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有个杏花村,村里有个怪人叫陈固执。此人年过半百,双目失明,却自称“心明眼亮”,最讨厌别人说他看不见。
要说陈固执这眼睛,原本是能看见的。年轻时他走南闯北做买卖,有双厉害的眼睛,看货从不走眼。可三年前一场大病,让他双目失明。奇怪的是,他坚决不承认自己瞎了,逢人便说:“我这是‘目不见物,心见万象’!”
这日,村里孩童在打谷场玩耍,不小心把陈固执的拐杖碰倒了。孩子们好心要帮他捡,他却大怒:“谁说我需要拐杖?这是我走路时拿着玩的!”说罢,故意不用拐杖,昂首挺胸往前走,“砰”的一声撞在路边槐树上。
孩子们忍俊不禁,陈固执却揉着额头说:“这树长的地方不对,挡了路!”
里正看他可怜,送他一根探路竹杖,他死活不要:“我用不着这个!这村里的路,我闭着眼睛都能走!”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村东有口废弃的枯井,井口长满荒草,深达三丈。三年来,村里人反复提醒他:“陈叔,那口枯井危险,您可要绕道走。”
陈固执每次都勃然大怒:“你们当我瞎了吗?那么大一口井我会看不见?”
这年中秋,村里办庙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陈固执听说热闹,也想去逛逛。他媳妇要给他带路,他一把推开:“不必!我认得路!”
他确实记得三年前的路。哪知这三年间,村里修了路,建了新屋,还多了几处篱笆。陈固执凭着记忆往前走,结果走一步磕一下,跌跌撞撞。
几个后生看不下去,要扶他,他连连摆手:“我走得稳当着呢!刚才那是...那是在试试路面平不平!”
正说着,只听“噗通”一声,陈固执一脚踩空,掉进了那口枯井里!
“救命啊!救命啊!”他在井底大喊。
村民们闻声赶来,里正急忙让人取绳子。正要下去救人,却听井底传来陈固执的声音:“别下来!我没事!我是自己跳下来乘凉的!”
众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里正趴在井边喊:“陈老弟,我们放绳子拉你上来!”
“不上来!”陈固执在井底嘴硬,“这井下别有洞天,我正在欣赏风景呢!”
他媳妇急得直跺脚:“这死老头子,都什么时候了还逞强!”
里正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朝井下喊:“陈老弟说得对!听说这井底直通龙宫,我们也不打扰你赏景了。你慢慢看,我们先回去了!”
说完示意众人假装离开。
陈固执在井底一听慌了神。这井深三丈,井壁光滑,他一个瞎子怎么爬得上去?可要他开口求饶,比登天还难。
他在井底摸索,忽然摸到一块松动的大石头,计上心头。
“咳咳!”他清清嗓子,朝上喊:“里正兄且慢!我不是要上来,是这井底的龙王请我给你们带个话!”
村民们忍住笑,又回到井边。里正问:“龙王说什么了?”
陈固执一本正经地说:“龙王说,这井底确实通龙宫,但他最近修缮宫殿,把路封了。他托我告诉你们,要重建通路,需用三丈麻绳,把我...不是,把使者请上去从长计议!”
众人哄堂大笑。里正忍笑说:“好说好说,我们这就请使者上来!”
绳子放下,陈固执抓住绳子,被拉了上来。一出井口,他立刻换上一副面孔:“唉,本来还想在龙宫多住几日,既然龙王有令,只好先上来了。”
他媳妇气得拧他耳朵:“还嘴硬!要不是大家救你,你就在井底当井底之蛙吧!”
陈固执疼得龇牙咧嘴,却还强辩:“什么救不救的,我是给你们传达龙王旨意...”
正说着,他忽然“哎哟”一声——原来刚才掉下去时扭伤了脚,现在才觉得疼。
郎中来看后,说伤得不轻,得卧床半月。陈固执躺在床上还不安分,对来探望的人说:“我这不是摔的,是在龙宫与虾兵蟹将切磋武艺时受的伤!”
这件事后,陈固执得了个外号叫“眢井瞽人”——枯井里的瞎子。
村民们茶余饭后常拿这事说笑:“见过嘴硬的,没见过这么嘴硬的!掉进枯井还说是去龙宫做客!”
