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已官复原职,接下来便是专心谋划自身事务的重要时刻。
他回府后,当即召来杜如晦与房玄龄,将早朝之事详细告知二人。
杜如晦听罢,微微点头,沉声说道:“殿下,目前形势对我们极为有利,时机已至,接下来便可放手施为!”
然而,房玄龄却神色凝重,轻拍书案,郑重道:“不,不宜过于急切。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探明陛下的真实态度。
如果陛下只是因战功而暂时让殿下复职,我们仍需保持谨慎,
千万不可引起陛下的猜忌,否则往后的路将更加艰难;
但若陛下确有意让殿下接掌大位,那我们的方向便必须有所调整。
此时,不仅要放手而为,更需全力掌控朝局。
应尽快将关键部门的实权纳入掌中,甚至争取陛下的协助,
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唐政坛中迅速站稳脚跟!”
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点头道:“玄龄所言极是,当下确实需明确父皇的态度。”
杜如晦亦赞同房玄龄的分析,稍加思索后说道:
“玄龄,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试探陛下的意图?”
房玄龄拈须沉吟片刻,随后缓缓说道:“老杜,你可曾留意陛下在朝中最为重视的部门是哪一处?”
杜如晦略一思忖,答道:“莫属户部了。户部掌管大唐国库,可谓朝廷命脉。”
房玄龄点了点头,转向李世民,郑重提议道:“殿下,既如此,那我们不妨从户部入手,试探陛下意向。”
然而,李世民听罢,却缓缓摇头,目光幽深,语气平静却透着几分坚定:
“玄龄,你难道忘了,现任户部尚书乃我族叔,他肯定知道我们对李建成动手之事,
之前我见过他一次,他对我意见很大,怎么可能允许我对户部动手!”
房玄龄听后微微皱眉,低声道:“殿下所言有理,那户部一途的确不宜轻举妄动。
不过,若要试探陛下的态度,还需另寻突破口。”
他停下片刻,目光扫过书案上的地图,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方向。
杜如晦见状,轻声提醒道:“玄龄,莫非你是想从兵部入手?”
房玄龄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兵部固然重要,但眼下朝局复杂,兵权若有异动,
必引起更多人的警觉,反而会打草惊蛇。
我们需要一个更隐秘、更能体现陛下态度的切入口。”
李世民沉思片刻,忽然开口道:“玄龄,若父皇真正有意让我接位,是否会在礼部有所表示?”
房玄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
礼部掌管册封、祭祀等事宜,若陛下有意扶持您,一定会在礼部的事务上有所安排。
尤其是祭祀大典的筹备,若能交由殿下主导,便是陛下试探朝臣反应的信号。”
杜如晦沉吟了一会儿,补充道:“不仅如此,礼部尚书向来与陛下关系密切,
若我们能从他口中探听一二,也许能窥探到陛下的真实意图。”
李世民闻言,眉头稍展,点头说道:“好,那就从礼部入手。
不过,此事必须谨慎行事,不能让任何人察觉。”
房玄龄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笔:“殿下放心,此事我自会安排。
礼部尚书一向敬重陛下,且处事公正,我会以朝中事务为由,
与他周旋几次,试探他的态度。”
杜如晦接着说道:“殿下,不如您亲自去一趟礼部,借着巡察的名义,
与礼部尚书探讨祭祀事宜,若他主动提到册封或其他重大礼典,就说明陛下已向他暗示。”
李世民听罢,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
“好,此事便依照玄龄和老杜的安排。
若能顺利探得父皇的态度,我们便可开始下一步计划。”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声应道:“殿下放心,我们定会全力配合,助您达成大业!”
书房内的气氛渐渐凝重,三人心中虽各有忧虑,却都因目标明确而充满斗志。
三人饮过茶后,杜如晦目光凝重地看向李世民,开口道:
“殿下,说实话,现如今在整个大唐,对您地位能构成威胁的恐怕只有楚王殿下了。
楚王虽年幼,却深受陛下宠爱。然而,他的实力和根基尚浅。
这让我不得不担心一个可能性——陛下会不会只是将您当作挡箭牌,
将那些对皇室心怀不满、对陛下地位有威胁之人的矛头,全部引向您?
待到那些人被清除干净之后,陛下再对我们痛下杀手?
毕竟,纵使陛下心胸宽广,可您终究是参与了对太子的刺杀,太子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啊!”
此话一出,李世民与房玄龄面面相觑,不禁背脊一凉,冷汗瞬间浸湿了衣衫。
杜如晦的假设令李世民感到不寒而栗,然而经过片刻的沉思,
他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不会如此。楚王虽是父皇的心头肉,
但他若真有意为他铺路,绝不会让他至今尚未进入朝堂。
而且,小弟对那至高之位并无贪念,如此重要的一点,父皇是看得清楚的。
无心朝堂者,又何来威胁呢?”
房玄龄将茶盏轻轻放下,眉间依然皱得紧紧的,似乎杜如晦的话让他心神难安。
他低声说道:“殿下,话虽如此,但局势瞬息万变,陛下未必会一直放任楚王如此低调。
别忘了,皇家血脉之间的争斗,表面上的平静往往是为了掩盖更深的暗流。
楚王虽无心朝堂,但一旦陛下有意提拔,其地位便会突飞猛进,届时他未必能保持初心。”
李世民听罢,缓缓地端起茶盏,轻轻地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沫,目光微微沉下。
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玄龄所言不无道理。
然而眼下,楚王确实没有表现出任何争权夺利的迹象。
若我们过于防备,反倒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而父皇若真有意利用我,想必早已安排好后续的步骤。
与其猜测,不如专注于眼下的局势,先确保我们的根基稳固。”
杜如晦见状,轻轻叹了一口气:“殿下所言有理,
但我还是建议,我们对楚王的动向不可掉以轻心。
虽说他无心朝堂,但若陛下有意扶持,旁人未必会坐视不理。
朝堂之中,风起云涌,谁能真正做到置身事外呢?”
房玄龄点头附和:“克明所言正是我担忧之处。
是的,不管我们如何,但在旁人眼中,殿下已是当朝权力的中心。
无论是敌是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您的一举一动。
而楚王的低调,或许只是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
若有一天他突然崛起,我们未必能及时应对。”
李世民缓缓放下茶盏,面色冷静却难掩深思。
他凝视着眼前茶桌上的纹理,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暗中派人留意楚王的动向吧。
若有异常,立即禀报。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势力关系也需逐一梳理,务必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如何,父皇的意图终究是关键。若能摸清他的真实想法,或许我们能提前布置。”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皆点头应下。
三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随后各自陷入沉默,只听茶盏碰撞的微弱声响在室内回荡。
此刻的沉思,像是风暴前的片刻宁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深的博弈与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