”的眼神瞥了傻柱一眼,哼着不成调的小曲,迈着四方步回后院去了。
他彻底忘了,昨天这个时候,他还在咬牙切齿地想着怎么收拾张伟,怎么在院里树立他二大爷的威严。
现在,他的眼里只有王主任赞许的笑容,只有生产例会的讲台,只有那份需要“细化”的、让他头疼又甜蜜的方案。
至于张伟?
哦,那谁...好像是有这么个人吧。
而此刻的张伟,正躲在前院屋里,美滋滋地数着他那九个技能点,琢磨着是买个系统商城里新刷出来的【摸鱼隐身术(初级)】呢,还是再攒攒换个大的。
窗外,传来二大爷意气风发哼小曲的声音。
张伟嘴角勾起一丝坏笑。
“二大爷,您就好好享受这高光时刻吧。这泼天的富贵(麻烦),您可一定得接稳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