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团长的好意,林雨桐当然是拒绝啦!
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人,又没多少良心的人,也没多少道德的人,怎么能去染指那份神圣的职业呢?
周文武很是可惜,却也知道这种事情你情我愿,不能勉强。
等洞里的箱子都搬到车上,天完全黑了下来。
林雨桐三人,坐车到村里后,才挥手跟周团长告别。
正要回去,李爱国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出来,后面还跟着村长和会计。
李爱国心急的很,“林丫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村长和会计虽没说话,显然也很想知道详情。
林雨桐半真半假的道:
“叔,你也知道,我们下午就喜欢在山上逛逛,这不,一不小心就看到一个小坑洞。”
“秦明就下山拿了手电筒,我们一起进去之后才发现,居然满满一山洞的枪支弹药。”
“霍轩作为军人子弟,很是担心村里人安全,就让秦明去镇上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顺便报了个警。”
原来如此!
李爱国等人顿时舒了口气,没别的事就成。
比起小鬼子留下的弹药库,他们更担心有什么坏人流窜到他们这里来。
心理上没了担忧,李爱国的语气也欢快了起来,“没想到后山居然还有小鬼子留下来的基地,也幸亏被及时发现,要是被不良用心的人知道,这得惹出多大的事儿来。”
林雨桐点点头:“可不是,我看那里面不仅有冲锋枪,重机枪,还有迫击炮呢。”
村长唏嘘:“还好你们爱溜达,这要是等我们村民去山上,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会计也道:“是啊,被小孩子们看见,说不定就拿出来玩呢,想想还怪可怕的。”
这时秦明突然发声:“糟糕!那帮小孩儿不会还在山上等我们吧?”
李爱国笑道:“你说的是那帮给你们干活挣糖的小鬼吧,他们只是小又不傻,见你们有事儿没过来,就一点点将东西运了下来了。”
林雨桐接话道:“看来明天我得补偿补偿他们,叔,你们狼桃村真是人杰地灵,特别是大牛那孩子,简直聪明的不像话。”
村长听林雨桐这般夸,心里甜滋滋的,连城里人都说聪明,可见是真聪明。
李爱国没好气的白了一眼,露着大白牙的村长,对林雨桐道:“你说的大牛,就是村长的大孙子,看把他高兴的。”
秦明没想到大牛竟然是村长家的孩子,想到那孩子的机灵劲,起了惜才之心,便道:“我看大牛应该也有六七岁了吧,怎么没去上学?”
说到上学,村长三人顿了一下,齐齐叹气。
李爱国道:“狼桃村包括附近的村子,都没有小学,想上学就要去镇上,对我们来说,也就一个小时的路程。”
“但对孩子来说,这一来一回的,起码也得三四个小时,若是碰上雨天,花费的时间更多。”
“一般有条件的家庭,都要等孩子七八岁,再长大一点,才会送到镇上上学。”
这样啊。
秦明想了想道:
“在乡村申请一个学校很难吗?老师是现成的,就是缺少几间上学的屋子,和办学的资质。”
村长苦笑:
“怎么不难?知青是可以当老师来用,可小学有五个年级,就算盖的小小的,也需要五间房子。”
“再加上老师休息的地方,还有厕所,再加上各种教学用具,就算节省着花,估摸也得千把块。”
“这可不是小数目,我们这虽是黑土地,粮产比别的地方大,但之前一直支援其他的地方,也并不富裕。”
“上面也困难,我们也张口了几次,就是没个下文,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林雨桐没说话,听着会计还有李爱国一起诉苦,大家就这样聊了一会儿,被风吹的一哆嗦,才赶忙各回各家。
到了知青院。
秦明用手电照了照,发现柴火被码的整整齐齐,一篮子野菜和两篮子菌菇,被高高的放在柴火上。
赞道:“这些小家伙,还真是能干!”
霍轩快速将房门打开,对林雨桐道:“时间不早了,不如一起吃个面条吧,也省的你另煮,比较麻烦。”
既然有人请,那就吃呗。
林雨桐点头:“好啊,我再去拿一瓶辣椒酱过来,这个酱跟面拌着吃很好吃。”
秦明喉咙快速滑动,说的他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上次拿来的那瓶辣椒酱,他和霍轩两个,几顿就给吃完了。
面走之前就发上了,现在只需要擀出来,再切成细条,拉长就行。
霍轩之前没做过擀面条,但也看过家人做,大差不差,弄出来就行。
面煮的很快,很快三人一人一大碗,再加上鲜香的辣椒酱,这味道绝了!
吸溜!吸溜!
三个人都干了两大碗,这才停了下来。
秦明摸着鼓起来的肚子,满足的道:“这顿可吃的美了,跟吃肉也没差。”
有林雨桐在,霍轩可不会像秦明这般不顾及形象,“那请吃的很美的这位先生,趁着有热水,去把碗洗了。”
秦明就这点好,能吃到好东西,让他干啥都行。
要是霍轩愿意天天做饭,他会很开心的承担做饭以外的任何活计。
想到这儿,秦明计上心来,“林雨桐,不如你以后跟我们一块吃得了,女孩子天天做饭,烟熏火燎的对皮肤也不好。”
霍轩眼睛一亮,巴巴的看着林雨桐,心道:
“快答应,快答应,听老爸说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先抓住一个人的胃,我厨艺这么好,还不是手到擒来。”
林雨彤也确实在考虑,她本来就不怎么爱做饭,冬天还能关着门糊弄,这眼见天气热起来,她是真不想一天三顿的做。
“好啊,我待会给粮食搬过来,菜或者肉那些,每个月月底清一次吧。”
霍轩和秦明各有各的高兴,但殊途同归,都达到了目的。
洗完碗,时间还早,三人又聊了会儿。
秦明感叹道:“怪不得农村人都想去城里呢,光是教育问题,都相差甚大。”
想到小侄子每次去学校,就跟要他命一样,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