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引:** 泪诉衷肠消帝疑,智析朝局定归计。凤隐梵刹非绝路,巧借东风返宫闱。
**内容:**
禅房内,灯火如豆。苏璃被云承睿紧紧拥在怀中,感受着他胸膛的起伏和那份失而复得的激动。她没有挣扎,只是将脸轻轻靠在他肩头,任由压抑了三年的情绪,化作无声的泪水,浸湿了龙袍的刺绣。
“陛下……”她的声音带着哽咽,细微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这三年,臣妾无一日不思念陛下。寺中清苦,寒风刺骨,粗茶淡饭,臣妾皆可忍受……唯独想起陛下当年在朝堂上意气风发,如今却可能……可能举步维艰,臣妾便心如刀割……”
她抬起泪眼朦胧的脸,看着他:“臣妾并非不愿伴您左右,实在是……不忍见陛下因臣妾之故,与辅政大臣再生嫌隙,让朝局更加动荡。臣妾宁愿自己青灯古佛,只求陛下能稳坐江山……”
这番话,如同最锋利的针,精准地刺中了云承睿心中最深的愧疚与痛处。他想起自己被迫下旨处死兄长时的无力,想起在朝堂上被蒲忌植等人步步紧逼的憋闷,再对比苏璃这“舍身为国”的委屈,巨大的怜惜与愤怒交织在一起。
“是朕对不起你……”他声音沙哑,手臂收得更紧,“朕不会再让你离开!这次,朕定要接你回宫!”
然而,怀中的苏璃却轻轻摇了摇头。
云承睿一怔:“为何?你还在怪朕?”
“不,陛下,”苏璃拭去泪水,眼神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睿智,只是眼尾还带着一抹红,更添几分我见犹怜,“臣妾是替陛下着想。陛下若此时强行接臣妾回宫,以何名分?蒲太尉等人必定极力反对,朝堂之上恐又起风波。陛下如今羽翼未丰,实在不宜与彼等正面冲突,授人以柄。”
云承睿沉默了。他知道苏璃说的是事实。蒲忌植绝不会坐视苏璃回宫,尤其可能威胁到他们的权力。
“那……难道就让朕眼睁睁看着你继续在此受苦?”他语气中满是不甘。
苏璃握住他的手,指尖微凉,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陛下,此事需从长计议,借力打力。”她压低了声音,“陛下可曾想过,如今后宫之中,谁最需要助力?谁又能成为臣妾回宫的‘东风’?”
云承睿若有所思。
苏璃继续点拨:“林皇后收养皇子,地位看似稳固,却无陛下真心爱重,更需固宠;刘婕妤虽有圣心,却无子嗣,且与皇后不睦。若皇后娘娘能主动提出,接一位‘品行端方、曾侍奉先帝、可为后宫表率’的旧人回宫,一则彰显中宫贤德,二则……或可借此平衡刘婕妤之势。由皇后出面,蒲太尉等人即便不满,也难以公然驳斥中宫之请,毕竟,这属于后宫事务。”
她将一番精密的算计,包裹在替皇后、替后宫着想的糖衣之下。
云承睿的眼睛亮了。他仔细思量,觉得此计确实可行。由林皇后主动提出,既能堵住蒲忌植等人的嘴,又能全了他的心愿,还能给皇后一个人情,平衡后宫势力,可谓一举数得。
“只是……”他看向苏璃,仍有不舍,“又要委屈你在此多待些时日。”
苏璃微微一笑,那笑容在昏黄的灯光下,带着一种勘破世情的淡然与笃定:“三年都等了,不差这片刻。只要陛下心中有臣妾,臣妾便不觉得委屈。待回宫之后,臣妾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廓清朝纲,实现先帝与陛下的盛世之愿!”
最后这句话,彻底点燃了云承睿的雄心。他看着眼前这个历经磨难却依旧聪慧坚韧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期待。
“好!就依你之计!”他郑重承诺,“朕回去便安排。苏璃,你再耐心等待片刻,朕定风风光光接你回宫!”
**章尾:** 泪诉衷肠消帝疑,智献良策借东风。凤心巧布回归路,不争一时争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