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砚青沉睡的第八十三个年头,张家依照惯例,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祭典,不仅是为了年度敬拜,更是为了纪念“太初封禁”施展、汪藏海之乱平息的第八十三周年。
这一次,仪式格外隆重,甚至连一些常年在外、镇守重要据点的外族分支首领,以及几位在放野中立下赫赫功劳、已被内定为未来长老候选的精英弟子,都被特许进入内族核心区域,参与这场盛事。
仪式的高潮,并非在禁地外的祭拜,而是在张家古楼前,立起了一座巨大的石碑。
石碑由罕见的星辰黑曜石打磨而成,高逾三丈,通体乌黑,却在日光下隐现点点星芒,显得神秘而庄严。碑身之上,并未雕刻慕砚青的画像,而是以古老的张家密文,结合现代人能识别的部分通用文字,铭刻下了慕砚青的生平概要、其对张家的巨大贡献,以及那条由初代起灵定下的、关于纪念他的核心族规。
碑文的最后,是一句警示,也是一句誓言:
“慕族老之功,泽被千秋;慕族老之德,光照万代。凡张氏子孙,无论内外,须永志不忘,以族老为楷模,恪守族规,砥砺前行。忘恩负义者,天地共弃;亵渎英灵者,族法不容!”
这座碑,被命名为“铭恩碑”。
立碑之日,全族见证。当巨大的石碑被稳稳安放在古楼前广场的中央,覆盖的红绸被族长亲手揭开时,所有族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那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具象化的精神象征,它将那持续了八十多年的纪念仪式,以一种更永恒的方式,固定了下来。
从此,每一个新生的张家孩童,在启蒙之时,都会被带到这座碑前,聆听长辈讲述上面的故事;每一个获得放野资格的弟子,出发前都会在碑前肃立片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一个回归的族人,也会在此驻足,反思自身是否无愧于碑文所载的精神。
这座碑,与年度的仪式、古楼的传承、口耳相传的事迹一起,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记忆网络,确保关于慕砚青的一切,不会被时光磨灭。
有年轻弟子曾私下问授业师长:“族长为何对纪念慕族老之事,如此执着?甚至不惜立下那般严酷的族规?”
师长沉默良久,望着那巍峨的铭恩碑,缓缓道:“因为有些牺牲,值得用一切去铭记。因为有些恩情,需要世代去偿还。更因为……慕族老的沉睡,改变的不仅仅是张家的历史,更改变了……一个人的心。族长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守护着那份改变,也守护着那个他未能守护好的人。”
弟子似懂非懂,但看着那石碑,心中对那位从未谋面的慕族老,敬意更深。
慕砚青依旧在古楼深处沉睡着,对外界的一切毫无所知。
但他存在于张家的每一天,都在以一种无声却强大的方式,影响着这个家族。他的沉睡,反而成就了他另一种形式的不朽。他的形象,被一代代张家人用敬畏与感恩之心描绘、传颂、固化,最终超越了真实的个体,升华为张家精神图腾的一部分。
这条由痛苦与偏执起源的族规,历经八十余载风雨,已然开花结果,将一个人,彻底铭刻进了一个家族的命运长河之中,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