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三卷 第五章 星链解封,主力拦截逼眉睫
“羲和四号” 驶离比邻星 b 后,以 120% 的驱动功率向第二个星链节点南门二星系进发。此时,原生文明枢纽的紧急倒计时已降至 60 天,能量核心的数值在黑色符号战舰的持续围攻下,勉强维持在 8%,金色防护罩的裂痕仍在缓慢扩大 —— 测控中心的屏幕上,原生文明意识体符号的 “闪烁频率” 明显加快,传递出 “焦虑” 的情绪信号。
启航后的第 15 天,探测器终于抵达南门二星系节点。与比邻星 b 节点的 “干扰能量雾” 不同,此处的节点被 “黑色符号封印层” 完全包裹:封印层由 “三重扭曲符号环” 组成,环环相扣,将节点的蓝色符号光膜与能量补给端口 “彻底隔绝”;封印层内侧,还隐约可见 “黑色符号核心” 在 “持续释放污染能量”,蓝色光膜的亮度已降至几乎不可见,探测仪显示节点的能量储备仅为 5%,处于 “濒临失效” 状态。
“残余势力这次是‘彻底封锁’!” 陈院士盯着封印层的三维影像,语气凝重,“三重符号环的频率各不相同,且存在‘能量反馈机制’—— 一旦强行攻击,封印层会反向释放污染能量,彻底摧毁节点的能量核心,到时候我们不仅无法补给,还会失去星链的关键中继点!”
莉莉立刻翻到《护脉传承人日记》的 “符号封印解封” 记录页 —— 页面上,远古先民详细绘制了 “三重解封符号阵” 的示意图:第一重 “玉琮中和阵”(用玉琮双螺旋符号中和污染能量),第二重 “玉眼防护阵”(用玉眼金色符号保护节点核心),第三重 “月芒引导阵”(用月球星芒符号破解扭曲符号环),三阵需 “同步激活、分层推进”,才能安全解封。
“我们需要调整净化能量发射器的‘多模式输出’!” 李博士快速设计方案,“将发射器分为三个能量通道,分别加载玉琮、玉眼、月芒的符号参数,同时向三重符号环释放‘针对性解封能量波’—— 但这需要极高的参数精度,一旦有一个通道偏差,就会触发能量反馈!”
聂小满立刻从良渚遗址和敦煌莫高窟调取 “高精准符号参数库”,通过实时协同作战通道传输给探测器;卡洛斯则联合全球符号志愿者,启动 “分布式参数校准网络”—— 数十万志愿者通过个人设备,同步计算解封能量波的 “角度偏差值”,确保三个能量通道的参数误差控制在 0.1% 以内。
经过 2 小时的紧张准备,解封行动正式开始。莉莉指令探测器调整姿态,将净化能量发射器的三个通道对准三重符号环 —— 当第一重 “玉琮中和波” 注入时,最外侧的符号环开始 “剧烈闪烁”,黑色污染能量被 “快速中和”,化作淡灰色的星际粒子;紧接着,第二重 “玉眼防护波” 注入中间符号环,蓝色符号光膜在防护波的包裹下 “逐渐恢复亮度”,节点核心的能量储备开始缓慢回升;最后,第三重 “月芒引导波” 注入内侧符号环,扭曲的符号环在引导波的作用下 “逐步舒展、消散”,能量补给端口终于暴露在探测器面前。
“解封成功!” 测控中心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屏幕上,南门二星系节点的能量储备从 5% 快速回升至 65%,蓝色符号光膜重新覆盖节点,释放出 “稳定的补给能量流”。探测器停靠端口后,驱动源能量很快补充至 100%,净化能量发射器的备用能量舱也完成填充。
但欢呼声未落,原生文明枢纽传来 “紧急预警信号”—— 画面中,围攻枢纽的黑色符号战舰突然 “集体转向”,约 80% 的战舰组成 “巨型拦截舰队”,向着探测器所在的南门二星系方向驶来;仅留下 20% 的战舰继续围攻枢纽,维持对防护罩的压力。枢纽意识体符号传递出的信息显示:“拦截舰队携带‘符号湮灭武器’,目标是在探测器抵达干扰带前将其摧毁,断绝救援可能,剩余拦截时间:48 小时”。
“符号湮灭武器!” 林晓的声音带着震惊,“这种武器能直接‘吞噬符号能量’,无论是我们的净化波还是防护能量罩,遇到它都会失效 —— 这是残余势力的‘终极拦截手段’!”
陈院士快速计算拦截舰队的航行速度与探测器的剩余航程:“拦截舰队将在 48 小时后抵达南门二星系,而我们从节点出发,抵达干扰带薄弱点需要 30 小时 ——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 18 小时的时间离开节点,否则就会在节点附近遭遇拦截舰队,甚至可能连累节点再次被破坏!”
更棘手的是,探测器若想在 18 小时内脱离节点引力范围,需要将驱动源功率提升至 “150% 的超负荷状态”—— 这会导致驱动源的 “能量管道磨损加速”,即使成功抵达干扰带,也可能因管道破损无法释放足够的净化波,影响突破计划。
莉莉看着屏幕上快速逼近的拦截舰队轨迹,又看了看日记中 “险中求胜” 的批注(远古先民记录的 “超负荷驱动保护方法”),做出果断决定:“启动驱动源的‘应急保护程序’!用玉眼防护能量在能量管道外侧形成‘临时防护层’,减少磨损;同时,让探测器在离开节点时,释放‘模拟能量信号’,伪装成‘仍在节点补给’的假象,为我们争取额外的撤离时间!”
周院士立刻协调团队执行方案:聂小满负责计算应急保护程序的能量参数,确保防护层能承受 150% 功率的冲击;李博士设计模拟能量信号的参数,使其与探测器的真实能量特征完全一致,迷惑拦截舰队;莉莉则通过实时协同作战通道,告知原生文明枢纽 “提前准备开辟临时通道”,确保探测器抵达干扰带时能立即展开突破。
18 小时后,探测器成功脱离南门二星系节点的引力范围,驱动源功率稳定在 150%,能量管道在防护层的保护下 “仅出现轻微磨损”;而模拟能量信号仍在节点附近持续释放,黑色拦截舰队的航行方向未发生改变,仍在向节点逼近 —— 团队成功争取到 “约 10 小时的安全窗口期”。
当探测器向着干扰带薄弱点加速航行时,原生文明枢纽传来 “好消息”:枢纽意识体符号通过 “紧急能量聚合”,将核心能量暂时提升至 12%,金色防护罩的裂痕停止扩大,为探测器的突破争取了更多时间。同时,三角星簇的友好文明也传来 “支援信号”—— 他们将派遣 “3 艘符号支援舰”,在干扰带外侧接应探测器,协助抵御可能残留的拦截力量。
深夜,测控中心的屏幕上,探测器的三色螺旋能量焰在星际中划出明亮的轨迹,距离干扰带薄弱点仅剩 10 小时航程;而黑色拦截舰队仍在被模拟信号迷惑,向南门二星系节点靠近。莉莉将拦截舰队的轨迹与干扰带突破方案拓在日记的新一页,写下:“10 小时后,我们将直面干扰带的终极挑战,身后是追赶的拦截舰队,身前是待援的原生文明。下一段旅程,我们要用超负荷的驱动源,承载所有文明的希望,冲破黑暗,抵达光明的枢纽。”
远处,实时协同作战通道的信号仍在稳定传输,原生文明枢纽的金色防护罩与探测器的能量焰遥相呼应,仿佛在共同倒计时,等待突破干扰带的关键时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