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据点的摧毁和星门的异常反应,如同两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山间基地激起了新一轮的紧张浪潮。短暂的战后重建期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紧迫的备战与解密工作。
李哲带领的特遣队成功撤离,带回了从西伯利亚据点缴获的核心数据存储单元以及少量封存完好的“极寒寂灭”特质样本。基地的科研团队立刻投入到对这批战利品的分析中。
数据破译工作由阿南亲自负责。存储单元内的数据虽然经过部分销毁,但残留的信息依然触目惊心。“万华镜”计划的轮廓逐渐清晰——这确实是一个旨在收集人类在不同极端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灵韵特质的庞大项目。西伯利亚的“极寒寂灭”只是其中之一,根据清单,还有至少七个类似的据点,分布在全球各处的极端环境,对应着不同的特质。
更令人不安的是数据分析中揭示的细节。“方舟”并非简单地抽取灵韵,他们是在利用一种近乎亵渎的技术,将被实验者置于模拟的极端环境中,通过精密仪器放大其内心的恐惧、绝望、坚韧或其他极端情绪,再将这些情绪与生命灵韵一同“淬炼”出来,形成高度浓缩的、纯粹的特质结晶。
“他们在制造……‘概念’的具象化能量体。”阿南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实验记录,感到一阵反胃,“剥离了人性,只剩下最极端的‘特质’。这根本不是进化,这是对生命本身的异化和扭曲!”
“他们用这些特质做什么?”鹰眼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带着压抑的怒火。
“数据中没有明确说明终极用途,”阿南摇头,“但有一些碎片信息指向了……‘钥匙’、‘拼图’、‘最终形态’等词汇。结合星门对据点被毁的反应,我怀疑,这些特质很可能是‘方舟’与星门背后存在交易的一部分,或者是他们试图满足那个存在某种需求的‘贡品’。”
与此同时,对那份“极寒寂灭”特质的分析也出了结果。赵晓蔓负责的实验室报告显示,这种特质能量极其稳定且排他,几乎无法与地球正常的灵韵环境相容,其本身更像是一种……“死寂”的规则碎片。
“如果其他特质也是类似的性质,”林晚星在了解到分析结果后,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那么‘方舟’收集它们,很可能不是为了在地球上使用。这些特质组合起来,或许能打开某种通道,或者……构成某种能在极端环境中存在的‘载体’?”
她的猜测与阿南的推断不谋而合,让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就在基地全力分析“方舟”计划的同时,林晚星主导的逆蝶网络适应性升级测试取得了关键进展。她不再强行驱动网络,而是尝试引导网络自身的“呼吸”与“韧性”,在核心节点周围构建小范围的、可调节的“灵韵缓冲区”。测试显示,这种新模式能有效分散突然的能量冲击,减少对地球生态的直接影响,虽然绝对输出功率有所下降,但网络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就像给网络穿上了一件智能减震服,”阿南评价道,“虽然不能硬抗重击,但能卸掉大部分力道,保护内核。这个方向是对的。”
然而,网络的恢复和升级,似乎也微妙地影响了那个神秘信号的接收。在一次网络缓冲区成功运行的测试后,信号第三次被捕捉到,比前两次都更清晰一些:
“…聆听着…特质乃窃取之火…万华镜折射虚妄…真正的钥匙…藏于破碎之心…当心…当镜子完整…囚徒将睁眼…”
信息更加晦涩,但指向性也更明确。
· “特质乃窃取之火”——印证了他们对“方舟”收集特质行为的负面判断。
· “万华镜折射虚妄”——暗示“万华镜”计划可能是个陷阱或骗局?
· “真正的钥匙…藏于破碎之心”——这似乎是一个关键提示,但“破碎之心”指什么?是某种象征,还是具体的事物、地点?
· “当镜子完整…囚徒将睁眼”——这无疑是最严厉的警告!“镜子”很可能指代收集齐特质的“万华镜”,而“囚徒”……极大概率就是星门背后那个被描述为困于“牢笼”的存在!一旦“方舟”集齐所有特质,“囚徒”就可能挣脱束缚!
信号的内容与基地的分析惊人地吻合,甚至提供了更关键的警告。这个“聆听着”到底是谁?为何如此了解内情,却又如此隐匿?
“必须阻止‘方舟’集齐特质!”鹰眼下达了死命令,“李哲,扩大搜索范围,优先定位并摧毁其余‘万华镜’据点!阿南,晚星,继续网络升级,同时尝试破解‘破碎之心’的含义,这可能是我们找到主动权的关键!”
新的追猎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情报网和监测系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搜寻着任何与清单上其他特质相关的蛛丝马迹。
而在遥远的星门方向,那点猩红似乎也感知到了地球方面加剧的活动,光芒微微起伏,如同沉睡巨兽不稳定的脉搏。星空之瞳的注视,从未离开。特质窃贼在暗处行动,守护者在明处追猎,而一场关乎星球命运的倒计时,似乎因为那“破碎之心”的谜题,进入了更加紧张的阶段。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