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推开家门,屋子里静悄悄的。鞋柜上贴着张便条,是母亲苏梅娟秀的字迹:“妈回国处理学院的事,冰箱里有饺子,自己热着吃。”
他咧嘴笑了笑,把行李箱往墙角一推。客厅地板上摊着一堆训练用的阻力带和平衡垫,旁边还散落着几本篮球战术手册。
“回来了?”
李建国从书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个电脑,“你妈走之前包了三鲜馅的,在冷冻层。”
李特打开冰箱,果然看到几排白白胖胖的饺子整齐地码在保鲜盒里。“爸,你又把实验室的东西带回家了?”他指了指客厅那堆器材。
“测试一下新的恢复方案。”李建国推了推眼镜,“根据你季后赛的体能数据,我重新调整了训练周期。”
父子俩一个煮饺子,一个收拾器材,配合得倒是默契。厨房里很快飘起饺子的香气,李特饿得前胸贴后背,直接站在灶台边就开吃。
“慢点吃。”李建国皱眉,“跟你说了多少次,进食速度影响消化系统...”
“知道了知道了。”李特含糊不清地应着,又塞了个饺子进嘴,“妈这次回去要待多久?”
“至少一个月。京津的已走上正轨,打算在沪上开一家分院,还要组织第一批学员来印第安纳大学交流。”李建国在平板上划拉着,“对了,你妈让我问问你,要不要考虑在学院挂个名?””
李特差点被饺子噎住:“别,我可教不了小孩。”
“不是让你教课。”李建国调出一张行程表,“下个月印第安纳这边有场高中联赛,你妈想让你去露个面。听说国内来的几个苗子也会参赛。”
李特放下筷子,表情认真了些:“水平怎么样?”
“天赋不错,但...”李建国顿了顿,“你妈说,这次交流赛要证明一件事——不是中国没有篮球人才,是路经被特色了。。。。”他在李特对面坐下。
“又是那种‘短平快’的套路?”李特冷哼。
“更糟。有的是被逼着改年龄,有的是被放养着瞎练。”李建国摇头,“你妈这次回去,就是想把机制正规化。不过阻力不小,很多地方还是只看重短期成绩。”
李特想起自己当年在美国高中打球的日子,虽然竞争激烈,但至少教练不会为了一场胜利就把球员往死里用。
“要我说,国内最缺的不是天才,是缺少培养天才的土壤。”他叹了口气,“就像你常说的,系统比个体更重要。”
李建国眼睛一亮:“没错。这就是我想跟你说的。”
他调出一个复杂的图表,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线条和公式:“你看,如果把NbA比作一个物理系统,每个球员就是一个粒子。单纯的堆砌天赋就像增加粒子数量,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场论框架...”
“爸,说人话,我的大学专业不是理论物理。”李特无奈。
“简单说,就好比尼克斯现在需要的是完善体系,而不是盲目追求球星。”李建国在平板上画了个三角形,“你、斯蒂芬、科特,这是核心架构。但现在的问题是角色球员功能太单一,就像...”他想了想,“就像只有一种规格的螺丝钉,坏了都没法替换。”
“怎么进化?”李特来了兴趣。
“从单一核心向多元核心过渡。”李建国把其中一个橘子往中间推了推,“你不只要自己得分,还要让整个系统运转得更高效。比如,当对手包夹你时,怎么快速找到空位的队友?当队友手感好时,怎么给他们创造机会?”
李特若有所思:“埃迪教练也在强调这个。”
“但光有战术不够。”李建国又推了推眼镜,“你需要提升自己的威胁半径。现在你的主要得分区域在三分线内,如果能把三分稳定性提上来,对手的防守就会更加被动。”
“我在练了。”李特说。
“还有体能分配。”李建国继续分析,“上赛季你场均上场时间太长,到了季后赛明显体力不足。下赛季要学会在比赛中调节,该发力时发力,该休息时休息。”
“但管理层好像不这么想。”李特把听到的管理层的分歧简单说了说。
李建国听完笑了:“这就是典型的局部最优和全局最优的矛盾。以赛亚想要立即补强,米尔斯想要长远发展。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保持核心系统的稳定性。”
“什么意思?”
“意思是,别折腾。”李建国一锤定音,“你们上赛季已经证明了这个体系能赢球。现在要做的不是全部推翻重来,而是保留核心,补强。”
父子俩聊得正投入,门铃突然响了。李雪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门口,一看见李特就大呼小叫:“哥!你回来怎么不告诉我?我买了炸鸡!”
李特赶紧接过袋子:“你买这么多,喂猪呢?”
“喂你这头NbA的猪呗。”李雪笑嘻嘻地换鞋,“爸,你又给哥上课呢?能不能让人家休息会儿?”
李建国无奈地收起电脑:“你们聊,我还有个数据要处理。”
等父亲进了书房,李雪立刻凑过来:“哥,跟你说个八卦。我闺蜜说看见艾薇儿的新mV了,里面有个男主角特别像你。”
李特差点被炸鸡呛到:“胡说什么呢。”
“真的!”李雪掏出手机,“你看这个侧脸,这个身形...”
李特瞥了一眼,视频里的男人确实有几分像他,但明显不是。“别瞎猜,就是巧合。”
“得了吧。”李雪压低声音,“你们是不是真分手了?我闺蜜说艾薇儿最近的采访都绝口不提你。”
“工作忙,自然就淡了。”李特轻描淡写。
李雪盯着他看了会儿,突然拍拍他肩膀:“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不要我给你介绍几个闺蜜?都是大美女,保证比艾薇儿...”
“打住。”李特赶紧举手投降,“你哥我现在只想打球,别的免谈。”
“切,没劲。”李雪撇撇嘴,突然又想起什么,“对了,妈让我问你,下下周末有没有空?那个高中联赛的决赛,她想让你去当颁奖嘉宾。”
李特想了想赛程:“应该没问题。不过我就是去露个面,别给我安排讲话。”
“知道啦,大球星。”李雪模仿着他的语气,“‘我就是来打球的,别的免谈’。”
兄妹俩笑作一团。窗外的印第安纳夏夜宁静安详,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蝉鸣。李特看着笑闹的妹妹,听着书房里父亲敲击键盘的声音,突然觉得,偶尔回家待几天也不错。
至少这里的饺子,比纽约的中餐馆正宗多了。
晚上,李特躺在床上刷手机。体育新闻里还在讨论季后赛,娱乐版则充斥着艾薇儿巡演的消息。两个世界,就像两条平行线。
他点开《Remember the Name》,听着熟悉的旋律。艾薇儿的嗓音在耳机里回荡,他想起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没有争吵,没有眼泪,只有平静的道别。
也许这就是成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放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