这话传到陈固执耳里,他气得直捶床:“他们懂什么?我那是以身试井,为民探路!”
养伤期间,陈固执闲得发慌。他听说村里来了个说书先生,便让儿子扶他去听书。
说书先生正在讲《三国演义》,说到马谡失街亭一节。陈固执听得入神,忽然拍腿大叫:“这马谡和我一样啊!”
众人都愣了:这哪儿跟哪儿啊?
陈固执振振有词:“他不听王平劝告,非要在山上扎营,就像我不听你们劝告,非不避枯井。可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众人哭笑不得,儿子低声说:“爹,人家那是骄傲自大,跟您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陈固执眼睛一瞪,“我们都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话倒是让里正若有所思。
过了几天,里正来找陈固执:“陈老弟,有件事想请教你。”
陈固执一听“请教”,立刻来了精神:“但说无妨!”
里正道:“县里要修水渠,经过咱们村。有两套方案,一套省钱但可能影响农田,一套费钱但更稳妥。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想听听你的看法。”
陈固执来了劲头,详细询问了两套方案,然后说:“这还用问?当然是选稳妥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顾眼前省钱!”
里正笑道:“陈老弟果然见识过人!那我们可就按你说的办了。”
水渠修成后,果然既实用又不伤农田。村民们都夸里正决策英明。
里正却说:“这要多谢陈老弟。他虽目不能视,心里却明白得很。”
陈固执听说后,得意了好几天。可得意过头,老毛病又犯了。
这年冬天特别冷,村后小河结了厚冰。孩子们在冰上玩耍,陈固执听说后,也要去“赏冰”。
儿子劝他:“爹,河冰虽厚,但有几处地方冰薄,您还是别去了。”
陈固执一摆手:“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还用你教?”
他拄着拐杖来到河边,故意不用拐杖探路,大摇大摆走上冰面。
村民们在岸上看得心惊胆战。果然,没走几步,只听“咔嚓”一声,陈固执掉进了冰窟窿!
“救命啊!龙王又来请我了!”他在冰水里扑腾着喊。
众人七手八脚把他捞上来,他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发抖,却还强撑着说:“这、这次龙王请我吃冰镇莲子羹...”
他媳妇又气又心疼,回家熬了姜汤给他喝,数落道:“你这死老头子,非要等出了大事才甘心吗?”
陈固执裹着棉被,瑟瑟发抖,第一次没有反驳。
当晚,他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仿佛听见已故老母亲的声音:“儿啊,人不怕有短处,就怕不认短处。你这般逞强,不是勇敢,是糊涂啊!”
陈固执惊醒,浑身冷汗。
病愈后,他像变了个人。主动让儿子给他做了根探路杖,还让媳妇在杖头系了个铃铛。
“这是为何?”儿子不解。
陈固执叹道:“铃铛一响,你们就知道我来了,不用再担心我掉井里、落水里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村里再有大事小情,他都会先听听年轻人的意见。有人问他怎么转性了,他摸着那根探路杖说:
“从前我以为不认输就是强,现在才明白,知道认输才是真强。瞎子就是瞎子,承认自己是瞎子,才能好好用耳朵听路。要是硬说自己看得见,那不是等着掉坑里吗?”
后来,陈固执活到八十高龄。临终前,他把儿孙叫到床前,留下遗言:
“我这一生,最大的笑话是掉进枯井还嘴硬,最大的智慧是承认自己眼瞎。你们要记住,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是把自己当明白人,其实就是个眢井瞽人;要是肯承认自己糊涂,反倒能活得明白。”
这话在杏花村代代流传。后来,“眢井瞽人”就成了形容那些自以为是、不承认自身缺陷的人的成语。
而村东那口枯井,至今还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上刻“明心井”三字。村民们教育孩子时总会说:
“看见这井没有?人可以眼瞎,但不能心瞎。要是像从前的陈爷爷那样,明明掉进井里还嘴硬,那就真成了眢井瞽人了!”
如今,杏花村的孩子们都会背一首童谣:
“枯井瞽人陈爷爷,掉进井里不认输。
明明双眼看不见,偏说井下有龙宫。
后来爷爷明白了,承认短处是真聪。
你若逞强不认错,小心也成井底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