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鼎盛能源的代理合同签订仪式上,赵凯握着何颂的手,指腹还留着常年拧螺丝的薄茧:
“你们的涂层技术确实厉害,我们的实验室仿了三次都没成功。”
何颂递给他一份技术白皮书:“这里面有基础配方,关键是添加了纳米级的陶瓷颗粒,你们可以试试。”
赵凯愣住了,接过白皮书的手有些发颤:“你就不怕我们赶超?”
“技术壁垒不该靠保密维持。”
何颂看着远处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蓝色的面板在阳光下连成一片海洋,“真正的竞争力,是永远比自己的昨天更先进。”
冯承均在签约仪式后的酒会上,听着客户们讨论冯氏的技术优势,端着酒杯走到落地窗前。
手机里收到何颂发来的照片,是南方沿海新建的光伏电站,配文:“防腐蚀涂层通过台风天测试,性能稳定。”
他笑着转发给书林,附言:“幸不辱命,南方的新能源这片地,插上我冯氏的旗了。”
“恭喜!希望冯总还这片天地一个海晏河清。[笑脸]”
海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咸湿的气息。
冯承均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忽然觉得,这场新能源市场的角逐,最终赢的不是谁挤垮了谁,而是谁真正为这片土地留下了经得起考验的技术。
何颂的笔记本摊在桌上,最新一页写着:“南方项目改进方案第五十一版,针对台风天气的支架加固设计。”
书林的越野车刚驶进军理工校门,哨兵便抬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她降下车窗回礼时,望见教学楼顶的红旗正猎猎作响,比 h 大校园里的彩旗多了份沉凝的力量。
车还没停稳,就见办公楼门口站着个穿深蓝色夹克衫的老者,背着手望着天空。
书林刚打开车门,一叠纸就朝她飞来,在空中划出道精准的抛物线。
“接住!” 郭院士的声音带着穿透力,
“昨晚看了 h 大那篇智能编队论文,你的算法在强电磁干扰下有 3% 的响应延迟,这里补了组修正参数。”
书林稳稳接住,纸上上还留着老人掌心的温度。
她低头看草稿纸,航空航天作战体系的拓扑图旁,郭院士用红笔圈出个极小的节点:
“把无人机群的动态博弈模型加进来,这才是实战该有的冗余设计。”
进了办公楼,迎面撞见她的亲亲师姐李昀抱着一摞试卷,看见书林便扬了扬下巴:
“老师一早就来等你,说要跟你讨论新学员的作战模拟课程。”
她往书林手里塞了块巧克力,“他昨晚在实验室待到三点,就为了给你那篇论文挑错。”
书林刚走到实验室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
郭院士正对着几位年轻教授比划:
“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机对抗,是体系作战!小卫设计的智能飞行系统,核心是要融入整个作战网络,你们只盯着无人机的机动性有什么用?”
见书林进来,老院士立刻招手:“你来给他们讲讲,去年西北演习时,你的无人机是怎么引导歼击机规避雷达网的。”
书林拿起激光笔指向沙盘,郭院士在旁补充,偶尔插话的点评总能精准戳中关键。
从电磁频谱战到协同制导,每个领域都透着深耕数十年的底气。
讨论间隙,林晓宁打来电话。书林看了眼腕表:“参数发我邮箱,下午三点给你回复。”
挂了电话,郭院士正翻着她本科时的毕业设计,封面上 “异想天开” 的批语旁,添了行新的批注:“已在东海演习验证,可行”。
下午的战术课上,书林在黑板上画无人机战术编队时,粉笔忽然断了。
后排立刻飞来一支新粉笔,是学生王小虎扔过来的。
这孩子总爱在课堂上捣鼓模型,去年被她没收的无人机,现在正摆在实验室的荣誉展柜里,旁边放着郭院士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上个月讲的山区突防战术,” 书林转身时,军靴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节奏,“谁能说说遇到强电磁干扰该怎么应对?”
教室里瞬间举起一片手臂,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像极了当年郭院士课堂上的自己。
书林在h大是非常少见的兼职特聘教授情况,她在h大成立实验室做研究,她的课堂却始终在军理工。只是上课频次从以往一周一次变成了一月一次的讲座课程。
下课铃响时,郭院士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
书林收拾教案的手顿了顿,望见窗台上的仙人掌又抽出新芽,是她刚留校时栽的。
实验室的灯光亮到深夜,书林对着屏幕上的代码皱眉时,郭院士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出轻响:“卫书林你这一点特别差劲。”
说的书林瞬间清醒,一副洗耳恭听等待受训的样子。
“你这不按时吃饭的毛病得改!”书林长吁一口气,心想老师您这说话大喘气的毛病最好也能改改。
只听老人接着说,
“你本来能为国家做五十年贡献,五十年后你的成就肯定比我高,你这年纪轻轻要是出了毛病,三十年贡献的指标都不一定能完成,更别提追上我了。”
说着他还叹气摇头起来。
正在书林决定下次要好好吃饭时, 郭院士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这个自适应算法,是不是借鉴了我当年教你的分布式作战模型?”
书林想人家不愧是院士,这思维跳跃的真快。唬的自己一愣一愣的,想不清醒都不行。
乖巧应答:“加了点边境测试的实战参数。”
窗外的月光落在她肩头,与星徽的光泽融在一起,“还是军理工的数据库好用,都是您带着我们在演习场练出来的真数据。”
郭院士笑起来,指节在她后脑勺轻敲了下:“别忘了,你是我看着从操作模拟器手抖,到能主导智能飞行体系的。”
他忽然从公文包掏出本泛黄的笔记,“这是我当年搞航天作战体系的手稿,给你当参考。”
书林望着封面上 “航空报国” 四个字,忽然想起在 h 大做报告时,有人问她最骄傲的身份是什么。
当时她没回答,此刻却在心里有了答案。
不是什么特聘教授,而是郭院士的学生,是军理工的卫书林。
这里有她的根,有带她飞进航空航天作战体系天空的领路人。