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档案室,一个常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室。
空气中,永远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和一股纸张发霉的味道。
李强穿着一身档案管理员的灰色制服,推着一辆装满了卷宗的小车,不紧不慢地走在狭窄的过道里。
他的脚步很稳,表情平静,和这里其他那些终日与故纸堆为伴的管理员,没有任何区别。
但他的心脏,却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着。
他的口袋里,藏着一份伪造的档案记录。
一份足以决定孙明轩生死,也足以决定他们整个计划成败的记录。
他来到标注着“电讯处人员档案”的铁皮柜前,用钥匙打开了其中一个抽屉。
这把钥匙,是他昨天以“协助调查”的名义,从档案科科长手里“借”来的。
按规定,每次调阅档案都需要填写登记表,但李强伪造了一份吴融的签字,骗过了那个老眼昏花的科长。
但他知道,这种漏洞不会持续太久。最迟明天,档案科就会例行核对登记记录。
他必须在今晚之前,把一切恢复原状。
抽屉里,整齐地排列着上百份牛皮纸档案袋。
他很快就找到了“孙明轩”的那一份。
他的动作,看似随意,但眼角的余光,却在时刻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三十米外,一个老管理员正在打盹。
过道的尽头,两个年轻的科员,正在低声交谈。
没有人在注意他。
李强深吸一口气,用身体,挡住了身后可能投来的视线。
他迅速地抽出孙明轩的档案袋,将里面那份薄薄的个人履历,取了出来。
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另一张一模一样的、但内容却截然不同的履历纸。
这张纸,是陈默用技术手段,连夜做旧的。
无论是纸张的颜色、纤维的质感,还是上面用钢笔书写的字迹,都与原件,找不出任何差别。
但上面的内容,却多了一行,足以扭转乾坤的记录。
【补充记录:经查,其兄孙明哲,原东北抗日义勇军108路军三营七连连长。
于1933年热河古北口战役中,因掩护主力撤退,力战殉国。
后被追授‘抗日英雄’称号。该记录由东北站上报,因时局动荡,未能及时归档。】
【记录人:吴融】
【日期:1937年10月28日】
这一行记录,是整个计划中最精妙的一笔。
它不仅为孙明轩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向八路军传递情报的动机——为兄报仇,继承遗志。
更重要的是,它将吴融,也牵扯了进来。
“记录人:吴融”。
这三个字,意味着,吴融“早就知道”孙明轩的背景。
当戴隐看到这份档案时,他会怎么想?
他会认为,吴融是在故意利用孙明轩!
利用他的家仇国恨,利用他的左倾思想,把他当做一枚棋子,去完成这次“借刀杀人”的计划!
就在李强即将将伪造的履历塞回档案袋时——
“李强?你怎么在这儿?”
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李强的心脏几乎停跳。
他僵硬地转过身,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科员,正推着一辆小车,朝这边走来。
是档案科的小王,和李强在食堂打过几次照面。
“我……”李强的大脑飞速运转,“我在找一份关于东北站的旧档案,组长交代的任务。”
小王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这么晚了还加班?你们第六组真是辛苦。”
“没办法,戴老板催得紧。”李强挤出一个苦笑,用身体挡住了身后半开的抽屉。
小王点了点头,推着车继续往前走。
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过道尽头,李强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刚才,如果小王多问一句,或者走近一点,就全完了。
他将这份伪造的履历,塞回档案袋。
然后,将原件,藏进了自己的袖口。
将档案袋放回原位,锁上抽屉,推着小车,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直到走出档案室,重新看到地面上的阳光,李强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
侍从室第六组,吴融的办公室。
吴融正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地擦拭着一把勃朗宁手枪。
枪身被他擦得锃亮,在灯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
李强推门而入。
“组长,办妥了。”
“很好。”吴融点了点头,将手枪的弹匣,重新装上,发出清脆的“咔哒”声。
“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
“等戴老板,亲自来找我。”
吴融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
仿佛他不是在策划一场惊天骗局,而只是在下一盘稳操胜券的棋。
李强看着吴融,心中充满了敬畏。
从一开始,组长就算到了每一步。
他算到了孙明轩会冒险发报。
他算到了戴隐会启动调查。
他甚至算到了,戴隐最终会查到孙明轩的档案。
而那份伪造的档案,就是吴融为戴隐,提前准备好的“标准答案”。
一个让戴隐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会拍案叫绝的答案。
“组长,我还是不明白。”李强忍不住问道,“您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去?这岂不是……引火烧身?”
