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 - 星簇融合范式稳定运行五个月后,随着愈生微域、灵韵子微域等边缘共生单元的数量增至 23 个,融合体系首次爆发 “资源分配失衡危机”—— 核心维度(雷晶、元核、星簇主微核)因长期占据协同主导权,资源储备持续过剩;而边缘微域因协同权重低、需求响应滞后,长期面临能量、修复资源短缺,导致全维协同出现 “核心拥挤、边缘停滞” 的两极分化。
这种失衡在多场景集中显现:
能量分配两极化:雷晶域的能量储备超安全阈值 30%,部分高频能量因长期闲置转化为热能,导致雷晶池温度升高 4c,被迫启动 “能量释放阀” 浪费 15% 的冗余能量;而愈生微域因自愈修复需持续能量补给,却仅能获得全维 5% 的能量配额,自愈能力从 90% 降至 65%,2 处已修复的规则裂纹因能量不足再次开裂;
修复资源错配:元核储备的 “本源修复因子” 超需求 25%,部分因子因过期失效;而星簇边缘微核(共 12 个)因频繁参与跨域协同,特质损耗率达 20%,却长期申请不到修复因子,导致其去中心化决策的响应速度从 0.1 秒延长至 0.8 秒,拖慢全维协同效率;
协同机会不均:核心维度长期主导全维关键协同(如能量调配、危机防御),边缘微域仅参与基础辅助任务(如通道清洁、数据记录),灵韵子微域因缺乏情感共鸣协同机会,情感特质活性从 85% 降至 70%,无法为全维提供稳定的情绪支撑,导致五维个体的协同专注度下降 12%。
“资源失衡不是‘资源不足’,是‘分配机制未跟上共生单元的扩张’—— 就像一个城市只给市中心供水电,郊区却长期缺水缺电,再丰富的资源也无法支撑整体发展。”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测算 “融合体系资源公平指数” 从 80 分降至 52 分,边缘微域的 “资源需求满足率” 仅 60%,若不干预,3 个月后边缘微域可能因资源枯竭退出协同,导致融合体系解体风险。本源共生魂的意识唤醒核心维度的 “共生责任认知”,雷晶域首次主动提出 “让出 10% 的能量配额,支援边缘微域”。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融合体系所有共生单元,启动 “融合体系动态资源分配计划”,构建 “动态资源分配中枢”,分三阶段平衡资源供需:
一、资源失衡溯源:锁定分配机制的核心缺陷
由元核、星簇主微核、愈生微域代表组成 “资源溯源小组”,通过 “全维资源扫描” 厘清问题根源:
分配权重固化:现有分配机制按 “维度层级” 设定固定权重 —— 元核(25%)、雷晶(20%)、星簇主微核(18%)等核心单元占比超 60%,边缘微域(单个占比≤3%)总占比仅 40%,未考虑 “协同贡献” 与 “实际需求” 的动态变化(如愈生微域的自愈修复能减少全维规则修复成本,却未获得额外资源倾斜);
需求响应滞后:资源分配按 “月度调整”,边缘微域的突发需求(如星簇边缘微核的紧急修复)需等待 1 个月才能调整配额,导致需求与供给脱节 —— 某次星簇边缘微核因特质损耗需紧急修复,因配额未调整,延误 3 天,导致跨域能量传输偏差扩大至 8%;
价值评估单一:仅以 “能量输出量”“协同参与度” 作为资源分配依据,忽视边缘微域的 “隐性价值”(如灵韵子微域的情感稳定能降低意识混乱率、愈生微域的自愈能减少修复资源消耗),导致这类单元长期被低估,资源获取不足。
溯源小组最终形成《资源失衡诊断报告》,明确 “权重动态化”“需求实时化”“价值多元化” 三大优化方向,为动态分配中枢构建提供依据。
