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曹舒身份尊贵,普天之下能配得上他正妻之位的女子屈指可数。但荀采不同——荀彧虽与老曹渐行渐远,荀攸却始终坚定追随。更何况荀家根基深厚,这场联姻对曹荀两家都是双赢。
不过老曹仍以长孙意愿为重,不像对曹植等人那般强行指婚。若曹舒看不上荀采,再安排其他世家贵女相见便是。反正长孙尚年轻,正室人选不必急于定夺。
祖父,这位荀姑娘确非凡俗。待孙儿回许昌安顿后,自当备礼登门拜访。曹舒话锋一转,不过关于荀令君之事,孙儿倒有个主意。
老曹眼中精光乍现。若此计可行,不仅解他燃眉之急,更能助荀攸与整个荀家!
舒儿快说!老曹难掩激动。
曹舒从容道:祖父与令君多年患难与共。与其急于化解矛盾,不如将此事变害为利。
老曹闻言困惑。他与荀彧的分歧在于称公称王,实则是担忧汉室倾覆。但这些事彼此心照不宣——所谓汉室江山,本就是他曹孟德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与刘协何干?当年刘协逃出长安时,在诸侯眼中不过是个无处容身的落魄天子罢了。
唯有老曹,在刘协濒临绝境时伸出援手,赐予温饱,给予尊严。
荀彧心中明镜似的,比谁都清楚其中利害。
可他却选择站在对立面。
说到底,终究挣脱不了那的执念。
见老曹神色困惑,曹舒接着说道:
令君忠于汉室,原本无可厚非。
若逢太平年月,想必祖父您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做个汉家的征西将军。
但如今乱世当道。
令君守着那个支离破碎的皇帝,明知其无力平定天下,却仍固执己见。
此乃愚忠!
以令君的才智,竟困于此局难以自拔。
当真是当局者迷。
祖父若信得过孙儿,待回到许昌,关于令君之事,不妨交由孙儿处置?
老曹频频颔首。
有曹舒居中调和,老曹顿觉肩头重担轻了大半。
其实老曹内心也忐忑不安。
唯恐亲自面见荀彧时,一言不合便起争执,使原本的矛盾雪上加霜,最终不欢而散。
因此。
此刻的老曹,实在不敢直面荀彧。
曹舒则不同。
他与荀攸有师徒之谊。
加之年纪尚轻。
纵使荀彧心中不快,也断不会将曹舒拒之门外。
将此事托付给曹舒后,老曹如释重负。
日暮时分。
距许昌尚有五里之遥。
夏侯惇已率领留守文武,在城门外恭候老曹归来。
元让,辛苦!
老曹早已换乘骏马,快步迎上前去。
夏侯惇笑容满面,凑近低语:
孟德,我在你府中藏了好酒,今夜定要痛饮!
老曹连连点头。
眉宇间的欢欣,真挚无比。
称呼往往能见亲疏。
其他文武皆需尊称主公或丞相。
唯独夏侯惇,可直呼其字。
这是老曹特许的亲近。
倘若连夏侯惇都称他为主公,那岂不是要让他成为孤家寡人了?
由此可见,夏侯惇的地位何其特殊。
待曹操与夏侯惇寒暄过后。
夏侯惇的独眼在人群中搜寻着某个身影。
下一刻。
曹舒捧着一只烤好的野山鸡走出来,笑道:
“大叔公,这是舒儿特意为您烤的野山鸡。”
“知道您好这一口。”
“这只鸡正好给您和我父亲下酒!”
见曹舒还带了礼物,夏侯惇面露喜色。
他本想如儿时那般将曹舒高高举起,但见他已长成半大少年,只得作罢。
然而。
望着曹舒愈发俊朗的面容。
夏侯惇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夏侯家旁支有位。
若许给舒儿作侧室,岂不美哉?
……
pS:夏侯家的某位 ,诸位不妨猜猜是谁。
夜色沉沉
丞相府内
曹操与夏侯惇对坐,案几上摆着夏侯惇珍藏的美酒和曹舒所烤的野山鸡。
酒过三巡。
二人皆微醺。
这是多日来他们最畅快的时刻。
虽酒已尽,兄弟间的话却说不完。
闲聊间,夏侯惇忽然开口:
“孟德,舒儿来年就十岁了。”
“除了张鲁之女,可还为他定了别家亲事?”
曹操斟满酒杯,笑道:
“暂无其他安排。”
“不过这小子颇有我当年风范。”
“他府中已纳了几房美妾。”
说到此处,曹操不由挺直腰板,满面自豪。
所谓“建安风骨”。
曹舒作为传承者。
曹操深信他必能青出于蓝,将曹家“建安风骨”发扬光大。
广纳天下佳人,方显建安本色!
夏侯惇自然清楚曹操的秉性。
他一眼就看出,在曹操的熏陶下,曹舒早已沾染了同样的喜好。
不过这也没什么。
男人嘛,无非就那么几样爱好。
府里多几个 怎么了?
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想到这里,夏侯惇开口道:
“孟德,实不相瞒。”
“我夏侯家旁支博陵一脉,夏侯文宁有个女儿,听闻是个绝色佳人。”
“不如我去和夏侯文宁商议,让他将女儿许给舒儿作侧室?”
曹操当即赞同。
“元让,还是你想得周全。”
“不过为兄觉得,你干脆将那夏侯文宁之女认作义女。”
“这样一来,咱们两家更是亲上加亲!”
夏侯惇眼前一亮。
这“亲上加亲”确实妙!
实际上,曹操与夏侯惇除了交情深厚,两家本就是姻亲。
曹操之女曹清河,嫁给了夏侯惇长子夏侯楙。
此举既巩固了曹氏与夏侯氏的政治联盟,也确保了两家下一代的关系更加紧密。
若曹舒再娶一位夏侯家的女子,岂不正是亲上加亲?
而夏侯惇所提的夏侯文宁之女,正是夏侯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