吴融笑了笑,放下手枪。
“如果我不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戴隐会怎么想?”
他反问道。
“他会认为,是我疏忽了,没有查清楚孙明轩的背景,导致他‘私自通共’。那样一来,我就是失察之罪。”
“但如果我把名字写上去了,性质就完全变了。”
吴融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那意味着,我‘早就知道’孙明-轩的一切。我是在‘故意’利用他。”
“一个是为了‘党国大业’,不择手段,连自己人都算计的阴谋家。”
“一个是因为‘工作疏忽’,导致手下通共的无能上司。”
“你觉得,戴隐会更欣赏哪一个?”
李强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了吴融的全部意图。
这不仅仅是在为孙明轩脱罪。
更是在向戴隐,展现自己的“价值”!
展现自己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狠辣风格!
而这种风格,恰恰是戴隐最为欣赏的。
“组长……高明!”
李强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这两个字。
但紧接着,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可是……孙明轩他……”
“他会没事的。”吴融打断他,语气笃定,“戴隐不会杀他。”
“为什么?”
“因为孙明轩对戴隐来说,还有价值。”吴融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戴隐会认为,我是在孙明轩的忠诚度。如果他真的发报了,就证明他心向抗日,可以继续利用。”
“但如果他没发报……”
“那就证明,他是个胆小鬼,可以随意抛弃。”
李强沉默了。
他突然意识到,在这场棋局里,所有人都是棋子。
包括孙明轩,包括他自己,甚至包括戴隐。
唯一的棋手,只有吴融一个人。
吴融没有说话,只是重新拿起那把手枪,对着窗外的方向,做了一个瞄准的动作。
他知道,戴隐的“审判”,很快就要来了。
而他,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供词”。
但他的心,并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孙明轩,这个无辜的电报员,会因为这场计划付出什么代价?
被软禁?被审查?还是……被秘密处决?
吴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他想起了系统的提示:【本次行动成功率:83%。失败后果:目标人物死亡概率90%,宿主暴露风险35%】
83%和90%……
这两个冰冷的数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行动。
因为如果平型关的情报无法送出,死的就不是一个孙明轩,而是成百上千的八路军战士。
“对不起。”吴融轻声说道,声音轻得连他自己都几乎听不见。
他不知道这句话,是对孙明轩说的,还是对自己说的。
……
当天下午。
军统电讯监控中心。
主任钱斌,将一份调查报告,恭敬地放在了戴隐的办公桌上。
“老板,查到了。”
“说。”戴隐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我们对所有值班的电报员,进行了甄别排查。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了总务科的二级电报员,孙明轩身上。”
“理由。”
“第一,我们分析了截获的残缺电文,虽然无法完全破译,但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比如‘板垣’、‘师团’,与侍从室第六组前天上报的‘东北义勇军’情报,高度吻合。”
“第二,我们秘密搜查了孙明轩的宿舍,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物品。但是……”
钱斌顿了一下,
“我们在他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张他哥哥孙明哲的旧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杀尽日寇,为兄报仇’八个字。”
戴隐的眉头,挑了一下。
“继续。”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钱斌翻开了报告的最后一页,
“我们调阅了孙明轩的人事档案。在他的履历上,发现了一份……由吴组长亲笔签名的补充记录。”
戴隐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
他拿过报告,死死地盯着那份档案的复印件。
【补充记录:经查,其兄孙明哲……力战殉国……】
【记录人:吴融】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戴隐看着那份档案,久久没有说话。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一下,两下,三下。
吴融……
这个年轻人,究竟在玩什么把戏?
他真的是在“利用”孙明轩,还是在“考验”我?
戴隐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如果吴融真的是在利用孙明轩,那就证明,这小子已经得了我的真传——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但如果他是在考验我……
戴隐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那就证明,这小子已经开始对我有了防备。
有意思。
非常有意思。
“钱斌。”戴隐突然开口。
“老板,您吩咐。”
“去查一下,吴融在什么时候,给孙明轩的档案添加了这条记录。”
“还有,核对一下吴融的笔迹和印章。”
“我要确认,这份档案,是真是假。”
钱斌心中一惊:“老板,您怀疑……”
“让吴融,来我办公室一趟。”
“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