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伟那台老旧车床发出与其他机器格格不入的、带着点喘息的轰鸣声时,全场大部分人的表情都是戏谑和等待看好戏的。没人相信这个连准备工作都做得像慢动作回放一样的学徒工,能在实操环节创造出什么奇迹。
然而,张伟接下来的操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不是因为他突然技术爆种,而是因为他开启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参赛模式。
只见他慢悠悠地摇动着手柄,车刀与毛坯件接触,发出并不悦耳的摩擦声。他的动作依旧算不上熟练,甚至有些小心翼翼,但诡异的是,他一边操作,嘴里一边开始念念有词!
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比赛区域,却清晰地传入了离他最近的监考老师以及旁边几位选手的耳中。
“嗯…现在进行粗车外圆,选择较低的转速和较大的进给量,目的是快速去除余量…注意排屑要顺畅,避免缠绕…这个切深,大概1.5个毫米比较合适,既能保证效率,又不会让机床负荷过大…”
他像是在进行现场教学解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复述操作手册!用词专业,逻辑清晰,完全不像个技术小白!
离他最近的监考老师,是技术科的一位老工程师,本来正无聊地打着哈欠,听到张伟的话,顿时愣住了,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凑近了些,想听清楚。
旁边一个正在高速精车的选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解说”干扰,手一抖,差点车超差,不满地瞪了张伟一眼。
张伟浑然不觉,或者说根本不在乎。他继续着他的“表演”:
“粗车完毕,现在换精车刀…精车的关键在于控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需要选择较高的转速和较小的进给量…对刀要格外仔细,最好采用二次对刀法减小误差…我现在用的这种老旧车床,导轨间隙可能偏大,需要用手感适当补偿…”
他不仅说,还配合着动作!换刀的动作依旧笨拙,但对刀时那种眯起眼睛、反复微调的样子,配上专业的解说,竟然硬生生营造出了一种“老师傅严谨教学”的错觉!
围观的人群也发现了这边的异常,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都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那小子在干嘛?自言自语?”
“好像在…讲解?”
“说的还挺像那么回事?装的吧?”
“可你看他动作,明明很生疏啊…”
许大茂在外面急得跳脚:“他装神弄鬼!干扰比赛!裁判!快管管他!”
但监考的老工程师却摆了摆手,示意安静,他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作为一个技术干部,他更看重的是对工艺的理解。张伟的操作虽然生涩,但嘴里蹦出来的那些理论要点,却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甚至有些细节,连一些老工人都未必能说得这么透彻!
这就像看到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嘴里却背着微积分公式一样违和又惊人!
【叮!检测到用户成功吸引关键Npc(技术科工程师)的注意!‘理论王者’模式效果初显!请用户加大输出力度!】旁白的声音带着一丝鼓励。
张伟心中暗喜,知道路子走对了!他本来技术不行,这是硬伤。但上辈子网上冲浪、论坛灌水、看过无数“云评车”、“云装机”视频的经验,让他对理论知识(尤其是名词解释和流程描述)记得滚瓜烂熟!虽然动手能力是战五渣,但嘴炮能力绝对是王者级别!
这就是他的b计划——用超越自身技术水平N个档次的理论知识,来掩盖实操的拉胯,制造出一种“此子理论功底极其深厚,只是动手经验稍欠,实乃可造之材”的假象!
他继续加大火力,甚至开始“预测”和“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
“接下来要车螺纹了…螺纹车削的关键是保证车床丝杠与主轴之间的传动比准确,中途不能停车…我这个旧机床,挂轮箱可能有点间隙,容易产生螺距误差…需要提前预留修正量…”
“还有这个锥度,要用偏移尾座法…尾座偏移量的计算很关键,公式是…”
他滔滔不绝,引经据典,甚至把一些教科书上都不常提的细节和注意事项都掰开揉碎地讲了出来!语速平稳,用词精准,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理论世界”里。
而他手上的动作,虽然慢,却严格按照他嘴里说的流程在进行!虽然精度依旧感人,尺寸肉眼可见地有偏差,光洁度更是没法看,但至少…流程是对的!姿态是足的!
这下,连其他几个比赛的选手都忍不住分神听他“讲课”了。没办法,这理论水平,听起来比他们师傅还厉害!
主席台上的厂领导们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杨厂长侧身问工会主席:“那个年轻人怎么回事?好像在讲解?”
工会主席也是一脸懵,赶紧让人去问监考老师。
监考的老工程师一脸兴奋地汇报:“厂长!奇才啊!第三车间的张伟!别看动手还嫩,但这理论功底,是我见过年轻工人里最扎实的!每一个步骤的原理、要点、难点,甚至设备缺陷的补偿方法,他都门儿清!这简直是…理论天才!”
“理论天才?”杨厂长来了兴趣,“操作怎么样?”
“操作…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老工程师实话实说,“但理论基础这么好,只要多加练习,将来绝对是技术骨干的好苗子!”
这番评价,通过周围人的窃窃私语,迅速传遍了全场。
风向瞬间变了!
从一片嘲笑声,变成了惊疑不定的议论!
“真的假的?理论天才?”
“难怪敢报名!原来藏了这一手!”
“这嘴皮子,比技术科那帮人都溜啊!”
“就是这手…跟刚长出来似的…”
许大茂傻眼了!刘海中懵了!王主任则是又惊又喜,差点老泪纵横!没想到张伟还有这隐藏技能?!
傻柱在外面乐得直蹦高:“看见没!看见没!我兄弟!理论王者!牛逼不牛逼!”
张伟听着周围的议论,感受着那从四面八方投来的、从鄙夷变为惊讶、甚至带上一丝敬佩的目光,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依旧保持着“专注”和“严谨”。
他一边车着那个注定精度惨不忍睹的零件,一边用余光瞥了一眼记分牌。
技术得分肯定高不了,但这次…或许能在“理论理解”和“工艺素养”这类主观评分项上,捞到意想不到的分数?
至少,垫底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嘴遁模式,果然才是我的本体啊!”张伟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比赛,进入了一个谁也预料不到的诡异节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