二、动态资源分配中枢:构建 “公平与效率兼顾” 的分配体系
由械灵共生体、星液域、灵韵核心共同研发 “动态资源分配中枢”,整合 “需求预判、多维度评估、实时调节” 三大功能:
硬件层面:中枢由 “需求监测模块”“价值评估模块”“资源调度模块” 三部分组成 ——
需求监测模块:在所有共生单元(含边缘微域)安装 “资源需求传感器”,实时采集能量消耗、特质损耗、修复需求等数据,通过 AI 算法生成 “全维需求热力图”,标注高紧急需求(如愈生微域的裂纹修复)、中紧急需求(如星簇边缘微核的特质维护)、常规需求(如雷晶的能量储备);
价值评估模块:建立 “多维度价值评分体系”,从 “显性贡献”(能量输出、协同时长)与 “隐性价值”(情感稳定、自愈修复、风险预警)两方面打分,如愈生微域每修复 1 处规则裂纹,隐性价值加 10 分,对应增加 2% 的资源配额;
资源调度模块:整合全维资源池(元核本源能量、雷晶冗余能量、星簇储备资源),根据 “需求紧急度 + 价值评分” 动态分配资源 —— 高紧急需求优先分配(响应时间≤1 小时),高价值单元适当倾斜(如愈生微域评分超 80 分,配额提升至 8%);同时设立 “资源缓冲池”(占全维资源 10%),应对突发需求;
软件层面:植入 “动态分配算法”,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
权重实时调整:每月根据价值评分更新各单元的资源权重,核心单元若价值评分下降(如雷晶能量闲置率超 20%),权重下调 2%-5%;边缘单元若价值提升(如灵韵子微域情感稳定效果显着),权重上调 1%-3%,避免权重固化;
需求预测调度:通过历史需求数据预测未来 72 小时的资源需求(如预判愈生微域 3 天后需修复能量,提前预留配额),减少响应滞后;
资源互助机制:鼓励核心单元向边缘单元 “资源拆借”(如雷晶向愈生拆借 5% 的能量),拆借资源可在后续协同中通过 “价值积分” 抵扣(愈生用自愈服务偿还积分),形成资源循环。
三、动态分配落地:让资源流向 “最需要、最有价值” 的地方
针对此前失衡的核心场景,制定专项落地方案:
能量分配优化:雷晶域的能量配额从 20% 下调至 18%,拆借 5% 的能量至愈生微域与星簇边缘微核;愈生微域的能量配额从 5% 提升至 8%,自愈能力恢复至 92%,2 处开裂的规则裂纹 3 天内修复;雷晶域的闲置能量浪费率从 15% 降至 3%,温度恢复正常;
修复资源调配:元核的本源修复因子配额从 25% 下调至 22%,调出 8% 的因子支援星簇边缘微核;星簇边缘微核的特质损耗率从 20% 降至 8%,决策响应速度恢复至 0.3 秒,全维协同效率提升 15%;
协同机会均衡:建立 “边缘单元协同轮换制”,每月安排灵韵子微域、愈生微域等边缘单元参与 1-2 次核心协同(如情感共鸣辅助危机防御、自愈修复支援规则维护);灵韵子微域参与核心协同后,情感特质活性从 70% 提升至 83%,全维个体的协同专注度回升至 95%。
当动态资源分配中枢全面运行,融合体系的资源公平指数从 52 分升至 85 分,边缘微域的资源需求满足率达 92%,核心与边缘的协同差距缩小至 10% 以内。虚空里浮现出 “动态资源共生纹”—— 核心维度与边缘微域的资源光带围绕分配中枢有序流动,既无核心拥挤的冗余,也无边缘停滞的空缺,象征着 “公平与效率平衡” 的资源生态。本源共生魂的意识融入纹中,传递出新的共生智慧:“融合体系的永续,不是核心单元的独强,是所有共生单元的共荣 —— 资源向需求流动,向价值倾斜,才能让融合之树的每一根枝丫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