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看向孟老师:“这个……是不是有点超标?”
孟老师笑了笑:“这东西放在你这里,价值才是最大化,本来就是更新换代淘汰的,不缺那点回收的钱。”
一边说着,孟老师一边往里走:“那台手动机床,要不要给你撤了?”
“不用,那台还有用。”
对别人来说,手动机床的精度绝对没有数控机床高。
手动机床不是无法加工出高精度的物品,但精度严重依赖操作工的技术和经验。
老师傅凭借多年的手感和眼力,以及测量工具,可能可以加工出精度不错的单件产品,
但重复制造的精度极差,再加上疲惫,情绪以及视力等影响因素,没办法保持太久。
而且只能加工简单的东西。
数控机床可以按照电脑设定的标准,连续多次的一次次制造零件,并且几乎不会有太大的精度区别。
还能通过多面切削,制造出复杂的零件。
不过对陈斌来说,手动机床暂时无可替代,因为他有歪脖子科技树,掌握到了最为顶尖的制造工艺。
手搓的零件精度反而更高!
孟老师也不再多说什么,简单在大厂房里环视一圈,然后不再打扰陈斌。
陈斌将数控机床接好电,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测试。
不过他这里没有能制造的东西。
四下看看,陈斌目光落在图纸上,之前给乔佳设计右腿的图纸,翻转过来,其实就是左腿。
陈斌将大块的金属材料切割,然后固定在机床上,然后将零件图纸输入数控机床中,再输入参数,最后按下开始。
听着机床切割的声音,只感觉如听仙乐,啥也不用管,这机床自己工作。
精度恒定,速度还快,而且非常稳定。
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
陈斌想着,目光落在了机床上,眼底深处多了一丝神采,他给机床改造一番,科技树会不会降下果实?
应该会,而且应该尝试,不过先把乔佳的腿制造出来再说。
陈斌快速忙碌着,设定完成,剩下就等晚上过来,然后进行组装。
这制造效率,还挺快。
下午考试继续。
上午二十分钟交卷的传奇,已经在老师之间引起了轰动。
做试卷的速度,太快了。
虽然是随堂考试,题型可能不太好,但难度摆在那里,计算数量也摆在那里。
结果陈斌二十分钟写完?
换成一般学霸,提前个二十分钟,已经非常不错。
最重要的是全对。
以至于哪怕是随堂考试,班级外也出现了一道道身影,假装溜达,实际上看陈斌的做题速度。
下午是理综和英语。
英语在前面,听力稍微耽误点时间,因为需要听完才知道答案。
陈斌听完听力后,开始了快速答题。
都没有在试卷上写,直接答题卡上填。
为了让学生习惯实际考试,全程都是模仿考试。
陈斌填完答题卡,放下了笔,十七分钟。
看着老师的目光,陈斌扭头看了眼窗外。
窗外的老师已经傻眼,这个速度,怎么能那么快?
那题目都不用多想的么?
意思是,全都会,而且反应能力极快?
陈斌交了试卷,往桌子上一趴,睡觉。
老师拿着试卷上台开始批改。
批改的速度也很快,答题卡批改,只需要覆盖在剪切好的答题卡,往上面一对,然后数一下墨点就行。
印上去后,老师就冲着窗外点了点头,意思是全对。
其他同学也能看到老师的动作,只感觉人都麻了,这还是人?
震惊之余,也是受到了激励,陈斌都行,没理由他们不行!
第二场考试,外面的老师也不装路过,就站在廊道里,而且比考英语的时候更多。
陈斌接过分发下来的试卷,简单扫了一眼,提笔就写。
理化生,生物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东西,还有一些最基础的运算,简单的一塌糊涂。
化学稍微复杂一些,但陈斌也觉得简单。
物理就不用说了。
全程三十分钟,陈斌结束战斗后放下笔,一脸希翼的看向了监考老师。
监考老师拿起试卷,摆摆手:“走吧。”
留陈斌在这里睡觉,纯粹是影响其他学生心态,最重要的是,外面一大堆等着批改试卷的老师。
监考老师特地选的英语老师,这样他就不会好奇,还能继续监考。
拿着试卷当着陈斌的面递给了外面的一群老师。
陈斌也看到了,笑着冲着一群老师点点头,然后转身就跑,他还要急着去造腿。
一群老师看着陈斌的笑容和动作:“好像是挑衅啊。”
“谁要能三十分钟,把试卷全写完,别说挑衅了,骑我脑袋上都行!”
一群老师围着试卷,开始了批改。
正常情况下,三十分钟都看不完题目,但陈斌写完了。
瞎写也没这么快吧?
再看正确率,三张试卷同时进行批改,正确率拉满。
等到所有题目改完,所有老师沉默了。
半晌才有人道:“又是满分,要不拉他过来,给同学们讲讲有没有什么技巧?”
“技巧?技巧是选择不当人么?”
其他人纷纷点头,这确实是有点太不当人了。
这也不是人能达到的成就。
一群老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难以理解。教了一辈子的书,没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而且成绩都好到离谱了,还不是他刻意学习的,听说还要搞什么竞赛。
不让普通人活啊!
不当人的陈斌,提前回到了厂房,开始了腿的组装。
不得不说,有了数控机床,确实省事一些。
就是上料下料,需要自己来。
组装着,陈斌时不时抬头看天,然后又低头看着手中组装程度已经很高的假肢,为什么科技树还不出现。
等到几乎将腿彻底组装完毕,陈斌停了下来。
科技树不会垂青同样的发明,或者产品?
还是说,同种产品,只会垂青一次?
细想之下,陈斌想到了电动车,电动车可以多次触发科技树的果实。
是不是意味着,不是义肢无法触发,而是这条腿的技术,已经触发过一次,所以不再触发?
可以尝试再用更好的技术,制造出假肢,看科技树是否有反应。
陈斌将之前更好的图纸拿出来,继续制造。
现在不只是为了制造假肢,更是为了摸索歪脖子树。
一边设计一边制造,效率再次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