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官方制作的2006年全明星赛宣传片,一出来就把之前李建国捣鼓的那个版本碾成了渣。
高清画质,凌厉剪辑,配上《Remember the Name》那股子充满斗志的节奏,简直是把肾上腺素直接注射进观众血管里。勒布朗·詹姆斯的战斧劈扣,科比的飘逸后仰,邓肯的石佛打板,韦德的迷踪步,麦迪的干拔,艾弗森的穿梭……所有巨星的精华镜头,被这首歌串成了一部热血沸腾的史诗。
而在这部史诗里,也穿插着李特的精彩集锦——那些神出鬼没的传球,关键时刻的冷箭三分,以及灌篮大赛经典的扣篮。宣传片的结尾,更是一张张火爆球星的经典镜头,伴随着歌词“hes gonna be a household name…”,寓意不言自明。
这部宣传片通过还不算太快的网络,席卷了2006年初的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板块头条都是它,qq聊天群的共享文件里塞满了它的各种压缩版本,学校的微机课上,总有胆大的学生偷偷点开,引来身后一片脑袋围观。
“我靠,李特牛逼!都上NbA官方宣传片了!”
“这歌真带劲!李特和艾薇儿唱的?”
“妈的,看得老子都想下去打场球了!”
中文网络上的热议几乎炸锅。李特的名字,彻底从篮球圈破圈,成为了一个流行文化符号。这种热度,是任何硬邦邦的赛场数据都无法比拟的。
这股风潮刮回美国,直接体现在了真金白银上。
耐克和阿迪达斯市场部那几个当初犹豫着没敢开出顶薪合同的高管,现在肠子都快悔青了。他们眼睁睁看着李特穿着那双不知名的、据说有他个人实验室参与设计的球鞋,在场上大杀四方,场下还自带流行文化引爆点。这哪里是个篮球运动员,这分明是个行走的印钞机!
报价像雪片一样飞向李特的经纪人马修。耐克拿出了新的、诚意满满的方案,阿迪达斯几乎是在原基础上又加了三成。其他运动品牌如匡威、锐步也加入了战团,试图用天价截胡。
但李特对马修只有一句话:“谁给我出签名鞋系列,谁给的最终报价最高,就跟谁谈细节。”
经过几轮近乎白热化的竞价,最终胜出的是拿出了全新“L77”签名鞋系列规划、并开出一个让马修手都有些发抖的天价合同的匡威。这个老牌运动品牌,急需一个像李特这样兼具实力、形象和话题度的新旗帜来重振旗鼓。合同细节包括每年一款正代签名鞋,丰富的球员版和市售版配色,以及高比例的销售额分成。李特看中的是匡威给予的创作自由度和那份“开创新系列”的挑战感,这比单纯加入耐克或阿迪的巨星阵营更有意思。
运动品牌的争夺刚刚落定,另一个战场的硝烟又起。各种奢侈品代言找上门来。
古驰和路易威登送来了最新季的服装,试图将李特打造成时尚弄潮儿。阿玛尼则递来了高端定制西装的橄榄枝,强调其精英与力量的结合。腕表领域,劳力士和万国都表达了合作意向,前者看重其“恒动”与竞技精神的契合,后者则欣赏其“工程师”般的精准与智慧。
李特让马修把那些花里胡哨、标志过于显眼的品牌先放到一边。他最终出人意料地选择了hUGo boSS的男士正装代言和Iwc万国表的腕表代言。
“hUGo boSS的剪裁利落,不拖泥带水,适合我。”李特对马修解释,“万国表的工程师系列,听起来就比那些镶钻的玩意儿顺耳。”这种选择透着一股子冷静的实用主义逼格,与他学霸和球场指挥官的人设隐隐契合。
甚至宾利汽车也发来了询问,探讨其成为品牌“年轻动感”形象大使的可能性。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足以让人眩晕的名利风暴,李特在训练结束后,对着手机那头的艾薇儿吐槽:“我现在感觉自己像个被挂满了各种标签的圣诞树。”
艾薇儿在电话那头笑得没心没肺:“哈哈哈,习惯就好,我的圣诞树先生!至少挂在你身上的都是金子做的标签!下次来洛杉矶,记得开你的宾利来接我!”
“宾利还没影呢。”李特也笑了,“而且我觉得我那辆改装过的凯雷德就挺好,至少能塞下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