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来了?”
“杨海考上大学了,我来拿杨海爸爸的抚恤金。”
“什么抚恤金?没有!当初他办丧事,早就花完了。”他大娘一听春兰提起抚恤金,心里就一阵惊慌。
要知道,这些年来,他们能住进城里,让他们自己的孩子到城里上学,到城里买房子。
花的钱,可都是杨海爸爸的抚恤金。
靠杨海他大伯种地,一年卖几万块钱,猴年马月才能才买的起房子呢?
原本春兰上吊后,就变成了个傻子,他们花完抚恤金也没人追究。
可这几天来,春兰的脑子却突然有了好转过来的迹象。
这两天,更是一直来找她要抚恤金。
这让她心里慌慌张张,吃饭也吃不下,睡觉也睡不好。
“怎么会花完了呢?我记得有七十多万?”
这句话,让杨海大娘惊出了一身冷汗。
春兰竟然记得具体数额!
那是不是就代表着,她距离恢复记忆不远了。
“哪有那么多?就几万块钱,给你家杨阳办完事,又给他爸妈办,哪还有多少钱剩下?
再说你家杨海来城里上学,也花了不少钱,才办成。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花点钱是应该的。”
“怎么会花完了呢?我记得有七十多万?”
春兰又重复了一句。
“春兰,你别装疯卖傻了。你家那口子死的早,我看你那时就应该随他去。这样杨海他爷爷还有个寄托不会烧炭自杀。”
杨海妈妈的脸色变得煞白。
踉踉跄跄地从杨海大伯家出来,脑子里涌现出各种各样画面。
她想起来了。
十一年前,那是一个春天,刚翻了地,刚种下小麦种子,便传来了杨海的爸爸杨阳因公牺牲的消息。
杨老爷子家里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也就是杨海的大伯,他从小淘气爱玩,长大后更是无法无天,坑蒙拐骗无所不干。
要不是老爷子的军功护着,他早就抓进去好几回了。
二儿子叫做杨阳,长得极像老爷子,性格也沉稳大气。
老爷子对他寄予厚望,害怕杨阳也学坏,成年后,便给他找了一房媳妇。
想着媳妇能管着他一些。
新媳妇便是春兰。
春兰年轻的时候也是嫩的能掐出水来。
两个相亲是在一条小河边,春兰问他:“杨阳,乡里那么多年轻貌美的,你咋就相中了我?”
“村里人说,你长得好看漂亮像一朵牡丹花一样!”
“谁说的?”
“村头的放牛的赵大爷说的,他放牛的时候,和狼打过架,是个大英雄,我信赵大爷的话。”
“那。。。那你看我咋样?”
“你,你是......,哎呀,我不说行不行?”
杨阳用力地摇了摇脑袋。
“村里老人说,你是一朵牛粪!”
春兰说得很轻,似乎是害怕杨阳受不了打她。
“哪个鳖孙说的?”
春兰说得很轻,但是杨阳却听得很清,他瞬间火冒三丈,气得双手握紧了拳头。
春兰看了一眼杨阳说道。
“也是村头的赵大爷说的。”
“那个老不死,年轻的时候被狼咬掉半只耳朵,他说的话你也信?”
杨阳见春兰不表态,双手拿着一株狗尾巴草转圈,他狠狠地说道:“你什么意思?看不上我?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春兰手上的狗尾巴草编织成一个小兔子,递给杨阳,弱弱地说道:“赵大爷还说:‘鲜花就该插在牛粪上’!”
就这样,夏天漫山遍野全是金黄色麦子的时候,两人订了亲。
小两口结婚后,甜甜蜜蜜。
彼此都认为对方是自己一生的爱人。
第二年,春兰有了身孕,可是杨阳却应召入伍。
自从杨阳进了部队,杨家老爷子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就连大儿子也难得得到老爷子几声夸赞。
时间一晃来到了七年后。
就在杨家生活过得欣欣向荣,小杨海逐渐长大的时候。
一等功臣的牌匾敲锣打鼓送到了杨家。
就在其他人还兴高采烈迎接的时候。
杨家老太爷看到这一幕,天都要塌了。
别人没当过兵,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可是真刀真枪上过战场的老兵。
杨阳军区比武获得二等功。
还好还好,还好是比武。
杨家老太爷又高兴起来,逢人就炫耀。
没多久杨阳就写信来,说自己要执行一项任务。
三个月后,一张更大的牌匾送了回来。
与此同时回来的还有抚恤金和一封遗书。
遗体,则被安置在了沁县烈士陵园。
春兰的世界里,天空变成了灰色,到处都是呼呼的呼呼的北风,天上下起了白毛雪。
当天夜里,春兰就上吊了。
幸好,杨家老太太年纪大了睡眠浅,板凳倒地的声音,惊醒了她。
她还以为是家里进坏人了,哪曾想一推门竟然看见儿媳悬挂在大梁上。
杨老爷子紧急叫人送到了医院,最后春兰虽然醒了,但却变成了傻子。
创伤后应激障碍,加上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
杨家老太爷和老太太在医院照顾了她一周,返回家里的时候,发现七十万的抚恤金竟然不见了。
可是家里门锁都是好的,他立马想到了平时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大儿子。
杨家老太爷立马去村里找大儿子,他媳妇正在家里炖着吃排骨,而他不知道所踪。
最后,还是在牌场上找到了他。
据他所说,七十万已经全部挥霍一空。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便是老年丧子。
杨家老太爷本来面对他为之骄傲的小儿子突然不在的消息,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一样。
儿媳春兰又变成了傻子。
杨阳的抚恤金又被那可恨的大儿子挥霍一空。
他该怎么面对小儿子?怎么面对儿媳春兰?
就这样,老两口在除夕之夜,烧炭自杀了。
好好一个家,一个月不到,便家破人亡。
年仅七八岁的杨海,给爸爸杨阳戴完孝,又得给爷爷、奶奶下葬。
大儿子匆匆给办了老爷子、老太太办了葬礼,受不了村里的风言风语,便举家搬了出去。
搬去了城里,也就是杨海和春兰现在住的房子。
杨海和春兰吃百家饭,吃了五年。
杨海原本也恨他大伯,可是初中的时候,他大伯说了一句话。
你爸爸在沁县烈士陵园,你来不来沁县读书?
就这样杨海便来到城里上学,只为带着妈妈,离爸爸近一点。
他住在了大伯月亮湾的房子,大伯一家则在城里买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