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镜也不是普通的,配的是m3光学超级瞄准镜,看得远,瞄得准。”
苏墨说完,现场一片寂静。
顺溜、阿福几人眼神发亮,心里掀起了波澜。
这枪的性能,完全超出了他们对狙击武器的认知。
过去再准的枪,碰上坦克装甲也只能干瞪眼。
无论是98K还是九七式,打铁皮都像挠痒。
可眼下这支沉甸甸的大家伙,竟能破甲?射程还逼近两公里?
顺溜忍不住开口,声音有些发颤:“营长……真有这么神?”
苏墨一笑:“我说的,哪句虚过?不信,我打给你看。”
要知道,这个年代主流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普遍在五六百米,顶多八百米。
千米之外命中目标,基本靠天赋加运气。
而巴雷特的存在,等于把精准杀伤范围直接推到了近两公里。
这种跨越时代的压制力,谁听了都会怀疑。
苏墨也不多解释,命人在1800米外放了个破瓷罐当靶子。
架枪,卧倒,贴腮。
呼吸平稳,视野锁定。
风向、气温、湿度一一测算,弹道修正完毕。
目标稳稳套进十字线。
扣扳机——
“啪!”
“轰——!”
一声炸响撕裂空气,远处瓷罐应声炸裂。
随着巴雷特狙击枪一声轰响,枪身在击发的刹那剧烈震颤,仿佛承受不住那股强大的后坐力,整个人都能感受到那股从枪托传来的冲击。
显然,这把重型狙击枪的威力不容小觑。
呼啸声划破空气,子弹以每秒853米的速度疾驰而出,直扑远处目标。
不到三秒,远处的陶罐应声炸裂。
砰——!
碎片四散飞溅,精准命中。
阿福、顺溜和其他队员正用望远镜紧盯着靶区,亲眼看见子弹击中陶罐的瞬间。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一千八百米外一枪爆罐……这也太惊人了!
这枪简直像是被赋予了灵魂。
阿福瞪大眼睛,忍不住说道:“营长……这枪也太猛了吧?巴雷特狙击枪……我这辈子就没见过比它更强的枪!”
顺溜咧嘴一笑,憨厚地说:“有了这玩意儿,咱们能在敌人根本打不着的地方开火,悄无声息就把人干掉!”
苏墨点头道:“没错。
你们现在用的98K和九七式狙击枪,有效射程大概五六百米,外界干扰相对少。
可一旦距离拉远,各种因素就开始左右弹道走向,这点阿福你应该最清楚。”
阿福认真点头:“是啊,子弹飞出去的路线就是弹道,而这条线会受空气阻力、天气状况、气温、湿度,还有子弹本身重量的影响。”
整个幽灵小组里,只有阿福接受过正规狙击训练,因此他对这些理论掌握得最深。
苏墨接着说:“比如巴雷特用的是12.7毫米口径,想在两公里外打得准,除了考虑环境变量,还得调整枪身和瞄准镜之间的配合关系。”
枪与镜的距离,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直接影响命中精度。
阿福、顺溜、水生等人听得聚精会神。
虽然阿福学过基础狙击知识,但那个年代狙击战术才刚刚起步,部队对狙击手的重视有限,相关教学体系也不健全,所以他从未听说过枪镜间距竟也如此关键。
苏墨举起手中的巴雷特狙击步枪,解释道:“它配的是m3型高倍光学瞄准镜,别看里面结构简单,其实内部构造极为精密。
而且这个瞄具和枪体之间不是死固定的,可以通过旋钮进行多维度调节,专业上叫‘归零校准’。
一个真正的狙击手,必须综合判断风向、风速、湿度等外部条件,修正弹道偏差;同时准确测算目标距离,再精细调整倍率和俯仰角,才能实现超远距离击杀。
记住,狙击手从来不只是‘打得准’三个字能概括的!明白吗?”
众人齐声回应。
过去幽灵组主要配备九七式和98K,射程较近,只需阿福一人精通即可。
但现在配发了两支巴雷特,就必须全员提升狙击能力。
为了让队员们尽快掌握新装备,苏墨亲自组织了一场针对阿福、顺溜等人的专项训练。
影响远距离射击精度的两大核心因素,一是弹道特性,二是风力干扰。
关于弹道——任何子弹都有质量,在飞行过程中必然受到重力作用,轨迹呈抛物线而非直线。
而这条抛物线的具体形态,则取决于子弹初速、自重、外形设计等多种因素。
倘若一颗子弹速度快、质量大,惯性就强,能更长时间维持接近直线的飞行路径,打得更远也更稳。
相反,若子弹的弹头较重,且初速度偏低,其飞行轨迹便会呈现明显的弧线状。
另一个影响弹道的重要因素,则是风向带来的偏移。
户外环境中,风几乎无处不在。
子弹在空气中穿行,自然难以避免受到气流的作用,从而导致飞行路线发生偏离。
一般来说,子弹质量越大,受风力干扰的程度就越小;反之,轻质弹头则更容易被风吹偏。
苏墨亲自为幽灵小组授课,内容深入浅出,令顺溜、阿福、水生、杨大力等人收获颇丰。
徐一航、徐二航和徐锦川虽身为幽灵小组成员,主要使用弓箭这类冷兵器,但也听得极为专注,毫不松懈。
在这短短两三日间,独立营正紧锣密鼓地整顿队伍,同时继续扩充兵力。
毕竟眼下全营人数刚过千余。
而三个月的期限转瞬即至,仅剩最后两天。
这让苏墨心头沉甸甸的——他始终挂念着李云龙的命运,不知旅长将如何处置此人。
说他没完成任务?可新一团鼎盛时期的确突破了五千人之众。
说他完成了?可到了截止之日,实际兵力却已回落至三千上下。
这中间的分寸极难拿捏,着实令人头疼。
这一日,
苏墨仍在为幽灵小组进行最后一轮狙击训练。
只要今日课程顺利完成,组员们若能真正掌握并理解所授知识,便有望成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
训练场上,苏墨环视众人,开口道:
“过去两天,我讲了不少狙击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狙击位置的选择、影响命中精度的各种变量等。
这些变量涵盖地球自转偏向、气温、湿度以及空气密度等因素,都会作用于弹道,最终决定是否能够精准击中目标。
今天,我们再补充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马格努斯效应。
要知道,我们的子弹在射出后速度极高,当它高速旋转前进时,如果迎面吹来一阵侧风,那么弹头就会朝着旋转方向与风向构成平面的垂直方向发生偏移,这就是马格努斯效应的本质。
通常情况下,这种效应影响微弱,甚至可以忽略。
但问题在于,子弹飞行过程中本就呈抛物线轨迹,当接近终点时,弹体轴线与运动方向之间会形成一个微小夹角,从而产生一个垂直于飞行方向的力矩,进而引发马格努斯效应。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对瞄准方向做出修正。
若枪管膛线为右旋,应适当向右修正;若是左旋,则需向左调整。”
他在一块小黑板上画图讲解,试图让抽象概念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