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护士那边说的很严重,刘光鸿跟着张司机一起出发,因为他懂得医术。
蔡家住在老城区的筒子楼,楼梯是水泥浇筑的,年久失修,台阶边缘都磨圆,刘光鸿赶到时,楼下已经围了不少人,却没人敢上楼。
蔡主任的妈脾气出名的坏,上次有邻居好心提醒她家水管漏水,被她指着鼻子骂“多管闲事”,谁也不想沾这麻烦。
“在三楼!”一个大妈指着楼梯口,脸色发白,“刚才听见‘咚’的一声,老太太就滚下来,头磕在台阶上,流了好多血……”
刘光鸿没犹豫,顺着楼梯往上跑。
三楼的转角处,一个白发老太太趴在地上,额角的伤口还在渗血,右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旁边散落着个菜篮子,茄子滚得满地都是。
“张师傅,拿急救箱!”刘光鸿跪在地上,先摸了摸老太太的颈动脉,还有搏动,但很微弱。
刘光鸿解开老太太的衣领,让她保持呼吸通畅,又用绷带按住额角的伤口,动作快而稳,这些都是在百草堂跟着白师傅学的中医急救手段。
老张提着药箱跑上来,手脚麻利地打开酒精灯消毒,又拿出血压计:“血压60\/40,刘局长,血压急剧下降!”
“准备银针,我要针灸!”刘光鸿看着老太太涣散的瞳孔,心里清楚不能再等。
总算稳住对方脉搏,刘光鸿嘱咐老张和后面匆匆赶到的小刘医生:“小心点,把她抬上担架装车。”
两人小心翼翼地把老太太挪到担架上,刚要往楼下抬,就听见楼梯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蔡海瑞赶来,身后跟着他媳妇,两人脸色煞白。
“妈!”蔡海瑞冲到担架前,看见母亲头上的血,眼睛都红,“怎么回事?谁干的?”
“先别问,赶紧送医院!”刘光鸿推着担架往外走,语气不容置疑,“颅内可能有出血,耽误不起!”
蔡海瑞这才注意到刘光鸿,又看了看楼下那辆印着红十字的车,脸色瞬间变得复杂,他早上还在跟人吐槽这急救车是“浪费资源”,现在却要靠它救自己的母亲。
“是……是你派来的车?”蔡海瑞的声音有点发飘,看着刘光鸿额角的汗,还有手上沾着的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市医院叫来帮忙的。”刘光鸿没看他,指挥着老张他们把老太太,抬上急救车。
“上车,蔡夫人跟我们去医院,蔡主任赶紧回家拿老太太以前的病历单,到市一院急诊楼汇合!”
急救车的警报声再次响起,尖锐却充满力量。蔡海瑞站在原地,看着车子呼啸而去,车轮卷起的尘土落在他擦得锃亮的皮鞋上。
他想起自己说过的“革命者和家属可以靠意志力到医院”,想起对刘光鸿的冷嘲热讽,给他自己扇上2巴掌,老脸火辣辣地疼。
市一院的急诊室里,灯光通明,但人心很慌。老太太被推进手术室时,蔡海瑞才拿着病历匆匆赶来,额头上全是汗,平时一丝不苟的中山装。
刘光鸿坐在靠在走廊的长椅上,老张连忙递过来一瓶水。
他拧开喝一口,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原来在生死面前,人命是那么软弱,救谁不救谁,急救车就得从来不是不是身份。
“刘局长,今天太谢谢你。”蔡海瑞走过来,声音低沉,带着羞愧:“之前我说的那些话,都是我不对,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质疑您的专业。”
刘光鸿抬眼看他:“我造急救车,从来不是为了,让谁道歉,而是为了广大老百姓。”
蔡主任盯着走廊里来往的病人,有扛着锄头的农民,有穿着工装的工人,还有抱着孩子的母亲。
刘光鸿看着病历单,并继续和蔡主任说:“我是为了让他们都能及时看上病,不管他是干部的妈,还是工人农民的妈。”
蔡海瑞沉默,看着那些因为疼痛而皱紧的眉头,忽然想起以前在农村当干部时,有个老乡摔断腿,全村人轮流抬着走了二十里地才到公社医院,最后还是落下了残疾。
那时候他想,要是有辆车就好,可回城后当干部,却忘了这份初心。
“急救车……还能再造几辆吗?”蔡海瑞忽然问,“教育局可以牵头,让各学校附近都配一辆,孩子们万一出事,也能及时抵达。”
刘光鸿继续聊天,毕竟要帮忙救治蔡母:“从病理上看,你母亲估计有心脏病,你们平时最好不要让她独处,要不就会像今天一样出事!
还有不用教育局牵头,我们已经加急制造。你们准备好钱,按需要购置!”
最后,刘光鸿看着蔡海瑞,“以后别再用‘享乐’两个字评价民生,工人的命,农民的命,因为他们跟干部的命一样金贵。”
蔡海瑞的脸红透,这次却不是因为生气,是羞愧。他用力点头:
“我明白。明天教局里开会,提议给急救车拨款,我还要在全市推广急救知识,不能再让人像我妈这样,摔倒没人敢扶。”
手术室的灯灭掉,老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说:“手术很成功,再晚来半小时,颅内出血就危险了。幸好刘局长送来得及时,银针急救措施很专业。”
蔡海瑞长舒一口气,他看着刘光鸿,连忙鞠躬感谢:“刘局长,谢谢你。也谢谢你造的这急救车。”
刘光鸿站起身,扶起他的肩膀:“照顾好老太太身体,急救车还得开回厂里,我们先走,再见。”
急救车驶出医院时,夜色逐渐变暗,老张把警报声关掉,车里很安静,只有发动机平稳的运转声。
“局长,蔡主任这态度,转变得够快的。”老张笑着说。
“不是他转变快,是人命让人清醒。有些人总要撞南墙才知道,口号填不饱肚子,偏见救不了人命。”
刘光鸿喃喃自语:“明天让设计科加个班,把急救车的图纸再优化一下,加个自动上车的担架,让工作人员省点力气。”
刘光鸿知道,这只是开始,只要他设计的车能多救一个人,他的坚持就不算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